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674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充电请求,获取待充电电池的参数信息,并根据待充电电池的参数信息生成初始充电方案;获取电网负荷信息,并根据电网负荷信息对所述初始充电方案进行修正,生成最终充电方案。对初始充电方案进行修正具体包括对充电参数的修正以及对充电初始时刻的修正,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案充分考虑了充电行为对电网负荷的影响,进而在以对电网负荷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进行充电,从而缓解了电网压力,避免了无序充电行为对电网负荷的不利影响。电行为对电网负荷的不利影响。电行为对电网负荷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虽然在能量转化效率、二氧化碳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但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其随机充电方式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另外由于大部分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习惯相类似,这就导致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总是集中在同一时段,往往该时段也是居民常规用电负荷的高峰,因此使电网负荷峰值更高,甚至出现过负荷运行的状态,给电网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不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0003]大规模的电动汽车集中充电不仅会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会对其电能质量产生影响,会造成电压偏移和损耗增大等消极影响,而且会给系统带来谐波,谐波会使电能稳定性大大降低,同时会缩短电力器件的寿命。
[0004]因此无论是基于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还是基于配电网调度的需求,都要求充电桩具有通信能力,这使得智能充电桩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智能充电桩能与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从而在充电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充电请求,获取待充电电池的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参数信息生成初始充电方案;获取电网负荷信息,根据所述电网负荷信息对所述初始充电方案进行修正,并生成最终充电方案;其中,对所述初始充电方案进行修正包括对充电起始时刻的修正,所述对充电起始时刻进行修正的步骤则包括有:根据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参数信息确定待充电电池的身份信息,并获取对应的历史充电数据;从所述历史充电数据中提取出所述待充电电池与充电桩相连接的连接时刻T1、初始电池电量SOC1以及连接时长ΔT;以所述连接时刻T1和所述初始电池电量SOC1为输入、以所述连接时长ΔT为输出构建并训练分类模型,获得电池连接时长预测模型;通过所述电池连接时长预测模型对所述待充电电池参数信息进行处理,获得所述待充电电池的预测连接时长;当所述预测连接时长大于所述初始充电方案中的充电时长时,则对所述充电起始时刻进行修正,否则不修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请求中还携带有优先级信息,则在对所述充电起始时刻进行修正时,基于所述优先级信息调整适配于所述充电起始时刻的修正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历史充电数据中提取出连接时长ΔT后,还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连接时长ΔT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确定最优类别数、类间距离、类中心点;记录各所述连接时长ΔT所对应的类别,并将其作为模型训练时的输出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连接时长ΔT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确定最优类别数、类间距离、类中心点的步骤包括:遍历搜索多个不同类别数,并对于每个类别数,分别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算法解算类中心点、类内距离、类间距离;根据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的比例值、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的比例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君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