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07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包括基准柱、滑套、连杆机构、侧支撑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基准柱固定设置在待夹持的筒体件的中心,其轴线与所述筒体件轴线重合,其外侧套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套;滑套连接有驱使自身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侧支撑板有多个,均匀围绕在基准柱的周围;每一个侧支撑板的外侧面用于顶支所述筒体件的内壁,内侧面通过连杆机构与基准柱连接;多个所述的侧支撑板和其所连接的连杆机构形成环形涨紧机构,所述环形涨紧机构用于通过滑套的滑动涨紧固定所述筒体件。本装置结构稳定,固定牢靠,还具有轴线找正的效果,适用于大型筒体件的夹持固定。适用于大型筒体件的夹持固定。适用于大型筒体件的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筒体类的结构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化、水泥、冶金等行业均涉及大型筒体类的钢结构件,该种筒体件主体表现为一定壁厚的圆柱形的筒形结构,其直径和高度具有尺寸较大的特点。对大型筒体件的切削加工,需经过粗加工和精加工等多道加工工序,加工工作量较大。加工中易发生受力倾覆或移位,影响加工精度和可靠性,需要依靠夹具夹持固定,尤其在毛坯阶段,工件底部端面不平整,外径有锻造弧度,特别是对于筒体两端具有法兰等外凸结构的部件,难以从外部夹持固定,或从外部夹持固定的定位精度不够,需要开发一种从筒体件内部夹持固定筒体件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目的在于,以被加工筒体件的轴线为基准设置基准支撑柱,围绕其中心均匀设置多个侧涨紧组件形成环形涨紧结构,配合涨紧驱动装置,构成固定筒体件的内部夹持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包括基准柱、滑套、连杆机构、侧支撑板和驱动组件;
[0006]所述基准柱固定设置在待夹持的筒体件的中心,其轴线与所述筒体件轴线重合,其外侧套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套;
[0007]所述滑套内部固设有滑块;所述基准柱侧面开设有滑槽;滑块(21)用于在滑槽中上下滑动,滑块的上表面用于连接驱使滑块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
[0008]所述连接杆机构包括多个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的一端与滑套外侧铰接,另一端与侧支撑板铰接;下连杆的一端在基准柱外侧固定位置铰接,另一端与侧支撑板铰接;
[0009]所述侧支撑板有多个,均匀围绕在基准柱的周围;每一个侧支撑板的外侧面均用于顶支所述筒体件的内壁,其相对的内侧面均用于连接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
[0010]所述的多个侧支撑板和其所连接的连杆机构形成环形涨紧机构,所述环形涨紧机构用于通过滑套的滑动涨紧固定所述筒体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和连接在螺杆上端的手轮;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螺杆同轴插入在基准柱的中心,螺杆与基准柱螺纹连接,用于通过手轮的转动带动滑套上下移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基准柱的上端,其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用于通过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滑套上下移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为气压缸,所述气压缸固定在基准柱的上端,其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用于通过气压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滑套上下移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板的数量为四个。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支撑组件,所述底支撑组件有多个,均匀围绕在基准柱的底部周围;每个底支撑组件包括底支撑座、底支撑杆和底支撑板;所述底支撑杆水平布置,其两端分别连接底支撑座和底支撑板;底支撑座用于顶靠在基准柱的侧面并与基准柱固定连接,底支撑板用于顶靠在所述筒体件的内壁;所述底支撑杆可动力伸缩,用于通过伸缩带动底支撑板涨紧固定所述筒体件。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可动力伸缩的支撑杆为气压缸。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四个。
[0018]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为侧支撑板的上端向基准柱的中心倾斜的延伸部分,用于安装时,引导所述筒体件与基准柱的轴线重合。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以被加工筒体件的轴线为基准设置基准支撑柱,围绕其中心均匀设置多个侧涨紧单元形成环形涨紧机构,配合涨紧驱动装置,从筒体件的内部设置支撑固定装置,结构稳定,固定牢靠,还具有轴线找正的效果,适用于大型筒体件的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滑套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的夹持装置安装在筒体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的沿筒体件轴线的剖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基准柱、11滑槽、12固定套、121固定销、2滑套、21滑块、3连杆机构、31上连杆、32下连杆、4侧支撑板、5驱动组件、51螺杆、52手轮、6底支撑组件、61底支撑座、62底支撑杆、63底支撑板、7筒体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
[0030]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包括基准柱1、滑套2、连杆机构3、侧支撑板4和驱动组件5;
[0031]所述基准柱1固定设置在待夹持的筒体件的中心,其轴线与所述筒体件轴线重合,其外侧套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套2以及通过固定销121固定在基准柱1下部的固定套12;
[0032]所述滑套2内部固设有滑块21;所述基准柱1侧面开设有滑槽11;滑块21用于在滑槽11中上下滑动,滑块21的上表面用于连接驱使滑块21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5;
[0033]所述连接杆机构3包括4个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连杆31和下连杆32;上连杆31的一端与滑套2外侧铰接,另一端与侧支撑板4铰接;下连杆32的一端在基准柱1外侧固定位置铰接,另一端与侧支撑板4铰接;
[0034]所述侧支撑板4有4个,均匀围绕在基准柱1的周围;每一个侧支撑板4的外侧面均用于顶支所述筒体件的内壁,其相对的内侧面均用于连接所述上连杆31和下连杆32;
[0035]所述的多个侧支撑板4和其所连接的连杆机构3环绕形成环形涨紧机构,所述环形涨紧机构用于通过滑套2的滑动涨紧固定所述筒体件;
[0036]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螺杆51和连接在螺杆51上端的手轮52;所述螺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21上;所述螺杆51同轴插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柱(1)、滑套(2)、连杆机构(3)、侧支撑板(4)和驱动组件(5);所述基准柱(1)固定设置在待夹持的筒体件的中心,其轴线与所述筒体件轴线重合,其外侧套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套(2);所述滑套(2)内部固设有滑块(21);所述基准柱(1)侧面开设有滑槽(11);滑块(21)用于在滑槽(11)中上下滑动,滑块(21)的上表面用于连接驱使滑块(21)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连杆机构(3)包括多个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连杆(31)和下连杆(32);上连杆(31)的一端与滑套(2)外侧铰接,另一端与侧支撑板(4)铰接;下连杆(32)的一端在基准柱(1)外侧固定位置铰接,另一端与侧支撑板(4)铰接;所述侧支撑板(4)有多个,均匀围绕在基准柱(1)的周围;每一个侧支撑板(4)的外侧面均用于顶支所述筒体件的内壁,其相对的内侧面均用于连接所述上连杆(31)和下连杆(32);所述的多个侧支撑板(4)和其所连接的连杆机构(3)形成环形涨紧机构,所述环形涨紧机构用于通过滑套(2)的上下滑动涨紧固定所述筒体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筒体件内支撑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螺杆(51)和连接在螺杆(51)上端的手轮(52);所述螺杆(51)同轴插入在基准柱(1)的中心,其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21)上;螺杆(51)与基准柱(1)螺纹连接,用于通过手轮(52)的转动带动滑套(2)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静波韩淑霞苏付勇平志革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中创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