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85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1
本申请涉及一种插座,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插口处穿设有与标识相适配的导光套,并且光线能从壳体背离标识的一侧照亮标识;还包括设置在壳体远离标识一侧上的散光组件,散光组件包括光线入射部、第一扩散板以及第二扩散板,光线入射部与插口以及标识的距离相等;第一扩散板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第一扩散板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标识的位置处;第二扩散板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第二扩散板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插口的位置处,而且第二扩散板供导光套连接。本申请具有使得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能够发光均匀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座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座。

技术介绍

[0002]插座,又称电源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连通,其中有的插座上还会有数据传输接口,例如usb接口和type

c接口,则人们可将数据线插接在数据传输接口上,从而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目的。
[0003]相关技术中,插座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光源,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插口,并且壳体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多个插口相配合的多个标识,而且插口以及标识处均设置有亚克力材质的导光部,其中标识用于表示插口能够用来充电;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内,并且供光源固定连接,而且光源设置有一个,则光源发出的光线便能够照亮插口以及标识,从而人们在夜晚时也便于找到插口,进而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插座进行充电。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因光源只设置有一个,从而使得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之间的发光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得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发光均匀,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座。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插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所述插口处穿设有与标识相适配的导光套,并且光线能从壳体背离标识的一侧照亮标识;还包括设置在壳体远离标识一侧上的散光组件,所述散光组件包括光线入射部、第一扩散板以及第二扩散板,所述光线入射部与插口以及标识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扩散板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第一扩散板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标识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扩散板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第二扩散板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插口的位置处,而且第二扩散板供导光套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光套以及散光组件可使用PC材质,其中因导光套需要与标识适配,所以导光套的PC材质中需要添加有调色粉,以使得导光套与充电表的透光率保持一致,则当光源将光线射至光线入射部时,一部分光线沿着第一扩散板运动至标识所在的位置,并照亮标识,另一部分光线沿着第二扩散板运动至插口处,并将光线引导至导光套处,以照亮插口,其中因光线入射部与插口以及标识的距离相等,而且散光组件为PC材质,所以第一扩散板与第二扩散板之间的导光性能误差较小,从而便使得导光套以及标识处的发光亮度不易有较大误差,进而便达到使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发光均匀的目的。
[0008]优选的,所述散光组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延伸部远离光线入射部的部分延伸至导光套的周侧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导光套体积相比于标识中透光结构的体积要大,故延伸部的设置,则光线能够从光线入射部运动至延伸部,接着再从延伸部运至导光套处,所以
延伸部起到对导光套进行光线补充的作用,从而使得导光套与标识之间的发光亮度更加不易有较大误差,进而使得多个插口和多个标识能够发光得更加均匀。
[0010]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呈环状,并且所述延伸部围绕多个导光套延伸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延伸部能够延伸至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以及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一方面,使得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与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之间的发光亮度不易有较大误差,从而使得导光套整体发光亮度能够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因延伸部为PC材质,所以光线在延伸部中的运动能力要强于在空气中的运动能力,故延伸部呈环状的设置方式,可使得光线能够充分地传递至多个导光套处,从而既能充分地利用光线,也能使得多个导光套之间的发光亮度能够更加均匀。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扩散板包括有用于照亮标识的漫反射区;所述延伸部与漫反射区相邻设置,并且所述延伸部在与漫反射区的相邻处设置有第一折射部,而且第一折射部用于引导光线至漫反射区。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数据线插至插口处时,数据线会遮挡住导光套发出的光线,故漫反射区的设置,在标识被照亮后,标识处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从而不易对人眼产生损伤,另一方面,因反射区的设置会使得标识的亮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故第一折射部的设置,则处于延伸部中的多束光线会在第一折射部的作用下,其中一部分配至第一扩散板的漫反射区,从而起到为标识补充光线的目的。
[0014]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在靠近导光套周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折射部,并且所述第二折射部位于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上,而且所述第二折射部用于引导光线至延伸部的内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光线从延伸部位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运动至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时,光线的强度会被削弱,故第二折射部的设置,在光线沿着延伸部运动至第二折射部处时,光线会被引导至延伸部的内侧处,所以光线会对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起到补充作用,从而既能提升光线的利用率,也能使得导光套整体的发光亮度得到提升,进而使得光源的利用更加地充分。
[0016]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在多个导光套相互远离的位置处设置有引光部,并且所述引光部位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与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之间,而且所述引光部用于引导光线沿导光套的周侧方向运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光线会沿着延伸部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运动至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在这个过程中,光线的运动方向会调转180
°
,故引光部的设置,则光线在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与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之间运动时,光线会受到一定限制而沿着导管套的周侧方向运动,从而光线在调转运动方向的过程中延伸部不易流失过多的光线,有助于提升光线的利用率,进而延伸部位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与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之间的亮度不易有过大的偏差。
[0018]优选的,所述延伸部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扩散板的厚度,并且所述延伸部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的厚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延伸部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所容纳光线的量大于延伸部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所容纳的光线的量,故延伸部不同位置厚度不同的设置,一方面,延伸部能够吸收来自光线入射部更多的光线,以提升延伸部整体的光线容纳量,另一方面,延
伸部所占据的空间能够减少,从而既能够提升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也能提升光线的利用率。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扩散板在靠近光线入射部的部分上设置有引光缺口,并且所述引光缺口位于第一扩散板远离光线入射部的一侧上,而且多束平行光线经过引光缺口后时,多束光线之间产生夹角。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引光缺口的设置,则多束平行光线从光线入射部运动至引光缺口处时,多束光线之间便会产生夹角,所以多束光线便能更好地运动至第一扩散板靠近标识所在的位置处,从而使得光线在第一扩散板处的利用率得到提升。
[0022]优选的,所述光线入射部在自身和第一扩散板相连接处的相对一侧上形成有供光线射入的入射面;所述第二扩散板上设置有供光源穿过的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多个插口(11)以及多个标识(12),所述插口(11)处穿设有与标识(12)相适配的导光套(13),并且光线能从壳体(1)背离标识(12)的一侧照亮标识(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远离标识(12)一侧上的散光组件(2),所述散光组件(2)包括光线入射部(21)、第一扩散板(22)以及第二扩散板(23),所述光线入射部(21)与插口(11)以及标识(12)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扩散板(22)与光线入射部(21)连接,并且第一扩散板(22)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标识(12)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扩散板(23)与光线入射部(21)连接,并且第二扩散板(23)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插口(11)的位置处,而且第二扩散板(23)供导光套(1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2)还包括延伸部(24),所述延伸部(24)与光线入射部(21)连接,并且延伸部(24)远离光线入射部(21)的部分延伸至导光套(13)的周侧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4)呈环状,并且所述延伸部(24)围绕多个导光套(13)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板(22)包括有用于照亮标识(12)的漫反射区(221);所述延伸部(24)与漫反射区(221)相邻设置,并且所述延伸部(24)在与漫反射区(221)的相邻处设置有第一折射部(241),而且第一折射部(241)用于引导光线至漫反射区(22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4)在靠近导光套(13)周侧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利李发红刘桂宝李刚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亚力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