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07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包括底座、本体以及将底座和本体铰接在一起的转轴,转轴与所述本体连接并且能同步绕转轴的中心轴转动,底座上设有连通底座内部与外界的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转轴上设有连通转轴内部与外界的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外界的连接线能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以及本体上的过线孔进入所述本体的内部,与本体内的功能模块连接。该转轴过线隐藏结构,能够将外界的连接线通过底座连接至本体,即使本体与底座能够绕轴转动,也不会影响连接线的过线结构,不会造成连接线的缠绕损坏,并且该连接线基本不外露,能够起到隐藏过线的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了本体的密封防水性能。的密封防水性能。的密封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轴过线隐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应用也日益广泛。为了便于携带,一般的电子设备其结构也较小,而且可能很多结构需要折叠或者调节角度等,因此,很多装置都设有转轴,而因为装置的几个部分之间,需要相互改变位置状态,另外电源与功能模块之间又需要通过电线连接驱动。因此,通常设有转轴以及连接线的装置通常就会碰到电线外露或者相互位置改变造成的电线损坏。
[0003]电线外露不但会造成设备的外观不美观,而且也会造成因为线路的牵扯而损坏设备,并且合理的布线,更能节省线的使用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使用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外部不外露电线,美观并且不易损坏。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包括底座、本体以及将底座和本体铰接在一起的转轴,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转轴与所述本体连接并且能同步绕转轴的中心轴转动,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连通底座内部与外界的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所述转轴上设有分别连通转轴内部与外界的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所述第四过线孔设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本体连接的部位,并且所述本体与转轴连接的部位设有连通至本体内部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第四过线孔对应设置,外界的连接线能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以及本体上的过线孔进入所述本体的内部,与本体内的功能模块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过线孔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第二过线孔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侧面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三过线孔位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内设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基座,两个基座上设有两个中心对齐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本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本体的底部插入位于两个基座之间,所述转轴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0011]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露出于所述底座一侧外的齿轮,所述底座与该齿轮相邻的面上设有与该齿轮相匹配的弹性块,所述齿轮上的齿形与所述弹性块相啮合,并且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齿轮能够越过弹性块进而调节本体与底座之间的角度。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块为一突出于底座表面的弹性块,并且所述弹性块的部分周面与底座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3]优选地,所述弹性块与底座连接处的下方,设有一形状与弹性块相匹配的辅助开孔。
[0014]优选地,所述转轴的插入端端部,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弹片,以及沿其周面设有沿径向突出的小凸块。
[0015]所述转轴与所述本体连接的部位设有凹凸配合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两侧设有外罩覆盖在转轴的端部与底座外侧。
[0017]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该转轴过线隐藏结构,能够将外界的连接线通过底座连接至本体,即使本体与底座能够绕轴转动,也不会影响连接线的过线结构,不会造成连接线的缠绕损坏,并且该连接线基本不外露,能够起到隐藏过线的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了本体的密封防水性能。而且由于转轴特殊结构的设置,本体与底座之间的转动具有阻尼手感。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的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的装置的部件分解图;
[0022]图3示出了示出了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的装置的示意图(省略外罩);
[0023]图4示出了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的装置的剖视图(省略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包含该结构的装置通常包括底座1,以及与底座1连接的本体2。本体2内设有功能部件,外部的电源与本体2内的功能部件之间通过连接线进行连接。该底座1与本体2 之间通过一转轴3进行铰接。该转轴3能够使得本体2与底座1之间的转动为旋转步进。转轴3的中心轴即为本体2相对于底座1转动的转轴。
[0026]转轴3与本体2连接并且能同步绕转轴3的中心轴转动,并且转轴3 与本体2连接的位置位于转轴3的中部,转轴3的两端露出于本体2,底座 1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基座11,
两个基座11上设有两个中心对齐的第一连接孔12,即两个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即当所述基座11竖直设置时,两个第一连接孔12的轴向水平延伸并且相互重合。本体2的底部位于基座11 之间,转轴3插入位于基座11的第一连接孔12中。所述底座1的两侧还设有外罩13覆盖在转轴3的端部与底座1的外侧,进而将底座1与转轴3 覆盖形成一整体结构,使得转轴3并不外露。优选地,本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孔21供转轴3插入,并且本体2具有该第二连接孔21的位置插入至两个基座11之间,该第二连接孔21与基座11上的第一连接孔12水平对齐。优选地,该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21都为通孔。
[0027]该底座1的底部设有连通外界与底座1内部的第一过线孔41,底座1 的一侧侧面上设有连通外界与底座1内部的第二过线孔42,该转轴3的一端端部上设有第三过线孔43,并且该第三过线孔43连通至位于转轴3内的过线通道45,转轴3的中部周面上设有第四过线孔44,该过线通道45连通所述第三、第四过线孔,本体2与该第四过线孔44对应的位置设有过线孔22,该过线孔22连通至本体2内部,即该第四过线孔位于转轴3与本体 2连接的部位,过线孔22位于本体2与转轴3连接的部位上,进而使得连接线能够通过底座1的第一过线孔41进入底座1,并且从底座1的一侧的第二过线孔42伸出于底座,并且通过第三过线孔43进入转轴3内,通过第四过线孔44和过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包括底座(1)、本体(2)以及将底座(1)和本体(2)铰接在一起的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与所述本体(2)连接并且能同步绕转轴(3)的中心轴转动,所述底座(1)上设有分别连通底座(1)内部与外界的第一过线孔(41)和第二过线孔(42),所述转轴(3)上设有分别连通转轴(3)内部与外界的第三过线孔(43)和第四过线孔(44),所述第四过线孔(44)设于所述转轴(3)与所述本体(2)连接的部位,并且所述本体(2)与转轴(3)连接的部位设有连通至本体(2)内部的过线孔(22),所述过线孔(22)与所述第四过线孔(44)对应设置,外界的连接线能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以及本体(2)上的过线孔(22)进入所述本体(2)的内部,与本体(2)内的功能模块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孔(41)位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所述第二过线孔(42)位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侧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线孔(43)位于所述转轴(3)的一端,所述转轴(3)内设有过线通道(45),所述过线通道(45)连通所述第三过线孔(43)和第四过线孔(4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过线隐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基座(11),两个基座(11)上设有两个中心对齐的第一连接孔(12),所述本体(2)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2)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帅栋陈政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