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50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包括透气膜层,在所述透气膜层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在所述透气膜层的一侧连接有波浪状结构层,并在所述波浪状结构层远离透气膜层的一侧连接打孔非织造布层,从而在波浪状结构层与透气膜层之间形成第一结构腔,而在波浪状结构层与打孔非织造布层之间形成第二结构腔;在位于所述波浪状结构层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斜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的连通孔隙,所述连通孔隙连通第一结构腔、第二结构腔,并将所述透气孔及打孔非织造布层上的外透气孔连通为一体结构;在所述第二结构腔内固定结合有尿湿提示体,所述尿湿提示体为无水硫酸铜颗粒。酸铜颗粒。酸铜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


[0001]本技术属于材料
,具体涉及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

技术介绍

[0002]透气膜是一种环保型透气(汽)隔水(液、菌、尘)的功能性材料。微孔型透气膜的出现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十几年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在技术、市场及应用等方面均处在初级阶段。然而,现有的透气性薄膜是PE透气膜,即:通过聚烯烃原料中均匀加入混入一种功能性无机物产品,使制品在成膜过程中因高倍拉伸而产生气孔,从而具备透气、导湿功能。
[0003]随着国内倡导材料应朝着环保减排和可循环利用方向发展以来,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如生物可降解透气膜。公告号为CN203236797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至少一层水溶性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薄膜和至少一层水溶性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非织造布复合而成,所述的聚乙烯醇薄膜与聚乙烯醇非织造布采用水溶性胶粘剂复合而成,使聚乙烯醇薄膜与聚乙烯醇非织造布之间形成多个胶点。该多层复合材料更适合于有气、液体阻隔需求,且有生物降解、水溶解需求的防护服的应用。
[0004]可见,现有PE透气膜存在着透气量不足以及难以降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0006]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包括透气膜层,在所述透气膜层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在所述透气膜层的一侧连接有波浪状结构层,并在所述波浪状结构层远离透气膜层的一侧连接打孔非织造布层,从而在波浪状结构层与透气膜层之间形成第一结构腔,而在波浪状结构层与打孔非织造布层之间形成第二结构腔;在位于所述波浪状结构层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斜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的连通孔隙,所述连通孔隙连通第一结构腔、第二结构腔,并将所述透气孔及打孔非织造布层上的外透气孔连通为一体结构;在所述第二结构腔内固定结合有尿湿提示体,所述尿湿提示体为无水硫酸铜颗粒。
[0007]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结构腔内还固定结合有干燥体,所述干燥体为无水氯化钙颗粒。
[0008]优选地,所述连通孔隙的孔径大于透气孔的孔径,但小于外透气孔的孔径。
[0009]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1~10μm,连通孔隙的孔径为15~45μm,而外透气孔的孔径为50

100μm。
[0010]优选地,所述连通孔隙位于所述斜面在横向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设置,并沿着所述斜面的纵向长度方向进行间位线性分布。
[0011]优选地,所述透气膜层为PBAT透气膜。
[0012]优选地,所述波浪状结构层为聚乙烯醇膜。
[0013]优选地,所述打孔非织造布层的材质为PCL或PLA。
[0014]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0015]首先,本技术设置波浪状结构层,该波浪状结构层阻断或降低了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对液体的毛细管作用现象,避免了液体的渗漏,也增加了透气面积,同时在该波浪状结构层上设置连通孔隙,使得内层即透气膜层与外层即打孔非织造布层之间构建高效的透气通道,从而实现高透气性和抗渗漏的技术效果。
[0016]其次,在第二结构腔内固定结合有无水硫酸铜颗粒,该无水硫酸铜颗粒为无色,但其遇到液体后即变为蓝色,用以提醒使用者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吸液情况。
[0017]最后,在所述第一结构腔内固定结合有无水氯化钙颗粒。该无水氯化钙颗粒可以起到干燥的作用,使得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在使用中始终保持干爽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在第一结构腔内设置的无水氯化钙颗粒示意图。
[0020]图3设在波浪状结构层上的连通孔隙局部分布示意图。
[0021]图4是对图3沿A

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请同时参阅附图1

4。本技术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其结构特点为:
[0024]首先,该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包括透气膜层11,在所述透气膜层11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111(内层透气孔)。
[0025]其次,在所述透气膜层11的一侧连接有波浪状结构层1,该波浪状结构层1阻断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对液体的毛细管通道和虹吸作用,避免了液体的渗漏,并在所述波浪状结构层1远离透气膜层的一侧连接打孔非织造布层12,从而在波浪状结构层1与透气膜层11之间形成第一结构腔101,而在波浪状结构层与打孔非织造布层之间形成第二结构腔102。波浪状结构层1与透气膜层11以及打孔非织造布层12通过胶粘层2进行连接。
[0026]再次,在位于所述波浪状结构层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斜面104上设置有复数个的连通孔隙103,所述连通孔隙103连通第一结构腔101、第二结构腔102,并将所述透气孔111及打孔非织造布层上的外透气孔连121通为一体结构。
[0027]最后,在所述第二结构腔102内固定结合有尿湿提示体31,具体地,所述尿湿提示体31为无水硫酸铜颗粒。该无水硫酸铜颗粒为无色,但其遇到液体后即变为蓝色,用以提醒使用者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吸液情况。
[002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所述第一结构腔101内还固定结合有干燥体32,所述干燥体32为无水氯化钙颗粒。随着一次性吸收制品吸液量越来越多,甚至过量吸液
的情况,从而可能导致手触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时有种潮湿感,而本技术的无水氯化钙颗粒可以起到干燥的作用,使得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在使用中始终保持干爽的状态。
[0029]孔隙结构如下:
[0030](1)所述连通孔隙103的孔径大于透气孔111的孔径,但小于外透气孔121的孔径。具体地,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1~10μm,连通孔隙的孔径为15~45μm,而外透气孔的孔径为50

100μm。
[0031](2)所述连通孔隙101位于所述斜面在横向宽度方向即X方向上的中心区域设置,并沿着所述斜面的纵向长度方向即y方向进行间位线性分布。
[0032]为了生物降解复材在使用过程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达到环保和经济的要求,本技术的材质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33](1)所述透气膜层11以PBAT为基材,在PBAT基材内固定结合有牡蛎壳纳米微粒,在所述牡蛎壳纳米微粒与PBAT基材之间透气间隙而形成所述透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包括透气膜层,在所述透气膜层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气膜层的一侧连接有波浪状结构层,并在所述波浪状结构层远离透气膜层的一侧连接打孔非织造布层,从而在波浪状结构层与透气膜层之间形成第一结构腔,而在波浪状结构层与打孔非织造布层之间形成第二结构腔;在位于所述波浪状结构层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斜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的连通孔隙,所述连通孔隙连通第一结构腔、第二结构腔,并将所述透气孔及打孔非织造布层上的外透气孔连通为一体结构;在所述第二结构腔内固定结合有尿湿提示体,所述尿湿提示体为无水硫酸铜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结构腔内还固定结合有干燥体,所述干燥体为无水氯化钙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收制品用高透气可尿显生物降解复合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隙的孔径大于透气孔的孔径,但小于外透气孔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环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