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41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包括立框架、椅架、支撑架、显示器、头架组件、配重组件、导轮组件、调节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安装在立框架的内底壁上,所述导轮组件安装在立框架的内顶壁上,且导轮组件的底端延伸至配重组件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位于立框架的旁侧,所述头架组件位于支撑架的旁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使用者坐在坐垫上,通过按动按钮来控制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对坐垫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移动,以此使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体型调节到最舒适的坐垫距离,从而满足了根据使用者的身形去调节,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特别是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健身器械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健身器械是为了让有健身需求的人士达到辅助锻炼,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使用的运动器械,其针对不同的锻炼效果有相对应的器械,大多放置于健身房,供健身人士使用,腹肌训练器作为肌肉训练和力量训练的重要环节,主要锻炼腹部肌肉群,是健身房内产品核心单元。
[0003]目前现有的腹肌训练器大多是以普通人的身形大小去生产,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身形去调节,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包括立框架、椅架、支撑架、显示器、头架组件、配重组件、导轮组件、调节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安装在立框架的内底壁上,所述导轮组件安装在立框架的内顶壁上,且导轮组件的底端延伸至配重组件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位于立框架的旁侧,所述头架组件位于支撑架的旁侧,且头架组件的一端贯穿支撑架的侧壁与导轮组件相连接,所述显示器安装在头架组件的另一端,所述椅架位于头架组件的正下方,且头架组件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架处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压紧组件间隔安装在椅架的顶部。
[0006]优选的,所述配重组件包括减震块、插销、导向重块、插接板和多个配重块,所述减震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块间隔安装在立框架的内底壁上,每个所述配重块由下向上依次码垛在两个减震块的顶部,每个所述配重块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导向重块搭接在一个配重块的顶部,所述插接板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插接板的侧壁与导向重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多个插孔相配合的多个圆孔,所述插销插装在一个插孔内。
[0007]优选的,所述导轮组件包括连接柱、导向块、固定圆柱、导轮和拉绳,所述连接柱与导向块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柱间隔安装在导向重块的顶部,所述立框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块对称安装在两个连接柱的顶部,且两个导向块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圆柱位于两个连接柱之间,且固定圆柱安装在导向重块的顶部,所述导轮设有三个,且三个导轮呈三角型结构设置,两个所述导轮呈对称分别安装在固定圆柱的顶部及立框架的内顶壁上,另一个所述导轮位于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拉绳套设在三个导轮上。
[0008]优选的,所述头架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架、头靠、手握杆和支手架,所述连接架呈冂型结构设置,且连接架位于支撑架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架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架与一个导轮固定连接,所述手握杆和支手架均设有两个,
且两个手握杆位于两个支手架之间,两个所述手握杆和两个支手架均间隔安装在连接架的外侧壁上,所述头靠位于两个手握杆之间,且头靠安装在连接架的外侧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坐垫、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固定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坐垫呈凹型结构设置,且坐垫呈水平卡接安装在椅架上,所述椅架的顶部与外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杆安装在第一滑块的顶部,且第一推杆的推动端与坐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坐垫的底部,所述第二推杆安装在第二滑块的侧壁上,且第二推杆的推动端与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坐垫的侧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
[0010]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架、脚踏板、转动轴、连接块、压紧杆、压紧辊、卡紧块、拉伸杆、锁板和把手,所述压紧架竖直安装在椅架顶部的一端,所述脚踏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脚踏板呈水平分别安装在压紧架两侧外壁上,所述压紧架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块位于安装槽内,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在安装槽内,且连接块的一端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压紧辊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压紧辊分别位于连接块另一端的两侧,所述压紧杆呈水平安装在连接块的另一端上,且压紧杆的两端分别贯穿连接块的两侧壁与两个压紧辊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上设有齿轮,所述压紧架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卡紧块位于安装腔内,且卡紧块的一端与齿轮相啮合,所述拉伸杆一端转动安装在卡紧块的另一端,且拉伸杆的另一端贯穿压紧架的侧壁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的旁侧开设有锁槽,且锁板位于锁槽内,所述锁板安装在拉伸杆上。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使用者坐在坐垫上,通过按动按钮来控制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对坐垫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移动,以此使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体型调节到最舒适的坐垫距离,当使用者调节好坐垫距离时,先将脚放进至脚踏板内,之后通过旋转把手,使锁板与锁槽重合,拉动把手,使卡接块与齿轮分开,然后转动连接块,使两个压紧辊转动至使用者的大腿处并将大腿压紧固定,调节好压紧辊后,推动把手使卡接块与齿轮啮合,并旋转把手,使锁板与锁槽相抵触,从而固定压紧辊,使使用者再进行腹肌训练时,能够固定住下半身,从而更好的锻炼腹肌,该装置满足了根据使用者的身形去调节,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导轮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配重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头架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压紧组件的剖视图;
[0019]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8为本技术的压紧辊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中:1

立框架、11

导向槽、2

椅架、3

支撑架、4

显示器、5

头架组件、51

连接杆、52

连接架、53

头靠、54

手握杆、55

支手架、6

配重组件、61
‑ꢀ
减震块、62

插销、63

导向重块、64

插接板、65

配重块、66

插孔、67

圆孔、 7

导轮组件、71

连接柱、72

导向块、
73

固定圆柱、74

导轮、75

拉绳、8

调节组件、81

坐垫、82

第一推杆、83

固定板、84

第一滑块、85

第二滑块、8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框架(1)、椅架(2)、支撑架(3)、显示器(4)、头架组件(5)、配重组件(6)、导轮组件(7)、调节组件(8)和压紧组件(9),所述配重组件(6)安装在立框架(1)的内底壁上,所述导轮组件(7)安装在立框架(1)的内顶壁上,且导轮组件(7)的底端延伸至配重组件(6)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位于立框架(1)的旁侧,所述头架组件(5)位于支撑架(3)的旁侧,且头架组件(5)的一端贯穿支撑架(3)的侧壁与导轮组件(7)相连接,所述显示器(4)安装在头架组件(5)的另一端,所述椅架(2)位于头架组件(5)的正下方,且头架组件(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架(3)处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8)与压紧组件(9)间隔安装在椅架(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6)包括减震块(61)、插销(62)、导向重块(63)、插接板(64)和多个配重块(65),所述减震块(6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块(61)间隔安装在立框架(1)的内底壁上,每个所述配重块(65)由下向上依次码垛在两个减震块(61)的顶部,每个所述配重块(65)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插孔(66),所述导向重块(63)搭接在一个配重块(65)的顶部,所述插接板(64)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插接板(64)的侧壁与导向重块(6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6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多个插孔(66)相配合的多个圆孔(67),所述插销(62)插装在一个插孔(66)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组件(7)包括连接柱(71)、导向块(72)、固定圆柱(73)、导轮(74)和拉绳(75),所述连接柱(71)与导向块(72)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柱(71)间隔安装在导向重块(63)的顶部,所述立框架(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11),两个所述导向块(72)对称安装在两个连接柱(71)的顶部,且两个导向块(7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槽(1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圆柱(73)位于两个连接柱(71)之间,且固定圆柱(73)安装在导向重块(63)的顶部,所述导轮(74)设有三个,且三个导轮(74)呈三角型结构设置,两个所述导轮(74)呈对称分别安装在固定圆柱(73)的顶部及立框架(1)的内顶壁上,另一个所述导轮(74)位于支撑架(3)的一侧,所述拉绳(75)套设在三个导轮(7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助力腹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架组件(5)包括连接杆(51)、连接架(52)、头靠(53)、手握杆(54)和支手架(55),所述连接架(52)呈冂型结构设置,且连接架(52)位于支撑架(3)的另一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梅甯中正严小英侯涛廖江龙宋雯晴罗璇梁朝勇晋良华吴润平吴勇尹志琼王娥黄洵科应少鹏周意东徐先琼朱光健安燕李顺祥刘李杰彭圆圆姚鑫雨黄函周红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