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27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6
在现有技术中,轧辊主机是上下双轴扭矩输入的方式,对接联轴器也是采用上下双轴对接的方式,上方的输入轴由于不同规格的轧辊主机会采用不同的辊形,所以轧辊主机的上输入轴的高度位置会根据不同的规格而不同,那么现有技术是通过电控系统计算上移的高度并完成调节,那么这样一来就会照成效率的低下,那么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快速定位的自动对接联轴器,通过设置定位装置来实现快速定位对接联轴器的空间位置,在现有联轴器的两个半联轴器的基础上设置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通过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相互配合接触后可以使两个半联轴器的轴线相互同轴,从而实现两个半联轴器的快速对接。速对接。速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线中轧辊主机快速更换的
,具体为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现在的自动化直缝钢管生产线中常采用一机多用的模式,即一条生产线采用多种规格轧辊主机交替更换来实现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那么这就需要采用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拆分和对接的联轴器来配合实现多种规格轧辊主机的更换,在现有技术中,最常采用的轧辊主机是上下双轴扭矩输入的方式,那么对接联轴器也是采用上下双轴对接的方式,而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下方的联轴器不需要调节位置即可实现直接对接,但是上方的输入轴由于不同规格的轧辊主机会采用不同的辊形,所以轧辊主机的上输入轴的高度位置会根据不同的规格而不同,那么与其对接的上轴联轴器就需要从下端起始位置上移到与其对应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对接,那么现有技术采用的上移方式是通过电控系统识别轧辊主机上输入轴的高度位置然后计算与其对接的上轴联轴器应该上移的高度,然后通过电机驱动其对接的上轴联轴器上移到指定位置然后完成对接,那么这样一来就会照成效率的低下,并且有时还会出现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计算位置错误无法完成对接的情况,那么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发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成为了本行业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快速定位的自动对接联轴器,通过设置定位装置来实现快速定位对接联轴器的空间位置,在现有联轴器的两个半联轴器的基础上设置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通过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相互配合接触后可以使两个半联轴器的轴线相互同轴,从而实现两个半联轴器的快速对接。
[0004]具体的,一方面,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用于快速定位对接联轴器的空间位置,包括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安装在第一架体11上,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安装在第二架体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装置a,所述第二架体22上还设有第二限位装置b,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与第二限位装置b相互配合接触后可以使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同轴,此时相互靠近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可使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完成对接并传递扭矩。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限位装置a和第二限位装置b均为平板形状,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设有第一限位面a1且第一限位面a1与第一半联轴器1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设有第二限位面b1且第二限位面b1与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相互平行,当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相互接触且重合时,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对齐。
[0006]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限位装置a和第二限位装置b均为
直角形状,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设有第一竖直角面z1和第一横直角面z2,所述第一竖直角面z1和第一横直角面z2相互垂直并均与第一半联轴器1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设有第二竖直角面m1和第二横直角面m2,所述第二竖直角面m1和第二横直角面m2相互垂直并均与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平行,当第一竖直角面z1与第二竖直角面m1相互接触并重合且第一横直角面z2与第二横直角面m2相互接触并重合时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对齐。
[0007]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限位装置a的形状为V型,第二限位装置b的形状为球形,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还设有第一斜面c1和第二斜面c2所述第一斜面c1和第二斜面c2相互组合成V型,所述第一斜面c1和第二斜面c2均与第一半联轴器1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还设有球面t,当球面t与第一斜面c1和第二斜面c2均接触时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对齐。
[0008]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限位面a1的前端还设有第一过渡面a2,所述第二限位面b1的前端还设有第二过渡面b2,所述第一过渡面a2与第二过渡面b2相互配合可使第二架体22向第一架体11移动时逐渐实现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的自动重合。
[0009]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与第二架体22之间还设有第二推动装置p,所述第二推动装置p可以推动第二限位装置b向外移动使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22之间的距离不变时完成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的自动重合。
[0010]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的形状为内锥形圆筒,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的形状为外锥形圆柱,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还设有第一内锥面d1和第一内圆柱面d2,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还设有第二外锥面k1和第二外圆柱面k2,所述第一内锥面d1与第二外锥面k1相互配合使用可以使第一内圆柱面d2与第二外圆柱面k2自动对齐,所述第一内圆柱面d2与第二外圆柱面k2对齐并重合可使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对齐。
[0011]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与第二架体22之间还设有第二推动装置p,所述第二推动装置p可以推动第二限位装置b向外移动使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22之间的距离不变时完成第一内圆柱面d2与第二外圆柱面k2的自动重合。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3]序号说明:第一半联轴器1、第二半联轴器2、第一架体11、第二架体22、第一限位装置a、第二限位装置b、第一限位面a1、第一过渡面a2、第二限位面b1、第二过渡面b2、第二推动装置p、第一竖直角面z1、第一横直角面z2、第二竖直角面m1、第二横直角面m2、第一斜面c1、第二斜面c2、球面t、第一内锥面d1、第一内圆柱面d2、第二外锥面k1、第二外圆柱面k2、移动装置y。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基本结构布局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二半联轴器2上移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一架体11向前移动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接触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一半联轴器1与第二半联轴器2对接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基本结构布局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第一过渡面a2与第二过渡面b2接触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接触示意图。
[002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基本结构布局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接触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四基本结构布局示意图。
[0025]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第一限位装置a与第二限位装置b截面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用于快速定位对接联轴器的空间位置,包括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安装在第一架体(11)上,所述第二半联轴器(2)安装在第二架体(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装置(a),所述第二架体(22)上还设有第二限位装置(b),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与第二限位装置(b)相互配合接触后可以使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同轴,此时相互靠近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可使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完成对接并传递扭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装置(a)和第二限位装置(b)均为平板形状,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设有第一限位面(a1)且第一限位面(a1)与第一半联轴器(1)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设有第二限位面(b1)且第二限位面(b1)与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相互平行,当第一限位面(a1)与第二限位面(b1)相互接触且重合时,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装置(a)和第二限位装置(b)均为直角形状,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设有第一竖直角面(z1)和第一横直角面(z2),所述第一竖直角面(z1)和第一横直角面(z2)相互垂直并均与第一半联轴器(1)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限位装置(b)设有第二竖直面(m1)和第二横直角面(m2),所述第二竖直面(m1)和第二横直角面(m2)相互垂直并均与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平行,当第一竖直角面(z1)与第二竖直面(m1)相互接触并重合且第一横直角面(z2)与第二横直角面(m2)相互接触并重合时,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2)的轴线相互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定位自动对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装置(a)的形状为V型,第二限位装置(b)的形状为球形,所述第一限位装置(a)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武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富地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