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04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电器,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底壳和面壳,底壳和面壳构成的腔体内设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路,第一电路至少包含输入整流电路及PWM控制电路;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电路,第二电路至少包含输出整流电路及输出功能控制电路;底壳上设有与插脚电连接的弹片,第一电路板与弹片接触并电连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通过变压器电连接及控制信号焊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器将充电电路分为两部分,并分别设置在两块电路板上,通过变压器及信号焊盘连接,这样不仅使两个回路互相独立,较小电磁干扰的同时,利用贴片元件的优势,较少产品的体积,比常规设计较少了30%以上。比常规设计较少了30%以上。比常规设计较少了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具体是一种PD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的移动智能时代,并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小体积、高功率密度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是未来的趋势。要实现小体积、高功率密度,除了电子技术外,就是要求结构上的新的布局,例如利用贴片元件的优势来减少体积,提高空间、体积的利用率。
[0003]常规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设计,为了工艺方便,大多采用单面板及插件元件,导致占用大部分的空间,同时为了兼顾工作效率及散热要求,最终空间利用率不高而最终产品尺寸很大。还有一些采用三款以上电路板的设计,相对上产品的体积可以减小,但生产工艺变得复杂,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并且空间利用率仍不理想。为了进一步较小体积,提高产品空间的利用率,需要对目前的充电器及电源适配器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插脚的底壳以及与底壳配合的面壳,底壳和面壳构成的容纳腔体内设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至少包含输入整流电路及PWM控制电路,输入整流电路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PWM控制电路用于对DC

DC的PWM控制;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至少包含输出整流电路及输出功能控制电路,输出整流电路用于实现对输出电压电流的控制;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插脚电连接的弹片,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弹片接触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变压器电连接及控制信号焊点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所述输入整流电路和输出整流电路均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用于在所述PWM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将所述输入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变换至所述输出整流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还包括协议识别电路;所述协议识别电路为输出电压的控制电路,用于与连接于输出端的负载设备进行握手通信以获得负载设备的充电需求并将所述充电需求反馈至所述PWM控制电路及第一电路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还包括PWM信号反馈光耦,所述PWM信号反馈光耦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PWM信号反馈光耦用于初级端与次级端电信号的绝缘隔离并对第一电路板上的所述PWM控制电路进行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功能控制电路包括协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锰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