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092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桁架,还包括:粗精内加工工位,粗精内加工工位设置在桁架下方的入料端;粗中外加工工位,粗中外加工工位设置在粗精内加工工位下料端;其中,粗精内加工工位、粗中外加工工位以及精外加工工位上方的桁架侧壁设有用于转运物料的机器人;粗珩加工工位和精珩加工工位均设有用于取料的机械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气缸套加工方法,包括上述的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使用机器人、机械手进行气缸套的上下料,可实现粗珩、精珩等加工的连续上下料,由此实现自动上下料,可以实现当一台机床设备因故障等原因停机时,可保证机器人和其他机床设备正常运行,以提高设备开动率,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缸套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缸套是一个圆筒形零件,置于机体的气缸体孔中,上由气缸盖压紧固定,活塞在其内孔作往复运动,其外有冷却水冷却。气缸套的传统加工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机上下料、手动尺规检测,随着工作量的增大,上述加工方式存在的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不足、劳动成本高、加工产品不稳定性的缺点越来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为改变工序落后、生产力陈旧、人为参与不稳定性高的生产方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有效降低转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优良性及稳定性高的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满足加工过程中连续自动上、下料,对产品质量在线检测,以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达到规模生产下省人省力的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桁架,还包括:
[0006]粗精内加工工位,所述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桁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粗精内加工工位(20),所述粗精内加工工位设置在桁架下方的入料端,用于对气缸套内圆粗车;粗中外加工工位(30),所述粗中外加工工位设置在粗精内加工工位下料端,用于对气缸套外圆粗车;粗珩加工工位(40),所述粗珩加工工位设置在粗中外加工工位下料端,用于对气缸套内圆粗珩;精外加工工位(50),所述精外加工工位设置在粗珩加工工位下料端,用于对气缸套外圆精车;以及精珩加工工位(60),所述精珩加工工位设置在精外加工工位下料端,用于对气缸套内圆精珩;其中,所述粗精内加工工位、粗中外加工工位以及精外加工工位上方的桁架侧壁设有用于转运物料的机器人(70);所述粗珩加工工位(40)和精珩加工工位(60)均设有用于取料的机械手(1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精内加工工位上料端还设有上料台(80),所述上料台包括主体框架(81)、能够沿主体框架长度方向传动的输送链板(82)以及用于该输送链板传动的电机(8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精内加工工位(20)与粗中外加工工位(30)之间还设有清扫工位(90),所述清扫工位设有刷扫机,经所述粗精内加工工位加工后的物料经机器人转运至清扫工位进行内壁除屑,且经清扫工位除屑后的物料经机器人输送至粗中外加工工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珩加工工位(40)和精珩加工工位(60)均包括用于物料输送的传送带(41)以及用于珩磨的珩磨机(42)。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龙钱谢丁胜刘誉龙严家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