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缆绞车永磁直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637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2
本一体化电缆绞车永磁直驱装置,其滚筒(9)两端分别与转子外盖(4)止口定位、螺栓紧固,两端轴承室分别与非出线端轴承(5)和出线端轴承(6)配合,其外壁共有4块卷轮盘,两端卷轮盘外侧各有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电缆绞车永磁直驱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永磁电机,尤其是电缆或光纤缆绞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缆绞车主要以普通电磁制动电机为驱动动力,经弹性联轴器,三级封闭式齿轮减速箱,牙嵌式联轴器驱动电缆绞车卷筒,完成牵引并卷绕电缆,无应急启动功能,当电缆绞车驱动电机出现故障时,只能停止作业,其绞车的制动是通过在驱动电机上配置电磁制动器对驱动电机进行制动,制动力矩小,效率低,能耗高,噪声大,设备体积大;为了推广直驱节能电机,我公司设计了有应急启动功能和外转子抱刹制动的一体化电缆绞车专用永磁直驱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应急启动功能和外转子抱刹制动的一体化电缆绞车专用永磁直驱装置,根据电机驱动的机械特点,将电机设计为外转子永磁电机,以电机转子外壳为滚筒,通过滚筒卷轮盘边缘上的大齿轮与减速机小齿轮啮合,当一体化电缆绞车永磁直驱装置出现故障时,启动备用减速机驱动滚筒继续运转,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通过制动器摩擦片内圆与外转子的滚筒外壁接触摩擦对旋转的滚筒实现抱刹制动,制动力矩大,制动安全、迅速、稳定,并通过与井下爬行器、排绳器和控制系统集成,通过智能显示面板,对工况全过程进行速度控制、扭矩控制、安全设置、安全警示、安全保护以及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数据查询等,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监控; 提高效率30%,节约能源40%,延长寿命50%,使用维护更方便。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支撑座、定子外盖、转子外盖、非出线端轴承、出线端轴承、非出线端轴承座、出线端轴承、滚筒、转子磁钢、有绕组定子、制动器、主轴、小齿轮、备用减速机、压线夹。
[0005]1.前述的底座有一大两小连体式底座安装台面,大底座台面两端分别有与2个支撑座配合安装的紧固螺孔,两个小底座分别为制动器专用小底座和备用减速机专用小底座,两个小底座台面分别有配合安装的紧固螺孔,其底板有固定安装孔,选用HT150

200灰铸铁铸造或Q235钢板焊接加工而成,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
[0006]2. 前述的支撑座呈L形,有与主轴两端配合的定位止口和组合安装的连接通孔,有与底座大台面两端组合安装的连接通孔。
[0007]3. 前述的定子外盖有轴承护油槽,分别有与非出线端轴承座和出线端轴承座配合的定位止口和组合安装连接通孔。
[0008]4. 前述的转子外盖有与滚筒两端配合的定位止口和组合安装连接通孔。
[0009]5. 前述的非出线端轴承选用圆柱滚子轴承。
[0010]6. 前述的出线端轴承选用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
[0011]7. 前述的非出线端轴承座,有与非出线端轴承内圆配合安装的轴承位,有轴承护油槽,有与主轴热装的配合孔,有与定子外盖组合安装的紧固螺孔。
[0012]8. 前述的出线端出线座,有与出线端轴承内圆配合安装的轴承位,有轴承护油槽,有与主轴热装的配合孔,有绕组引接线的出线孔,有与定子外盖组合安装的紧固螺孔。
[0013]9. 前述的滚筒两端分别有与转子外盖配合的定位止口和配合安装连接孔,两端分别有轴承室,其内壁中段有与磁钢表贴粘接配合位,其外壁共有4块卷轮盘,形成2个电缆卷槽分布在两端,外壁中段有与制动器摩擦片内圆接触摩擦制动的配合面,两端卷轮盘外侧各有7

13块辐射状加强筋,出线端第二块卷轮盘边缘大轮齿与备用减速机的小齿轮啮合。
[0014]10. 前述的转子磁钢有与滚筒内壁中段表贴粘接配合的外圆弧配合面,其磁极分隔面有绝缘处理膜。
[0015]11. 前述的有绕组定子有线圈外槽,有与主轴液态氮冷冻组合装配的过盈配合孔,两绕组端部有环氧导热硅胶ZB6255进行密封接触导热。
[0016]12. 前述的制动器选用液压鼓式制动器。
[0017]13. 前述的主轴有与有绕组定子液氮冷却的过盈配合面,两端面分别有与支撑座配合的定位止口和组合安装的紧固螺孔以及吊装孔,出线位有与压线夹组合安装的紧固螺孔。
[0018]14. 前述的小齿轮与滚筒卷轮盘边缘的大齿轮啮合。15. 前述的备用减速机选用双极摆线针轮减速机。
[0019]16. 前述的压线夹为上下块组合结构,上下块均有过线槽和安装连接通孔,下块安装底部有与主轴的安装配合面。
[0020]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有应急启动功能和外转子抱刹制动的一体化电缆绞车专用永磁电机进行直驱,系统控制快速精准,并通过外转子的滚筒卷轮盘边缘上的大齿轮与减速机小齿轮啮合,实现装置应急驱动,再通过制动器摩擦片与外转子滚筒外壁接触摩擦对旋转的滚筒实现抱刹制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噪声小,效率高,制动力矩大,制动安全、迅速、稳定,节约能源,电缆排列有序,滚筒容量大,运行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使用维护方便,底座安装牢固,避免出现绞车移位和倾覆等特点;通过张力设定值与变频扭矩控制之间的关系,在张力与设定值之间建立一个PID控制软件,实现工作过程的恒张力进行控制,可作为智能化电控自动作业线的配套设备。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

底座
ꢀꢀ2‑
支撑座
ꢀꢀ3‑
定子外盖
ꢀꢀ4‑
转子外盖5

非出线端轴承 6

出线端轴承
ꢀꢀ7‑
非出线端轴承座
ꢀꢀ8‑
出线端轴承座
ꢀꢀ9‑
滚筒
ꢀꢀ
10

转子磁钢
ꢀꢀ
11

有绕组定子
ꢀꢀ
12

制动器13

主轴
ꢀꢀ
14

小齿轮
ꢀꢀ
15

备用减速机
ꢀꢀ
16

压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见图1,包括底座1、支撑座2、前后定子外盖3、转子外盖4、非出线端轴承5、出线端轴承6、非出线端轴承座7、出线端轴承座8、滚筒9、转子磁钢10、有绕组定子11、制动器12、主轴13、小齿轮14、备用减速机15、压线夹16,前述的底座1采用一大两小连体式底座,大底座台面两端分别与2个支撑座2配合安装、螺栓紧固,两个小底座分别为制动器12专用小底座和备用减速机15专用小底座,并分别与制动器12和备用减速机15配合安装、螺栓紧固,其底板有固定安装孔,选用HT150

200灰铸铁铸造或Q235钢板焊接加工而成,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前述的支撑座2采用与主轴13两端止口定位、螺栓紧固,与底座1大台面两端配合安装、螺栓紧固,选用HT150

200灰铸铁铸造或Q235钢板焊接加工而成,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前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电缆绞车永磁直驱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座(2)、前后定子外盖(3)、转子外盖(4)、非出线端轴承(5)、出线端轴承(6)、非出线端轴承座(7)、出线端轴承座(8)、滚筒(9)、转子磁钢(10)、有绕组定子(11)、制动器(12)、主轴(13)、小齿轮(14)、备用减速机(15)、压线夹(16),其特征是底座(1)采用一大两小连体式底座,大底座台面两端分别与2个支撑座(2)配合安装、螺栓紧固,两个小底座分别为制动器(12)专用小底座和备用减速机(15)专用小底座,并分别与制动器(12)和备用减速机(15)配合安装、螺栓紧固,其底板有固定安装孔,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支撑座(2)采用与主轴(13)两端止口定位、螺栓紧固,与底座(1)大台面两端配合安装、螺栓紧固,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定子外盖(3)采用分别与非出线端轴承座(7)和出线端轴承座(8)止口定位、螺栓紧固,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转子外盖(4)采用分别与滚筒(8)两端止口定位、螺栓紧固,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非出线端轴承(5)选用圆柱滚子轴承,装配于非出线端轴承座(7)上,其规格型号根据电机功率、转速、转矩以及工况需求选择;出线端轴承(6)选用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装配于出线端轴承座(8)上,其规格型号根据电机功率、转速、转矩以及工况需求选择;非出线端轴承座(7)与主轴(13)采用热套装配工艺,与非出线端轴承(5)采用热套装配工艺,与定子外盖(3)止口定位、螺栓紧固,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出线端轴承座(8)与主轴(13)采用热套装配工艺,与出线端轴承(6)采用热套装配工艺,与定子外盖(3)止口定位、螺栓紧固,其形状与尺寸根据需要设计;滚筒(9)采用两端分别与转子外盖(4)止口定位、螺栓紧固,两端轴承室分别与非出线端轴承(5)和出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大利熊超熊麒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德马高速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