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98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满足用电装备的充电要求的便携式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电路设有主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交流/直流转换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控制电路中设有依次连接的EMC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直流整流输出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设有依次连接的光耦电路、PWM控制电路以及供电电路,其中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整流输出电路相连,光耦电路的输出端与PWM控制电路相连,PWM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接收端与主控制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输入电压宽,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电源适配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制造
,具体的说是一种输入电压宽,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带有输入过压、欠压,输出短路、过流及温度保护功能,并能通过指示灯进行提示。从而满足用电装备的充电要求的便携式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单兵装备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装备中需要电池供电的电子类装备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装备能高效便捷地得到供电的问题。各种单兵装备都需要充电,充电器数目效率低且不稳定,装备集中充电时存在电压不稳定导致设备无法使用、充电器体积大占用空间、重量大增加单兵负重等问题。
[0003]因此,急需一种输入电压宽,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带有输入过压、欠压,输出短路、过流及温度保护功能,并能通过指示灯进行提示的电源适配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输入电压宽,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带有输入过压、欠压,输出短路、过流及温度保护功能,并能通过指示灯进行提示的便携式电源适配器。
[0005]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0006]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充电输入端接口、充电输出端接口,壳体内设有电源适配器电路,电源适配器电路的充电输入端与充电输出端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充电输入端接口、充电输出端接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电路设有主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交流/直流转换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控制电路中设有依次连接的EMC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直流整流输出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设有依次连接的光耦电路、PWM控制电路以及供电电路,其中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整流输出电路相连,光耦电路的输出端与PWM控制电路相连,PWM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接收端与主控制器相连。
[0007]本技术所述PWM控制电路采用PN8273模块实现。
[0008]本技术还设有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的输出过流检测电路、温度异常检测电路、输入电压异常检测电路以及指示灯电路,主控制器采用单片机实现,指示灯电路设有两路指示灯,分别为蓝色指示灯和红色指示灯,在上电工作时,蓝色指示灯闪烁三次进行自检,自检通过后蓝色指示灯常亮,输出功率为80W;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蓝色指示灯熄灭,红色指示灯闪烁报警。
[0009]本技术所述输入电压异常检测电路设有二极管D9、二极管D10、电阻R38、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54、电阻R55、电容C26、电容C29、电容C31、稳压二极管ZD1,三极管Q4,其中HV1与接地端串联设置二极管D9、电阻R38、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5,其中二极管D9的正极与HV1相连,电容C26的正极与二极管D9的负极端相连,电容C26的
负极接地,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容C26正极相连,二极管D10的正极与HV2端相连,HV3端接于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容C26正极之间,稳压二极管ZD1与电容C29并联,并与电阻R45并联,电阻R44与电容C31串联,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D1阴极相连,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4的B极与电阻R54相连,E极接地,电阻R55一端接地,一端与三极管Q4的B极相连。
[0010]本技术所述温度异常检测电路设有电阻R52、电阻R53、热敏电阻RT2、电容C32,其中热敏电阻RT2与电阻R53并联后与电容C32并联,且公共端接地,电容C32的一端与主控制器T

EN端相连,电阻R53的一端与电阻R52相连,电阻R52的另一端接3.3V;温度正常时,热敏电阻RT2的阻值正常,T

EN电压输出正常,当温度过高时,热敏电阻RT2的阻值降低,T

EN电压输出高于标准值,主控制器接收T

EN的异常信号后,即停止HV

EN信号输出,使电路停止工作。
[0011]本技术所述主控制器采用单片机实现,所述电源适配器电路中充电输入端接受154V到264V电压,充电输出端直流输出电信号为24V。
[0012]本技术所述设有多种保护电路,输入电压异常检测电路、输出过流检测电路、温度异常检测电路等,当电路检测到输入电压异常、输出短路、输出过流、温度异常等情况时,即刻断开输出,保护充电设备安全,并且蓝色指示灯熄灭,红色指示灯闪烁报警;工作时,充电输入端连接输入电源,送入的电信号首先经过EMC滤波电路,再经过整流桥整流转化为直流信号,直流信号输送至变压器主绕组,经过变压器输出至次级绕组,次级绕组信号经过二极管整流滤波之后输出至开关管电路,由PWM控制电路控制光耦即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PWM电路与上一级整流滤波电路形成反馈回路,PWM电路同时控制芯片的供电。过流控制,短路控制,温度控制则由主控制器利用单片机控制,同时单片机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输出稳定。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1)使输出端稳定输出的输入工作电压范围大,可从154V一直到264V,能够适应大部分输入供电;(2)输出接口输出电压稳定,且可靠性好;(3)产品具备各种异常状态检测功能,内部过流异常,短路异常,温度异常,电压异常(过压、欠压),当有异常发生时及时切断电路以保证充电设备的安全,并且蓝色指示灯熄灭,红色指示灯闪烁报警;(4)工作效率高,与传统电路效率相比有明显提升;(5)设计模块化、结构紧凑使产品小型化、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是本技术的壳体示意图。
[0015]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框图。
[0016]附图3是本技术中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原理图。
[0017]附图4是本技术中电源控制电路原理图。
[0018]附图5是本技术中主控制器的原理图。
[0019]附图6是本技术中温度异常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0020]附图7是本技术中指示灯控制原理图。
[0021]附图8是本技术中输入电压异常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0022]附图标记:壳体1、接口2、指示灯3、主控制器4、交流/直流转换控制电路5、电源控
制电路6、EMC滤波电路7、整流滤波电路8、交流/直流转换电路9、直流整流输出电路10、光耦电路11、PWM控制电路12、供电电路13、输出过流检测电路14、温度异常检测电路15、输入电压异常检测电路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本技术如附图1及2所示,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设有壳体1,壳体1上设有充电输入端接口、充电输出端接口2,壳体1内设有电源适配器电路,电源适配器电路的充电输入端与充电输出端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充电输入端接口、充电输出端接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电路设有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充电输入端接口、充电输出端接口,壳体内设有电源适配器电路,电源适配器电路的充电输入端与充电输出端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充电输入端接口、充电输出端接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电路设有主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交流/直流转换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控制电路中设有依次连接的EMC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直流整流输出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设有依次连接的光耦电路、PWM控制电路以及供电电路,其中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整流输出电路相连,光耦电路的输出端与PWM控制电路相连,PWM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接收端与主控制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电路采用PN8273模块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的输出过流检测电路、温度异常检测电路、输入电压异常检测电路以及指示灯电路,主控制器采用单片机实现,指示灯电路设有两路指示灯,分别为蓝色指示灯和红色指示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压异常检测电路设有二极管D9、二极管D10、电阻R38、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54、电阻R55、电容C26、电容C29、电容C31、稳压二极管ZD1,三极管Q4,其中H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涛丛日泽赵洁倪军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康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