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和空气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98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和空气调节设备,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和进气管,所述筒体包括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筒体的其余部分的厚度,所述增厚部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相对所述筒体偏心设置;所述进气管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相对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分离器和空气调节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和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离心式油分离器的进气管的轴线偏离离心式油分离器的筒体的轴线,含有油滴的制冷剂偏射在筒体的内壁面上而螺旋下降,重量较大的油滴在较大离心力的作用下与气态制冷剂分离,聚集在离心式油分离器的底部,气态制冷剂则从出气管流出(仍含有少量微小油滴)。相比传统的过滤式油分离器,离心式油分离器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及油分离器的体积,是油分离器发展的新方向。相关技术中的油分离器存在使用寿命短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油分离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油分离器使用寿命短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油分离器使用寿命短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包括:
[0007]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筒体的其余部分的厚度,所述增厚部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相对所述筒体偏心设置;和
[0008]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相对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孔相连。
[0009]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的直径为d,所述增厚部在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L,所述d和所述L满足:
[0011]d<L≤3*d。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重合部分,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第二重合部分,所述第一重合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重合部分上以形成所述增厚部,所述第一重合部分与所述第二重合部分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上部,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直筒段,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第二直筒段,所述第一直筒段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重合部分,所述第二直筒段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重合部分。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重合部分的壁厚为T1,所述第二重合部分的上边缘与所述进气孔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T1和所述L2满足:
[0015]L2≥T1。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重合部分的下边缘与所述进气孔的上边缘之间的距
离为L1,所述第二重合部分的上边缘与所述进气孔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L1和所述L2满足:
[0017]L1=L2。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重合部分的壁厚为T1,所述第二重合部分的壁厚为T2,所述T1和所述T2满足:
[0019]T1=T2。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重合部分与所述第二重合部分采用隧道炉钎焊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孔采用隧道炉钎焊相连。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分离器进一步包括铜套,所述铜套与所述进气口采用隧道炉钎焊相连。
[002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
[002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可靠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立体图。
[0025]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2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4是图2的俯视图。
[0028]图5是图1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6的爆炸视图。
[0030]图7是图1中筒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油分离器100;
[0033]筒体1;
[0034]第一筒体101;第一直筒段1011;第一重合部分10111;第一过渡段1012;第一缩口段1013;第二筒体102;第二直筒段1021;第二重合部分10211;第二过渡段1022;第二缩口段1023;增厚部103;进气孔1031;
[0035]进气管2;
[0036]进气口201;出气口202;铜套203;
[0037]出气管3;
[0038]回油管4。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包括筒体1和进气管2,筒体1包括增厚部103,增厚部103的厚度大于筒体1的其余部分的厚度。增厚部103上设有进气
孔1031,进气孔1031相对筒体1偏心设置。进气管2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相对的进气口201和出气口202,出气口202与进气孔1031相连。
[0041]相关技术中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和进气管,筒体上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相对筒体偏心设置,进气管斜插入进气孔内。由于进气孔相对筒体偏心设置,使得筒体上的开孔为难以翻边的椭圆孔,从而使得进气管与筒体的焊料深度仅为筒体的壁厚(不锈钢筒体的壁厚一般为0.8

1.5mm),即进气管与筒体之间的焊料深度较浅。当油分离器振动较大时(处于悬臂状态的离心式油分离器),一方面,进气管与筒体连接处容易因振动发生疲劳断裂,导致油分离器的使用寿命短;另一方面进气管与筒体连接处容易因振动发生泄漏,使得油分离器具有较大的泄漏风险,导致油分离器可靠性低。此外,进气管与筒体之间的焊料深度较浅,使得进气管与筒体连接处的耐腐蚀能力较低,进一步增加了进气管与筒体连接处发生泄漏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油分离器的可靠性。
[004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通过设置增厚部103,并将进气孔1031设置在增厚部103上,可以增加进气管2与筒体1连接处的焊料深度。进气管2与筒体1连接处的焊料深度增加后,一方面可以降低进气管2与筒体1连接处因振动发生疲劳断裂的风险,进而能够延长油分离器1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进气管2与筒体1连接处因振动发生泄漏的风险,提高了油分离器100的可靠性。此外,进气管2与筒体1连接处的焊料深度增加后,进气管2与筒体1连接处的耐腐蚀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进气管与筒体连接处因腐蚀发生泄漏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油分离器100的可靠性。
[0043]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具有使用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00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由于筒体的壁厚比较,进气管与筒体普遍采用氩弧焊或激光焊相连,焊接效率较低,导致油分离器的制造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由于设置了壁厚较大的增厚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筒体的其余部分的厚度,所述增厚部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相对所述筒体偏心设置;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相对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孔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直径为d,所述增厚部在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L,所述d和所述L满足:d<L≤3*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重合部分,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第二重合部分,所述第一重合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重合部分上以形成所述增厚部,所述第一重合部分与所述第二重合部分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上部,所述第一筒体包括第一直筒段,所述第二筒体包括第二直筒段,所述第一直筒段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重合部分,所述第二直筒段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重合部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渊博张铁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