一种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54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具有烹饪腔的机体,以及置于烹饪腔内的刷油件,刷油件包括提拉部以及设置于提拉部的一端的涂抹部,涂抹部设置有储油槽和油刷,涂抹部还具有连通储油槽和油刷位置处的溢油通道。储油槽能够储存一定的油液,并且油液能够通过溢油通道流到油刷处,进而被油刷涂抹至烹饪腔的内壁,以减少刷油过程中向油刷加油的次数,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愉悦了用户体验。此外,储油槽的设置,使得用户无需频繁地将刷油件浸泡至油壶中蘸取油液,进而减小了油液滴落的概率,使桌面保持清洁,减轻了用户的劳动负担,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高了用户体验。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机


[0001]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型化的食品加工机因其具有小巧轻便,方便操作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0003]例如,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小型食品加工机,其内部具有细长的烹饪腔,加热装置环绕在烹饪腔外周,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用户可通过向烹饪腔中加入蛋液、火腿肠等食材,来制作烤肠以及蛋卷等食物。
[0004]在烹饪前,通常需要先使用油刷将油脂涂覆在烹饪腔的内壁,以使食材受热均匀,提高烹饪效果。刷油的方式一般为直接向烹饪腔中倒油并使用油刷抹匀,或者将油刷浸泡至油壶中蘸取油液再涂覆于烹饪腔中。
[0005]若直接向烹饪腔中倾倒油液,用户难以正确把控烹饪所需的油量,则容易出现一次倒入较多的油,影响食物的口感,或者倒入的油过少,需再次倾倒,使用较为不方便。若采用将油刷浸泡至油壶中蘸取油液的方式,油刷吸附的油量有限,为了将油液均匀地涂覆在整个烹饪腔的内壁,需要用户多次蘸取油液,占用较多的时间,使用体验欠佳。此外,油刷频繁地在油壶和食品加工机之间移动,增加了油液滴落的风险,滴落的油滴对桌面造成污染,且加重了用户清理的负担。
[0006]不仅如此,有些食品加工机的油刷由硬性材料制成,在刷油的过程中,油刷与烹饪腔内壁碰撞并移动,容易使烹饪腔内壁以及油刷发生损坏,且二者触碰时发出较大的响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8]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具有烹饪腔的机体,以及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刷油件,所述刷油件包括提拉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提拉部的一端的涂抹部,所述涂抹部设置有储油槽和油刷,所述涂抹部还具有连通所述储油槽和所述油刷位置处的溢油通道。
[0010]所述储油槽具有顶部开口。
[0011]所述溢油通道设置于所述储油槽的侧壁。
[0012]所述涂抹部朝上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围成所述储油槽。
[0013]所述涂抹部朝向所述烹饪腔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抵靠于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以在所述涂抹部和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之间形成过油通道。
[0014]所述支撑筋为多个,且沿所述涂抹部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0015]所述储油槽设置于所述涂抹部的中央区域,所述油刷为多个且沿所述涂抹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储油槽的外周,相邻两个所述油刷之间具有导油间隙。
[0016]所述涂抹部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
[0017]所述刷油件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固连于所述提拉部远离所述涂抹部的一端,且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烹饪腔的外部。
[0018]所述机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具有导流面。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申请的所述刷油件具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能够储存一定的油液,并且油液能够通过所述溢油通道流到所述油刷处,进而被所述油刷涂抹至所述烹饪腔的内壁,以减少刷油过程中向所述油刷加油的次数,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愉悦了用户体验。
[0021]此外,所述储油槽的设置,使得用户无需频繁地将所述刷油件浸泡至油壶中蘸取油液,进而减小了油液滴落的概率,使桌面保持清洁,减轻了用户的劳动负担,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002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溢油通道设置于所述储油槽的侧壁。所述溢油通道设置在所述储油槽的侧壁,方便所述储油槽内的油液溢流到所述油刷,当所述油刷上的油较少时,用户可通过晃动所述提拉部,使得所述储油槽内的油液通过所述溢油通道溢出,并浸润所述油刷,以实现对所述油刷的油量进行补充。
[002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涂抹部朝向所述烹饪腔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抵靠于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以在所述涂抹部和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之间形成过油通道。所述支撑筋抵顶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以使所述涂抹部被抬起,减小了所述涂抹部和所述烹饪腔的底壁的接触面积,增大二者之间的间隙,避免二者在油液的作用下吸合在一起,导致所述刷油件难以操作。
[0024]此外,所述过油通道的设置,油液能够进入所述过油通道,以浸润所述烹饪腔的底壁,提高刷油的效果,确保所述烹饪腔内各个区域都刷有油液,进而提高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0025]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涂抹部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涂抹部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接触时发生弹性形变,增大所述油刷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刷油的效果。此外,当所述刷油件在所述烹饪腔内晃动而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发生碰撞时,由于所述涂抹部较软,因此二者撞击产生的声音较小,进而减少了噪音的产生,提高了用户体验。
[0026]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能够将掉落至所述机体顶部的食物或者油液引流至所述烹饪腔中,保持机体的清洁,避免食物或油脂残留在所述机体的表面,造成食物浪费,并且增加了对所述机体的清洗难度。
附图说明
[00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剖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涂抹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涂抹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4中所述涂抹部的侧视图;
[0033]图6为图4中所述涂抹部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
[0035]1机体;11烹饪腔;12导流部;121导流面;13过油通道;14开口;
[0036]2刷油件;21涂抹部;211储油槽;212油刷;213溢油通道;214顶部开口;215环形凸筋;216支撑筋;217导油间隙;22提拉部;23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9]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具有烹饪腔的机体,以及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刷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油件包括提拉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提拉部的一端的涂抹部,所述涂抹部设置有储油槽和油刷,所述涂抹部还具有连通所述储油槽和所述油刷位置处的溢油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具有顶部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油通道设置于所述储油槽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部朝上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围成所述储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部朝向所述烹饪腔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抵靠于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以在所述涂抹部和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之间形成过油通道。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旭亮张龙包海萍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