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567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操作手柄、变角连杆、防滑卡、紧固螺栓、复位弹簧和弹簧垫片,所述操作手柄与变角连杆的上端连接,变角连杆的下端用防滑卡连接在刹车曲轴的右端,且防滑卡上设有多个固定螺栓,并安装上弹簧垫片,将防滑卡套接在原刹车曲轴上,把变角连杆用防滑卡将变角连杆与曲轴用螺栓固定牢固,把操作手柄固定在变角连杆上,右手握住操纵手柄就可以实现对通井机绞车滚筒的副刹车作用。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操作者右手握刹车,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指导教师发现操作者出现刹车滞后时,及时控制副刹车进行刹车,到达避免顿钻事故的发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易损坏。不易损坏。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作业用通井机绞车滚筒刹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井机是目前各个油田修井作业最常用的一种动力设备,它的作用是起下油管、钻杆(抽油杆),以及井下打捞、抽汲等施工作业,是一种履带自行式拖拉机型的修井动力设备。在特种作业里,司钻是操作通井机的专职人员,必须持证操作;司钻在培训考核取证操作时,新取证的操作人员,由于心态紧张、操作水平差或第一次操作会出现配合方面的失误,主要体现在忘记摘掉气开关、忘记刹车或刹车不平稳等状况,因此,在操作培训初期,要由专业的培训教师手把手进行指导,主要体现在起升时,左手握气开关进放气的把握和放气之后及时刹车;下放时,右手控制绞车滚筒的下放速度,既不能让刹车处在半刹车状态,也不能让钻具下放速度太快而造成顿钻事故的发生。在实际操作培训中,如果出现操作者刹车不及时就会造成顿钻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培训教师在发现操作者可能出现刹车不及时的情况时,就会抢操作者的刹车进行干预,这就会造成培训教师与操作者抢刹车的现象,虽然能及时阻止事故的发生,但对操作者和培训教师都会产生心理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既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又能有效防止顿钻事故的发生,保护操作人员及井口设备设施,也避免了培训教师与操作者抢刹车问题的发生。
[0004]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操作台(a)、主刹把(b)、高低速挡(c)、正倒挡(d)、一二挡(e)、三四挡(f)和刹车曲轴(4),操作台(a)旁边设有刹车曲轴(4),所述刹车曲轴(4)的一侧连接主刹把(b),且刹车曲轴(4)的下侧分别安设有高低速挡(c)、正倒挡(d)、一二挡(e)和三四挡(f),在刹车曲轴(4)的另一侧安设副刹车装置,所述副刹车装置包括操作手柄(1)、变角连杆(2)、防滑卡(3)、紧固螺栓(5)、复位弹簧(6)和弹簧垫片(7),所述操作手柄(1)与变角连杆(2)的上端连接,变角连杆(2)的下端用防滑卡(3)连接在刹车曲轴(4)的右端,且防滑卡(3)上设有多个紧固螺栓(5),并安装上弹簧垫片(7)。
[0005]优选的,上述的操作台(a)引出气路(9),在气路(9)的外端设有三位四通气开关(8),通过三位四通气开关(8)控制起升绞车。
[0006]优选的,上述的刹车曲轴(4)的防滑卡(3)一侧设有复位弹簧(6),使操作手柄(1)跟随刹车曲轴(4)复位。
[0007]优选的,上述的变角连杆(2)包括下杆(2.1)、斜连接杆(2.2)、上杆(2.3)、上接头(2.4)、下接头(2.5),所述的下杆(2.1)的上端通过斜连接杆(2.2)连接上杆(2.3),所述上
杆(2.3)的上端设有上接头(2.4),下杆(2.1)的下端设有下接头(2.5)。
[0008]优选的,上述的防滑卡(3)采用两组弧形结构的卡子,并通过上下两端的多组紧固螺栓(5)连接固定。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操作手柄与变角连杆连接,操作手柄的底部用防滑卡连接在刹车曲轴上,在防滑卡上穿上紧固螺栓,再安装上弹簧垫片,将刹车曲轴与操作手柄紧固在一起,需要刹车时,用手拉动操作手柄就可实现刹车;松开操作手柄,刹车曲轴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操作手柄则跟随刹车曲轴复位,实现松刹。操作中出现操作者忘记摘开气开关,可能出现顶天车事故时,指导教师操作三位四通气开关切断操作者的气开关,转换为指导教师操作,避免顶天车事故的发生。下放时,指导教师发现刹车不及时的安全隐患时可采取副刹车刹车措施,有效避免发生顿钻事故发生,正常工作时,把操作手柄拿掉不影响其原有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变角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防滑卡与刹车曲轴的侧面连接示意图;
[0013]上图中:操作台a、主刹把b、高低速挡c、正倒挡d、一二挡e、三四挡f,操作手柄1、变角连杆2、防滑卡3、刹车曲轴4、紧固螺栓5、复位弹簧6、弹簧垫片7、三位四通气开关8、气路9;
[0014]下杆2.1、斜连接杆2.2、上杆2.3、上接头2.4、下接头2.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实施例1,参照图1

3,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包括操作台a、主刹把b、高低速挡c、正倒挡d、一二挡e、三四挡f和刹车曲轴4,操作台a旁边设有刹车曲轴4,所述刹车曲轴4的一侧连接主刹把b,且刹车曲轴4的下侧分别安设有高低速挡c、正倒挡d、一二挡e和三四挡f,在刹车曲轴(4)的另一侧安设副刹车装置,所述副刹车装置包括操作手柄1、变角连杆2、防滑卡3、紧固螺栓5、复位弹簧6和弹簧垫片7,所述操作手柄1与变角连杆2的上端连接,变角连杆2的下端用防滑卡3连接在刹车曲轴4的右端,且防滑卡3上设有多个紧固螺栓5,并安装上弹簧垫片7。
[0017]其中,上述的操作台a引出气路9,在气路9的外端设有三位四通气开关8,通过三位四通气开关8控制起升绞车,操作中出现操作者忘记摘开气开关,可能出现顶天车事故时,指导教师操作三位四通气开关切断操作者的气开关,转换为指导教师操作,避免顶天车事故的发生。
[0018]另外,上述的刹车曲轴4的防滑卡3一侧设有复位弹簧6,使操作手柄1跟随刹车曲轴4复位。
[0019]参照图2,本技术提到的变角连杆2包括下杆2.1、斜连接杆2.2、上杆2.3、上接头2.4、下接头2.5,所述的下杆2.1的上端通过斜连接杆2.2连接上杆2.3,所述上杆2.3的上
端设有上接头2.4,下杆2.1的下端设有下接头2.5,下接头设有外螺纹。
[0020]参照图3,上述的防滑卡3采用两组弧形结构的卡子,并通过上下两端的多组紧固螺栓5连接固定,且变角连杆2的下端的下接头与刹车曲轴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再通过防滑卡3夹持牢固。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原刹车曲轴上外加一套副刹车装置,用防滑卡将刹车曲轴与操作手柄和变角连杆连接在一起,用紧固螺栓紧固,放松刹车时,复位弹簧复位,带动主、副刹车复位。
[0022]本技术使用时,将变角连杆2与操作手柄1紧固在一起,用防滑卡3固定在刹车曲轴4上,指导教师发现操作者刹车不及时,需要指导教师干预进行刹车时,用手拉动操作手柄1就可实现刹车;松开操作手柄1,刹车曲轴4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操作手柄1则跟随刹车曲轴4复位,实现松刹。操作中出现操作者忘记摘开气开关,可能出现顶天车事故时,指导教师操作三位四通气开关8切断操作者的气开关,转换为指导教师操作,切断操作人员的气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操作台(a)、主刹把(b)、高低速挡(c)、正倒挡(d)、一二挡(e)、三四挡(f)和刹车曲轴(4),操作台(a)旁边设有刹车曲轴(4),所述刹车曲轴(4)的一侧连接主刹把(b),且刹车曲轴(4)的下侧分别安设有高低速挡(c)、正倒挡(d)、一二挡(e)和三四挡(f),其特征是:在刹车曲轴(4)的另一侧安设副刹车装置,所述副刹车装置包括操作手柄(1)、变角连杆(2)、防滑卡(3)、紧固螺栓(5)、复位弹簧(6)和弹簧垫片(7),所述操作手柄(1)与变角连杆(2)的上端连接,变角连杆(2)的下端用防滑卡(3)连接在刹车曲轴(4)的右端,且防滑卡(3)上设有多个紧固螺栓(5),并安装上弹簧垫片(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车滚筒副刹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台(a)引出气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书东张明东姜贻军陈亮王忠华赵延春孟建生王楠楠高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