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33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包括床身,所述床身上设有前工作台、后工作台、双面磨轮、动力传动装置、上料装置、送料装置、出料接料装置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输送板带、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后输送板带卷盘装置,通过输送板带的线性移动带动物料座孔中的物料进入双面磨轮中进行双面磨削,解决了链条及对辊方式存在的不能磨薄板零件和异形零件、不能隔离磨削、零件相互碰撞、输送不平稳,进料不准确、故障率高、工件加工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的实质性不足。工作效率低的实质性不足。工作效率低的实质性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磨削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连杆的加工,通常采用双端面磨床对连杆的两面进行磨削,CN 201872029 U所述全自动双端面磨床,其包括床身,床身上设有前工作台、后工作台、双面磨轮、动力传动装置、上料装置、送料装置、出料接收装置、控制装置,其实质性不足是:一是链条及对辊方式的双端面磨床在对薄板零件进行磨削是,由于零件薄,很容易使得双面磨轮相互碰撞;二是由于这种结构的送料装置采用链条传送,在加工过程中,链条需要通过张紧轮调整其张紧度,导致经常存在上松下紧的状态,输送不平稳,进料不准确、工件加工质量差、工作效率低;三是当待加工工件落入到链条上时,由于工件重心不稳很容易倒下,进而导致很多时候链条被卡住而无法运行,故障率高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运行稳定、工件加工质量高、工作效率高、故障率很低的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包括床身,所述床身上设有前工作台、后工作台、双面磨轮、动力传动装置、上料装置、送料装置、出料接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能缠绕在轴上、且具有能承载金属工件磨削和输送以及在输送过程中避免挠度变形的输送板带、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后输送板带卷盘装置,所述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包括前辊架、前驱动轴、前减速电机、前卷盘和前输送板带防护罩,所述前辊架是由前底座、前支撑架和前横梁组成,所述前底座上端一侧经前支撑架与前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前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前输送板带防护罩固定在前横梁下端,所述前输送板带防护罩侧壁上设有前输送板带穿孔,所述前输送板带防护罩内设有前卷盘,所述前卷盘固定在前驱动轴上,所述前驱动轴上端经轴承与前横梁固定连接,下端穿过前底座上设有的通孔中的下轴承与前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前减速电机固定在前工作台上,所述前减速电机经控制装置驱动,所述后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包括后辊架、后驱动轴、后减速电机、后卷盘和后输送板带防护罩,所述后辊架是由后底座、后支撑架和后横梁组成,所述后底座上端一侧经后支撑架与后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后输送板带防护罩固定在后横梁下端,所述后输送板带防护罩侧壁上设有后输送板带穿孔,所述后输送板带防护罩内设有后卷盘,所述后卷盘固定在后驱动轴上,所述后驱动轴上端经轴承与后横梁固定连接,下端穿过后底座上设有的通孔中的下轴承与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后减速电机固定在后工作台上,所述后减速电机经控制装置驱动,所述输送板带穿过双面磨轮中心,一端穿过前输送板带穿孔后卷绕在前卷盘上,另一
端穿过后输送板带穿孔后卷绕在后卷盘上,所述输送板带表面圆周均布设有物料座孔,以利于通过输送板带的线性移动带动物料座孔中的物料进入双面磨轮中进行双面磨削,由于竖直钢板的抗弯强度大,使得输送板带上的工件达到了输送平稳、进料准确的作用,解决了采用链条还需要通过张紧轮调整其张紧度,经常存在上松下紧的状态,导致输送不平稳,进料不准确、故障率高、工件加工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的实质性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出料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槽78,所述接料槽78位于输送板带一侧的后工作台上,所述接料槽78下端与后工作台3固定连接,以利于接收输送板带上的加工好的工件,达到自动接料的作用。
[0006]本专利技术出料推料装置97还包括推料底座79、挡料板80和推料气缸81,所述推料气缸81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推料气缸81通过挡料板80固定在推料底座79上,所述推料气缸81的伸缩杆端部与推料板80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80与接料槽78的接料口相对应,当输送板带载着磨削好的工件移动至接料槽和出料接料装置间时,接料槽上设有的工件到位传感器将信息上传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即指令推料气缸动作,通过挡料板气缸81将输送板带上的加工好的工件推入到接料槽中,达到了自动控制推料、出料的作用。
[0007]本专利技术可在输送板带一侧的前工作台的上料装置上方设有自动送料装置,另一侧设有靠板,所述靠板与前工作台固定连接,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下支架、回转缸底板、回转摆动气缸、送料缸支架Ⅰ、送料缸支架Ⅱ、送料气缸Ⅰ、送料气缸Ⅱ、吸盘支架Ⅰ、吸盘支架Ⅱ、真空吸盘Ⅰ和真空吸盘Ⅱ,所述回转缸底板位于上料装置的传送带上方,所述回转缸底板下端两侧分别与下支架交叉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缸底板上固定有回转摆动气缸,所述下支架下端与前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摆动气缸端部设有送料缸支架Ⅰ和送料缸支架Ⅱ,所述送料缸支架Ⅰ和送料缸支架Ⅱ垂直固定连接后与回转摆动气缸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气缸Ⅰ固定在送料缸支架Ⅰ上,所述送料气缸Ⅰ的伸缩杆前端固定有吸盘支架Ⅰ,所述吸盘支架Ⅰ上固定有真空吸盘Ⅰ,所述送料气缸Ⅱ固定在送料缸支架Ⅱ上,所述送料气缸Ⅱ的伸缩杆前端固定有吸盘支架Ⅱ,所述吸盘支架Ⅱ上固定有真空吸盘Ⅱ,所述回转摆动气缸、送料气缸Ⅰ、送料气缸Ⅱ、真空吸盘Ⅰ和真空吸盘Ⅱ分别经控制装置控制,当要送料时,控制装置指令回转摆动气缸旋转,使真空吸盘Ⅰ旋转至传送带上方对准要吸附的工件,当上料架上的上料位置传感器感应工件到位信息后,控制装置即指令送料气缸Ⅰ动作,带动真空吸盘Ⅰ接触工件,并吸附工件,然后,送料气缸Ⅰ回缩、回转摆动气缸旋转180度,此时,送料气缸Ⅰ伸出,使真空吸盘带着工件并将工件送到输送板带上的物料座孔中,工件在真空吸盘Ⅰ和靠板的作用下坐在物料座孔中,此时,控制装置指令前减速电机和后减速电机动作,驱动输送板带载着物料座孔中的工件进入到双面磨轮中进行双端面磨削,在真空吸盘Ⅰ旋转至钢带一侧时,真空吸盘Ⅱ则对准了上料装置的传送带,真空吸盘Ⅱ同样重复真空吸盘Ⅰ的所有动作,如此周而复始,即完成了工件的自动送料,在输送板带输送工件的过程中,输送板带被后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即时卷起,当输送板带载着工件由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全部释放完,而卷至后输送板带卷盘装置中时,控制装置即停止送料,驱动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反向旋转,将输送板带卷至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中,然后再次重复上述动作。
[0008]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回转缸底板上设有长槽孔,所述回转摆动气缸经固定螺栓穿过长槽孔通过螺母固定在回转缸底板上,以达到微调回转摆动气缸位置的作用。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回转缸底板侧面与下支架的夹角优选为135度,所述送料缸支架Ⅰ与所
述回转摆动气缸的夹角为45度,以使真空吸盘Ⅰ和真空吸盘Ⅱ其中一个真空吸盘Ⅰ或真空吸盘Ⅱ的端面与水平面平行时,另一个真空吸盘Ⅱ或真空吸盘Ⅰ的端面必然与输送板带侧面平行。
[0010]本专利技术可在前工作台和后工作台上分别设有工件导向装置,其包括导料主板和导料副板,所述导料主板和导料副板分别位于输送板带两侧,且下端分别固定在前工作台和后工作台上,以利于通过导料主板和导料副板对输送板带上的工件进行辅助导向,避免工件在输送板带上的物料座孔中掉落。
[0011]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导料主板下端设有主板横向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包括床身,所述床身上设有前工作台、后工作台、双面磨轮、动力传动装置、上料装置、送料装置、出料接料装置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能缠绕在轴上、且具有能承载金属工件磨削和输送以及在输送过程中避免挠度变形的输送板带、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后输送板带卷盘装置,所述前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包括前辊架、前驱动轴、前减速电机、前卷盘和前输送板带防护罩,所述前辊架是由前底座、前支撑架和前横梁组成,所述前底座上端一侧经前支撑架与前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前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前输送板带防护罩固定在前横梁下端,所述前输送板带防护罩侧壁上设有前输送板带穿孔,所述前输送板带防护罩内设有前卷盘,所述前卷盘固定在前驱动轴上,所述前驱动轴上端经轴承与前横梁固定连接,下端穿过前底座上设有的通孔中的下轴承与前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前减速电机固定在前支撑架上,所述前减速电机经控制装置驱动,所述后输送板带卷盘装置包括后辊架、后驱动轴、后减速电机、后卷盘和后输送板带防护罩,所述后辊架是由后底座、后支撑架和后横梁组成,所述后底座上端一侧经后支撑架与后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后输送板带防护罩固定在后横梁下端,所述后输送板带防护罩侧壁上设有后输送板带穿孔,所述后输送板带防护罩内设有后卷盘,所述后卷盘固定在后驱动轴上,所述后驱动轴上端经轴承与后横梁固定连接,下端穿过后底座上设有的通孔中的下轴承与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后减速电机固定在后支撑架上,所述后减速电机经控制装置驱动,所述输送板带穿过双面磨轮中心,一端穿过前输送板带穿孔后卷绕在前卷盘上,另一端穿过后输送板带穿孔后卷绕在后卷盘上,所述输送板带表面圆周均布设有物料座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板带一侧的前工作台的上料装置上方设有自动送料装置,另一侧设有靠板,所述靠板与前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下支架、回转缸底板、回转摆动气缸、送料缸支架Ⅰ、送料缸支架Ⅱ、送料气缸Ⅰ、送料气缸Ⅱ、吸盘支架Ⅰ、吸盘支架Ⅱ、真空吸盘Ⅰ和真空吸盘Ⅱ,所述回转缸底板位于上料装置的传送带上方,所述回转缸底板下端两侧分别与下支架交叉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缸底板上固定有回转摆动气缸,所述下支架下端与前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摆动气缸端部设有送料缸支架Ⅰ和送料缸支架Ⅱ,所述送料缸支架Ⅰ和送料缸支架Ⅱ垂直固定连接后与回转摆动气缸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气缸Ⅰ固定在送料缸支架Ⅰ上,所述送料气缸Ⅰ的伸缩杆前端固定有吸盘支架Ⅰ,所述吸盘支架Ⅰ上固定有真空吸盘Ⅰ,所述送料气缸Ⅱ固定在送料缸支架Ⅱ上,所述送料气缸Ⅱ的伸缩杆前端固定有吸盘支架Ⅱ,所述吸盘支架Ⅱ上固定有真空吸盘Ⅱ,所述回转摆动气缸、送料气缸Ⅰ、送料气缸Ⅱ、真空吸盘Ⅰ和真空吸盘Ⅱ分别经控制装置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缸底板上设有长槽孔,所述回转摆动气缸经固定螺栓穿过长槽孔通过螺母固定在回转缸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工作台和后工作台上分别设有工件导向装置,其包括导料主板和导料副板,所述导料主板和导料副板分别位于输送板带两侧,且下端分别固定在前工作台和后工作台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式全自动端面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主板下端设有主板横向间距调节装置,其包括大拖板、下导向辊组合、上导向辊组合,所述大拖板
固定在输送板带一侧的前工作台和后工作台上,所述大拖板上端一侧与导料主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大拖板上端安装有上导向辊组合,下端安装有下导向辊组合,所述上导向辊组合和下导向辊组合相对应,所述导料主板和导料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军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乳山市双兴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