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51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所述可降解复材包括具有波浪状结构的弹性体层,在所述弹性体层的两侧分别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一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之上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一聚乳酸层,同时,在所述第二纤维网层之下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二聚乳酸层。其中,所述弹性体层选用热塑性脂肪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


[0001]本技术属于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网购带来的速递包装的快速发展,对于软包装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环境友好性能,如可生物降解或光降解,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随之而来,且逐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0003]在可生物降解材料中,聚乳酸(即PLA)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该聚乳酸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经化学聚合而制成的全新降解塑料。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0004]然而,PLA材料虽然具有挺度高、透明性好的优点,但也脆性大,韧性差,其脆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利用,如作为软包装材料,其袋体容易破裂而导致内容物直接掉出,给使用过程带来很大的困扰。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形变、耐拉伸的可降解复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0006]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其具有如下的结构特点:所述可降解复材包括具有波浪状结构的弹性体层,在所述弹性体层的两侧分别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一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之上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一聚乳酸层,同时,在所述第二纤维网层之下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二聚乳酸层。
[0007]优选地,所述弹性体层选用热塑性脂肪族
/>芳香族共聚聚酯弹性体。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均为PBAT纤维网层,所述PBAT纤维网层由 PBAT经线纤维和PBAT纬线纤维交织而成。
[0009]优选地,所述PBAT经线纤维和PBAT纬线纤维交织形成菱形状网格,且所述菱形状网格的两条对称线分别位于所述可降解复材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均采用增韧型双向拉伸聚乳酸膜。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的厚度均为20

100微米。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的厚度均为12

25微米。
[0013]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以波浪状结构的弹性体层作为可降解复材的芯层骨架材料,其所具有的弹性体功能和波浪状结构协同提高了材料的耐形变性能,同时,以具有菱形状网格的纤维网层为形变缓冲层,通过纤维网层连接增韧型双向拉伸聚乳酸膜,使得可降解复材具有优良的耐形变、耐拉伸性能,克服了聚乳酸材料韧性差、脆性大的缺陷,使得可降解复材可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如缠绕膜、快递包装袋、食品包装袋等。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耐拉伸可降解复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PBAT纤维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请同时参阅附图1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其结构特点为:
[0018]所述可降解复材包括具有波浪状结构的弹性体层1,在所述弹性体层1的两侧分别通过胶合层62、胶合层63连接第一纤维网层2、第二纤维网层3,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2之上通过胶合层61连接第一聚乳酸层4,同时,在所述第二纤维网层3之下通过胶合层64连接第二聚乳酸层5。
[0019]具体地,本技术所述的胶合层6可以采用本
常用的胶粘剂,但本技术的胶合层61

64优选可降解胶粘剂,其可通过现有技术“一种全生物降解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CN112812725A)”获得。
[0020]伴随政府、组织和个人对环保观念的意识越来越高,因此,塑料垃圾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使用生物基或可降解的塑胶,如聚乳酸材料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聚乳酸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但是聚乳酸虽然强度高,但也存在着韧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广泛使用。因此,本技术的第一聚乳酸层、第二聚乳酸层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聚乳酸层4、第二聚乳酸层5均采用增韧型双向拉伸聚乳酸膜,均具有较好韧性的聚乳酸材料,如可从现有材料“一种增韧型双向拉伸聚乳酸膜及其制备方法(CN112644123A)”获得,也可通过市售商品获得。
[002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层1选用热塑性脂肪族

芳香族共聚聚酯弹性体。该热塑性脂肪族

芳香族共聚聚酯弹性体可以依现有技术“一种热塑性脂肪族

芳香族共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CN109320699B)”获得。
[0022]本技术所述的第一纤维网层2、第二纤维网层3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
[0023]PBAT,即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既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也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冲击性能。因此,第一纤维网层2、第二纤维网层3均采用PBAT 纤维网层23,所述PBAT纤维网层23由PBAT经线纤维21A和PBAT纬线纤维21B交织而成。具体地,所述PBAT经线纤维21A和PBAT纬线纤维21B交织形成菱形状网格21。以Y方向代表可降解复材的纵向方向,X方向代表可降解复材的横向方向,则所述菱形状网格21的两条对称线分别位于所述可降解复材的Y纵向方向和X横向方向。
[0024]本技术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实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以波浪状结构的弹性体层作为可降解复材的芯层骨架材料,其所具有的弹性体功能和波浪状结构协同提高了可降解复材的形变延展性能和耐形变性能;同时,以具有菱形状网格的纤维网层为形变缓冲层,通过纤维网层连接增韧型双向拉伸聚乳酸膜,使得可降解复材具有优良的耐形变、耐拉伸性能,克服了聚乳酸材料韧性差、脆性大的缺陷,使得可降解复材可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如缠绕膜、快递包装袋、食品包装袋等。
[0025]此外,本技术对所述第一聚乳酸层4、第二聚乳酸层5的厚度优选为20

100微米,可以根据用途选择30微米、50微米、80微米。同时,所述第一纤维网层2、第二纤维网层3 的厚度均为12

25微米,可以根据用途选择12微米、18微米、20微米或22微米。
[0026]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复材包括具有波浪状结构的弹性体层,在所述弹性体层的两侧分别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一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之上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一聚乳酸层,同时,在所述第二纤维网层之下通过胶合层连接第二聚乳酸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层选用热塑性脂肪族

芳香族共聚聚酯弹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均为PBAT纤维网层,所述PBAT纤维网层由PBAT经线纤维和PBAT纬线纤维交织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拉伸可降解复材,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环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