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50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包括膜本体,所述膜本体为设有通孔的透气膜层,在所述膜本体底部连接有抗撕裂网格结构层,在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之下连接打孔膜层;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由经线、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纬线均为具有皮芯结构的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所述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包括芯层,在所述芯层之外设置连接层,在所述连接层之外连接第一生物降解层,在所述第一生物降解层之外连接第二生物降解层,其中,芯层、第一生物降解层、第二生物降解层之间的横截面积之比为3~5:1~2:2~3。此外,还可对降解地膜设置纳米透明疏水涂层,将纳米透明疏水涂层涂设于打孔膜远离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的表层上。打孔膜远离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的表层上。打孔膜远离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的表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


[0001]本技术属于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由全生物降解材料来形成的可降解地膜,价格昂贵,由此限制了可降解地膜的大范围推广。为了降低成本,已知通过在原材料中填充淀粉或其他填充剂来形成可降解地膜,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薄膜的柔韧性下降,容易撕裂。
[0003]公告号为CN210124158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网格化可降解地膜,包括主膜和网格结构,其中,该网格结构连接固定于主膜的主表面上,该主膜为全生物降解薄膜,该网格结构由经向细丝和纬向细丝铺设而成,该经向细丝和纬向细丝分别为纤维丝或棉线。该现有技术的网格化可降解地膜通过引入非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网格结构来降低地膜的成本,同时通过网格结构来加强地膜的柔韧性,从而避免了由此得到的可降解地膜发生撕裂的问题,实现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低成本化。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网格结构为非全生物降解材料,因此,虽然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地膜的抗撕裂性能,但还是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0006]所述的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包括膜本体,所述膜本体为透气膜层,在所述膜本体底部连接有抗撕裂网格结构层,在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之下连接打孔膜层;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由经线、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纬线均为具有皮芯结构的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所述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包括芯层,在所述芯层之外设置连接层,在所述连接层之外连接第一生物降解层,在所述第一生物降解层之外连接第二生物降解层。
[0007]优选地,所述芯层为可降解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生物降解层为PLA层。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生物降解层为PBAT层。
[0010]优选地,所述芯层、第一生物降解层、第二生物降解层之间的横截面积之比为3~5:1~2:2~3。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层为偶联层。
[0012]优选地,在所述透气膜层上设有孔径为0.5

50μm的纳米通孔。
[0013]优选地,在所述打孔膜层生设有孔径为0.1

0.5mm的通孔。
[0014]优选地,所述降解地膜还包括纳米透明疏水涂层,所述纳米透明疏水涂层涂设于打孔膜远离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的表层上。
[0015]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纵向、横向均具有较强的抗撕裂性能,柔韧性能优,有效满足农业作业过程中的需求;本技术的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由可生物
降解材料且具有皮芯结构的径线、纬线编织而成,实现了地膜的生物降解性能,降低地膜弃用后的回收成本,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技术具有透气性,从而避免了地膜覆盖下的微环境异常闷热的问题;最后,涂设的纳米透明疏水涂层避免了地膜在使用过程中起雾而无法观察地膜内土壤及作物根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的皮芯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纳米透明疏水涂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请同时参阅附图1

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100,其结构特点为:
[0022]所述的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100,包括膜本体101,所述膜本体101为透气膜层,在所述膜本体101底部连接有抗撕裂网格结构层102,在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102之下连接打孔膜层103;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102由经线2A、纬线2B编织而成,所述经线2A、纬线2B均为具有皮芯结构的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2。
[0023]具体地,本技术的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如有如下的结构特点: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2芯层21,在所述芯层21之外设置连接层22,在所述连接层22之外连接第一生物降解层23,在所述第一生物降解层23之外连接第二生物降解层24。
[0024]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芯层21可以选择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为了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在使用过程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达到环保和经济的要求,本技术的芯层材质为可降解的玻璃纤维。具体地,该可降解的玻璃纤维可以根据公开号为CN107043212A的现有技术“一种可降解的玻璃纤维”获得,也可以选择碳纤维材料。
[0025]具体地,所述第一生物降解层23为PLA层,即聚乳酸层。
[0026]具体地,所述第二生物降解层24为PBAT层,即聚对苯二甲酸

己二酸丁二醇酯层。
[0027]本技术的芯层起到骨架的作用,为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的强度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所述芯层、第一生物降解层、第二生物降解层之间的横截面积之比为3~5:1~2:2~3。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选择所述芯层、第一生物降解层、第二生物降解层之间的横截面积之比为5:2:3。
[0028]本技术的连接层起到桥梁嫁接的作用,具体地,该连接层为偶联层。
[0029]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获得的本技术在纵向、横向均具有较强的抗撕裂性能,柔韧性能优,有效满足农业作业过程中的需求;本技术的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由可生物降解材料且具有皮芯结构的径线、纬线编织而成,实现了地膜的生物降解性能,降低地膜弃用后的回收成本,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0030]为了避免了地膜覆盖下的微环境异常闷热的问题,本技术在所述透气膜层上设有孔径为0.5

50μm的纳米通孔(图中未示出)。同时,在所述打孔膜层生设有孔径为0.1

0.5mm的通孔(图中未示出)。
[0031]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技术为了避免了地膜在使用过程中起雾而无法观察地膜内土壤及作物根部的情况,在打孔膜远离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的表层上涂设纳米透明疏水涂层104。
[003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包括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本体为透气膜层,在所述膜本体底部连接有抗撕裂网格结构层,在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之下连接打孔膜层;所述抗撕裂网格结构层由经线、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纬线均为具有皮芯结构的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所述可生物降解复合线材包括芯层,在所述芯层之外设置连接层,在所述连接层之外连接第一生物降解层,在所述第一生物降解层之外连接第二生物降解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为可降解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降解层为PLA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撕裂高强度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物降解层为PBAT层。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环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