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车载充电机及车辆和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16647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车载充电机及车辆和介质,所述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所述车辆包括车载交流充电插座,所述车载交流充电插座包括接地端子和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放电连接过程中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其中,所述充放电模式包括交流模式和直流模式。该方法,对于具有车载交流充电插座的车辆,可以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为车辆进行直流或交流充放电控制提供参考。流充放电控制提供参考。流充放电控制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车载充电机及车辆和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一种车载充电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设施行业蓬勃发展,随着补贴逐渐倾向充电运营设施企业,公共充电场站将再次腾飞。现有的混动车辆中均只支持交流充电口,只能通过交流插孔、交流充电场站等方式给车辆充电,但是,交流充电存在充电功率较小、充电速度较慢的弊端。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公共充电,但是交流充电站的收益率低,运营商建设意愿逐渐降低,运营商更倾向于建造直流充电站,这导致混动车辆无法享受公共充电场站的发展红利,形成了充电难的困境,造成混动车辆“充电慢,充电难”,严重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
[0003]相关技术中,通过在车辆的侧围增加直流充电口,以“交流充电口+直流充电口”的方式,满足车辆对两种充电方式的选用。但是此方案成本较高,需要修改车身模具及造型,而且仅可实施于新开发的车型,无法应用于已出厂的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对于具有车载交流充电插座的车辆,可以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为车辆进行直流或交流充放电控制提供参考。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出一种车载充电机。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所述车辆包括车载交流充电插座,所述车载交流充电插座包括接地端子和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放电连接过程中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其中,所述充放电模式包括交流模式和直流模式。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基于车载交流充电插座设置接地端子和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既可以与交流充电设备连接,实现交流充电功能,又可以与直转交充电转接头相配合,实现直流充电功能,且无需修改车身模具及造型,减少成本,以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在对车辆进行充电时,通过获取充放电连接过程中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进而根据该电阻值判断充放电模式,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基于车辆具有车载交流充电插座的同一充电口可实现交流或直流充放电,通过充电连接过程中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不同的电阻值匹配不同的充放电模式,使车辆在充放电连接时可以根据检测的电阻值判断是交流模式或是直流模式,从而实现车辆识别充放电
模式的功能,便于车辆进行充放电功能的匹配,为车辆进行直流或交流充放电控制提供参考。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包括:将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与充放电模式标准电阻值进行匹配,其中,所述充放电模式标准电阻值包括直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和交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落入所述直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允许范围,确定为直流模式;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落入所述交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允许范围,确定为交流模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包括:确定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为交流充电枪内充电电阻值,则充放电模式为交流模式,否则,充放电模式为直流模式。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包括:确定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为直流充电设备中充电电阻与充电转接装置中充电识别电阻并联后的总阻值,则充放电模式为直流模式,否则,充放电模式为交流模式。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到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为第一电阻值,确定充电转接装置与车载充电插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值大于零值;检测到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从所述第一电阻值拉高至第二电阻值,确定直流充电枪与所述充电转接装置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到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从零值拉高至第二电阻值,确定直流充电枪和充电转接装置与车载充电插座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进行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充电机,通过处理器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可以实现车辆识别充放电模式的功能。
[0018]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载交流充电插座,所述车载交流充电插座包括接地端子和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车载交流充电插座连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基于车载交流充电插座,既可以与交流充电设备连接,实现交流充电功能,又可以与直转交充电转接头相配合,实现直流充电功能,且无需修改车身模具及造型,减少成本,以及,基于车载充电机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可以实现车辆识别充放电模式的功能。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交流充电插座还包括充电控制确认端子;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辆控制装置,所述车辆控制装置与所述充电控制确认端子、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分别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进行交流充电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进行直流充电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直流充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7]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直流充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8]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方法的流程图;
[0029]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充电机的结构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载交流充电插座,所述车载交流充电插座包括接地端子和充电连接确认端子,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放电连接过程中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其中,所述充放电模式包括交流模式和直流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包括:将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与充放电模式标准电阻值进行匹配,其中,所述充放电模式标准电阻值包括直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和交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落入所述直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允许范围,确定为直流模式;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落入所述交流充放电标准电阻值允许范围,确定为交流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包括:确定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为交流充电枪内充电电阻值,则充放电模式为交流模式,否则,充放电模式为直流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车辆充放电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确定充放电模式,包括:确定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为直流充电设备中充电电阻与充电转接装置中充电识别电阻并联后的总阻值,则充放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宇房伟嘉程东薛鹏辉陈明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