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机构、作业平台底盘及其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87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起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机构、作业平台底盘及其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其中,转向机构包括行走轮组件、连接横杆以及致动器。行走轮组件能够与作业平台的底盘车架枢转连接。连接横杆两端分别与位于底盘车架的横向两端的行走轮组件枢转连接。致动器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固定端设置在底盘车架上并沿横向布置,使得活动端只能沿横向线性伸缩。在该转向机构中,致动器沿横向布置,使得活动端始终沿横向线性伸缩,其能够产生更大的转向驱动力矩,更小的转向阻力矩,更利于转向。更利于转向。更利于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机构、作业平台底盘及其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升机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机构、作业平台底盘及其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图1为现有转向机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转向机构中,致动器30的两端分别与行走轮组件10以及连接横杆20枢转连接,致动器30呈斜撑状地驱动连接横杆20。由于致动器30与连接横杆20之间存在较大的夹角,如此使得致动器30产生的作用力被分散,并不利于转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构、作业平台底盘及其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能够形成较大的转向驱动力矩以及较小的转向阻力矩,利于转向。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包括:
[0005]行走轮组件,能够与作业平台的底盘车架枢转连接;
[0006]连接横杆,两端分别与位于底盘车架的横向两端的行走轮组件枢转连接;以及
[0007]致动器,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固定端设置在底盘车架上并沿横向布置,使得活动端只能沿横向线性伸缩。
[0008]可选地,转向机构能够在未转向状态与极限转向状态之间切换,在未转向状态,致动器与连接横杆平行,在极限转向状态,活动端位于伸出极限位置或者回收极限位置。
[0009]可选地,连接横杆设有活动连接部,活动端通过活动连接部与连接横杆活动连接。
[0010]可选地,活动连接部为沿纵向布置的腰形连接孔,活动端嵌入腰形连接孔内且能够沿腰形连接孔线性滑移。
[0011]可选地,活动连接部为一端与连接横杆枢转连接的短连杆,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端枢转连接。
[0012]可选地,行走轮组件包括:
[0013]轮架,包括竖向枢转轴以及轮座,竖向枢转轴的一端能够与底盘车架枢转连接,另一端与轮座固定连接;
[0014]行走轮,枢转连接于轮座的横向外侧端;以及
[0015]行走电机,设置于轮座的横向内侧端且能够驱动行走轮转动。
[0016]可选地,连接横杆的端部与轮座枢转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作业平台底盘,该作业平台底盘包括底盘车架以及上述的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
[0018]可选地,底盘车架呈矩形体状,转向机构安装于底盘车架的纵向一端或底盘车架的纵向两端。
[0019]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该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上述的作业平台底盘。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中,致动器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固定端固定安装在底盘车架上并使得致动器沿横向布置,使得活动端始终沿横向线性伸缩。由于致动器始终是横向线性伸缩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致动器呈斜撑状地驱动连接横杆,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能够产生更大的转向驱动力矩以及更小的转向阻力矩,更利于转向。
[002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为现有转向机构的立体图;
[0024]图2为现有转向机构在极限转向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5]图3为现有转向机构在极限转向状态时的受力简图;
[0026]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转向机构的立体图;
[0027]图5为图4中的转向机构在未转向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4中的转向机构在极限转向状态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4中的转向机构在极限转向状态的受力简图;
[0030]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转向机构的立体图;
[0031]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立体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0、行走轮组件;11、轮架;12、行走轮;13、行走电机;20、连接横杆;21、活动连接部;30、致动器;31、固定端;32、活动端;40、底盘车架;111、竖向枢转轴;112、轮座;211、腰形连接孔;212、短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00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7]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包括行走轮组件10、连接横杆20以及致动器30。行走轮组件10能够与作业平台的底盘车架40枢转连接;连接横杆20两端分别与位于底盘车架40的横向两端的行走轮组件10枢转连接;致动器30包括固定端31以及活动端32,固定端31设置在底盘车架40上并沿横向布置,使得活动端32只能沿横向线性伸缩。
[0038]具体地,行走轮组件10能够安装在底盘车架40的底部并且能够相对底盘车架40枢
转,改变行走轮组件10与底盘车架40的相对角度即可实现转向。连接横杆20连接在两个行走轮组件10之间,当连接横杆20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行走轮组件10转动。特别地,致动器30包括固定端31以及活动端32,固定端31固定安装在底盘车架40上并使得致动器30沿横向布置,使得活动端32始终沿横向线性伸缩。由于活动端32与连接横杆20相连,因此能够驱动连接横杆20活动以带动行走轮组件10转动,从而实现转向。
[003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致动器30始终是横向线性伸缩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致动器30呈斜撑状地驱动连接横杆20,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能够产生更大的转向驱动力矩以及更小的转向阻力矩。具体分析如下:
[0040]图2为现有转向机构在极限转向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转向机构在极限转向状态时的受力简图。两个行走轮组件10与底盘车架40的枢转连接处定义为A、B,连接横杆20与两个行走轮组件10的枢转连接处分别定义为C、D,致动器30两端连接处定义为E、F。因此,致动器30产生沿EF方向的作用力F
EF
,F
EF
可分解成沿CD方向的分力F
CD
以及垂直于CD方向的分力F
P
,CD连线与EF连线的夹角为a(相当于连接横杆20与致动器30之间的夹角),a越大,分力F
CD
越小,分力F
P
越大。分力F
CD
作用于力臂AC以及力臂BD产生转向驱动力矩,F
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行走轮组件(10),能够与作业平台的底盘车架(40)枢转连接;连接横杆(20),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底盘车架(40)的横向两端的所述行走轮组件(10)枢转连接;以及致动器(30),包括固定端(31)以及活动端(32),所述固定端(31)设置在所述底盘车架(40)上并沿横向布置,使得所述活动端(32)只能沿横向线性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能够在未转向状态与极限转向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未转向状态,所述致动器(30)与所述连接横杆(20)平行,在所述极限转向状态,所述活动端(32)位于伸出极限位置或者回收极限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杆(20)设有活动连接部(21),所述活动端(32)通过所述活动连接部(21)与所述连接横杆(20)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部(21)为沿纵向布置的腰形连接孔(211),所述活动端(32)嵌入所述腰形连接孔(211)内且能够沿所述腰形连接孔(211)线性滑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平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向阳孙卫平张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