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77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包括第一训练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训练机构,第一训练单元包括第一离机平台和第一滑轨,第二训练单元包括第二离机平台以及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包括第一滑行段和第一着陆段,第二滑轨包括U形折返段、增速段、过渡段、模拟开伞段、第二滑行段和第二着陆段,第一着陆段与相应的U形折返段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均通过门形或倒L形钢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训练机构,并在第二训练机构上设置模拟开伞段,使得从第一离机平台起跳后,在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中进行多次模拟跳伞训练,进行多次开伞和触地降落训练,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提高了训练效率。提高了训练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空降训练领域,尤其设计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

技术介绍

[0002]空降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项军事活动,现有的空降装备往往是架设一个离机平台和一组滑轨,滑轨具有两个倾斜段和末端的水平段,两个倾斜段分别为低倾斜幅度段和高倾斜幅度段,伞训人员身背伞包,伞包通过三根绳索连接滑轮,其中两侧的第一绳索长于中间的第二绳索且中间的第二绳索具有开伞器控制的解锁机构,训练时,伞训人员从离机平台挑出并沿滑轨向下滑动时, 伞包中的开伞器会自动开启进行读秒,设定时间一到,第二绳索就会和伞包脱离,伞训人员瞬间坠落,第一绳索同时被坠落的伞训人员拉展,被吊继续滑行,在此体验模拟开伞过程,在高倾斜幅度段直接滑向地面,模拟着陆过程,通过将滑轮从滑轨水平段拉出取下,再回到初始位置的登上离机平台继续训练。
[0003]现有的训练装备包括以下几个缺点:第一,每次训练,伞训人员只能进行一次模拟跳伞,然后跑到后方从新登台,浪费空间,也浪费时间;第二,伞降训练真实感差,与飞机高空飞行时跳伞的环境差别比较大;第三,功能单一,只能进行伞降训练,无法索降等训练,对于索降还得另外开辟场地,第四,滑道设计角度过大,下滑速度过快,安全性差,着陆时极易受伤,缺乏保护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以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5]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包括第一训练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训练机构,第一训练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训练单元,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包括第一离机平台和第一滑轨,第二训练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训练单元,所述第二训练单元包括第二离机平台以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包括第一滑行段和第一着陆段,所述第一滑行段的起始端设于第一离机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一着陆段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行段的倾斜度,所述第二滑轨包括U形折返段、增速段、过渡段、模拟开伞段、第二滑行段和第二着陆段,所述增速段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滑行段的倾斜度,所述过渡段的倾斜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滑行段,所述第二着陆段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滑行段,所述U形折返段位于所述第二离机平台上方,所述第一着陆段与相应的所述U形折返段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均通过门形或倒L形钢架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训练机构包括两个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一训练单元,所述第二训练机构包括两个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二训练单元。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训练机构有三个,上层所述第二训练机构的第二着陆段与相应下层所述第二训练机构的U形折返段连接,第一训练单元的第一滑轨与竖直方向上对应的各第二训练单元的第二滑轨共同形成一个折返式螺旋下降的一体式滑轨。
[0008]优选的,最下方的所述第二着陆段连接水平缓冲段。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离机平台上设置飞机模拟舱,所述飞机模拟舱的尾部为敞开状,设置为模拟离机跳伞口,所述第一滑行段的起始端插入模拟离机跳伞口中,所述飞机模拟舱的两侧具有索降口,索降口悬挂绳索,所述绳索位于对应所述一体式滑轨的横向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离机平台的下方设置风机机构,风机机构包括风机支架、固定在所述风机支架上的风机以及与风机出风口连接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为Y字形通风管,包括与风机出风口连接的进风管和与进风管一体设置的两个出风管,两个出风管的出风口位于第一滑轨起始端的下方。
[0011]优选的,第二离机平台上设有围栏,所述围栏上设有弹性防护垫。
[0012]优选的,所述风机支架包括设在第一离机平台下方多个支撑柱以及固定在支撑柱顶部的支撑板,所述风机机构固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风机机构的底部还设有减震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离机平台上设有护栏。
[0014]本技术的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训练机构,并在第二训练机构上设置模拟开伞段,使得从第一离机平台起跳后,在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中进行多次模拟跳伞训练,进行多次开伞和触地降落训练,第二训练机构通过第二离机平台以及U形折返段与第一训练机构巧妙转接融合,充分利用了场地空间,特别是设置奇数个第二训练机构的时候,触地降落点在第一离机平台的下方,伞训人员可以迅速登上第一离机平台进行二次训练,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0015]更进一步的,第一训练机构包括两个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一训练单元,所述第二训练机构包括两个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二训练单元,一次能保证两个伞训人员同时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场地利用率。
[0016]更进一步的,最下方的第二着陆段连接水平缓冲段,设置水平缓冲段。
[0017]更进一步的,设置飞机模拟舱且飞机模拟舱的两侧设置索降口,进一步拓展了装备的功能,可以单独或同步进行跳伞和索降训练,互不干扰。
[0018]更进一步的,第一离机平台的下方设置风机机构,出风管的出风口与伞训人员离开平台方向一致,为跳伞制造气流,满足伞训人员的真实体验。
[0019]更进一步的,第二离机平台上设有围栏,围栏上设有弹性防护垫,防止伞训人员。
[0020]更进一步的,风机机构的底部设有减震器,以减少噪音和振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5]图5是图2中B处放大图;
[0026]图6是图2中C处放大图;
[0027]图7是风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如图1

7所示,包括第一训练机构以及三个第二
训练机构,第一训练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训练单元,每个第一训练单元均包括第一离机平台1和第一滑轨,第一离机平台1位于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的最高处,通过墙体或立柱支撑,周围设置护栏,每个第二训练机构均包括两个第二训练单元,第二训练单元包括第二离机平台10以及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均通过门形或倒L形钢架固定,本实施例里采用门形钢架3,对应滑轨固定在门形钢架的横梁下方,第一滑轨包括第一滑行段5和第一着陆段11,第一滑行段的起始端设于第一离机平台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行段的起始端包含增速倾斜段20,增速倾斜段20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滑行段5的倾斜角度,第一着陆段11的倾斜度大于第一滑行段5的倾斜度,第二滑轨包括U形折返段8、增速段13、过渡段14、模拟开伞段15、第二滑行段16和第二着陆段,增速段的倾斜度大于第二滑行段的倾斜度,过渡段的倾斜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滑行段,第二着陆段的倾斜度大于第二滑行段, U形折返段位于第二离机平台上方,通过设置在第二离机平台上的平台门形钢架6固定,第一着陆段与相应的U形折返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训练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训练机构,第一训练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训练单元,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包括第一离机平台和第一滑轨,第二训练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训练单元,所述第二训练单元包括第二离机平台以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包括第一滑行段和第一着陆段,所述第一滑行段的起始端设于第一离机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一着陆段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行段的倾斜度,所述第二滑轨包括U形折返段、增速段、过渡段、模拟开伞段、第二滑行段和第二着陆段,所述增速段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滑行段的倾斜度,所述过渡段的倾斜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滑行段,所述第二着陆段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滑行段,所述U形折返段位于所述第二离机平台上方,所述第一着陆段与相应的所述U形折返段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均通过门形或倒L形钢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训练机构包括两个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一训练单元,所述第二训练机构包括两个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二训练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多功能空降训练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训练机构有三个,上层所述第二训练机构的第二着陆段与相应下层所述第二训练机构的U形折返段连接,第一训练单元的第一滑轨与竖直方向上对应的各第二训练单元的第二滑轨共同形成一个折返式螺旋下降的一体式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羽李威震冯红雨张士杰赵国仑郭宝玉张鹏武李小峰赵建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恒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