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29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包括第一缝合体、第二缝合体、第三缝合体以及第四缝合体,第一缝合体包括底座部以及由该底座部的两侧向外弯折延伸的缝合部,第二缝合体的外轮廓呈凹字型,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的外轮廓各呈凸字型,第二缝合体通过缝合部与第一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缝合结构的正面和背面,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缝合结构的底面,第三缝合体与第一缝合体的底座部相缝合,第四缝合体与第二缝合体相缝合,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的缝合位置处预留有用于套设汽车头靠的套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可以实现包裹住头靠的前面、背面以及底面,可以实现对汽车头靠的良好的包覆作用。可以实现对汽车头靠的良好的包覆作用。可以实现对汽车头靠的良好的包覆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人们可选择的便捷的出行用的交通工具,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
[0003]众所周知,为了满足使用者的乘坐的舒适性体验,汽车座椅上的各个部分都会套设有一层垫子。现有的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垫子,为了安装以及拆洗的方便,一般仅包括一片横跨汽车头靠正面和背面的包裹层以及用于使该包裹层在自然状态下呈弯曲包裹状的弹性条,弹性条设置于包裹层的侧边位置处,且弹性条的两端分别与包裹层同侧的两端相接。这样子的汽车头靠用的垫子具有以下缺陷:不能很好地包裹住汽车头靠的底部以及侧部,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发生移位的现象;且一些灰尘杂质容易进入到汽车头靠上。
[0004]因此,亟需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项技术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
[0006]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包括第一缝合体、第二缝合体、第三缝合体以及第四缝合体,所述第一缝合体包括底座部以及由该底座部的两侧向外弯折延伸的缝合部,所述第二缝合体的外轮廓呈凹字型,所述第三缝合体和所述第四缝合体的外轮廓各呈凸字型,所述第二缝合体通过所述缝合部与所述第一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所述缝合结构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三缝合体和所述第四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所述缝合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三缝合体与所述第一缝合体的所述底座部相缝合,所述第四缝合体与所述第二缝合体相缝合,所述第三缝合体和所述第四缝合体的缝合位置处预留有用于套设汽车头靠的套入孔。
[0008]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缝合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供头靠的杆体插入用的插入孔。
[0009]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缝合体、所述第二缝合体、所述第三缝合体以及所述第四缝合体各包括外皮革层、内皮革层以及位于所述外皮革层和所述内皮革层之间的海绵层。
[0010]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还包括无纺布层,所述第一缝合体和所述第二缝合体的缝合处、所述第一缝合体和所述第三缝合体的缝合处、所述第二缝合体和所述第四缝合体的缝合处以及所述第三缝合体与所述第四缝合体的缝合处的外侧均车缝有所述无纺布层。
[0011]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外皮革层和所述海绵层之间以及所述内皮革层和所述海绵层之间。
[0012]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海绵层的厚度在1

20mm之间。
[0013]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海绵层包括聚氨酯泡沫海绵层和低密度聚醚海绵层。
[0014]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皮革层和所述内皮革层的厚度各在1

5mm之间。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包括第一缝合体、第二缝合体、第三缝合体以及第四缝合体,第一缝合体包括底座部以及由该底座部的两侧向外弯折延伸的缝合部,第二缝合体的外轮廓呈凹字型,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的外轮廓各呈凸字型,第二缝合体通过缝合部与第一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缝合结构的正面和背面,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缝合结构的底面,第三缝合体与第一缝合体的底座部相缝合,第四缝合体与第二缝合体相缝合,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的缝合位置处预留有用于套设汽车头靠的套入孔。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第一缝合体和第二缝合体共同包裹住头靠的前面和背面,通过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包裹住头靠的底面,可以实现对汽车头靠的良好的包覆作用。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缝合体和第二缝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缝合体和第四缝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缝合体的剖视图。
[0021]图中:100.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10.第一缝合体,20.第二缝合体,30.第三缝合体,40.第四缝合体,11.底座部,12.缝合部,100a.套入孔,30a.插入孔,50.外皮革层,60.内皮革层,70.海绵层,80.无纺布层,90.防水层,71.聚氨酯泡沫海绵层,72.低密度聚醚海绵层,9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层,92.聚氯乙烯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的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100,包括第一缝合体10、第二缝合体20、第三缝合体30以及第四缝合体40,第一缝合体10包括底座部11以及由该底座部11的两侧向外弯折延伸的缝合部12,第二缝合体20的外轮廓呈凹字型,第三缝合体30和第四缝合体40的外轮廓各呈凸字型,第二缝合体20通过缝合部12与第一缝合体10相缝合以形成缝合结构的正面和背面,第三缝合体30和第四缝合体40相缝合以形成缝合结构的底面,第三缝合体30与第一缝合体10的底座部11相缝合,第四缝合体40与第二缝合体20相缝合,第三缝合体30和第四缝合体40的缝合位置处预留有用于套设汽车头靠的套入孔100a。较优的是,第三缝合体3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供头靠的杆体插入用的插入孔30a,以便于更加配合汽车的头靠使用。举例而言,第二缝合体20的凹陷侧的一边与缝合部12连接,第三缝合体30的凸起边与第四缝合体40的凸起边相连接,第三缝合体30远离凸起边的一侧与底座部11连接,第四缝合体40远离凸起边的一侧与第二缝合体20相连接。
[0024]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缝合体10、第二缝合体20、第三缝合体30以及第四缝合体40各包括外皮革层50、内皮革层60以及位于外皮革层50和内皮革层60之间的海绵层70。如图4所
示,为第一缝合体10的剖视图,其结构与第二缝合体20、第三缝合体30以及第四缝合体40均相同,都是通过两个皮革层共同包裹住一层海绵层70。
[0025]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100还包括无纺布层80,第一缝合体10和第二缝合体20的缝合处、第一缝合体10和第三缝合体30的缝合处、第二缝合体20和第四缝合体40的缝合处以及第三缝合体30与第四缝合体40的缝合处的外侧均车缝有无纺布层80。因此在第一缝合体10、第二缝合体20、第三缝合体30以及第四缝合体40相互缝合在一起之后,通过将无纺布层80缝合并覆盖于缝合位置上,可以有效地放置在安装或者使用过程中缝合位置因为收到摩擦而导致缝合用的线产生脱落等情况。具体地,无缝布层80位于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100的内侧壁上。
[0026]请继续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缝合体、第二缝合体、第三缝合体以及第四缝合体,所述第一缝合体包括底座部以及由该底座部的两侧向外弯折延伸的缝合部,所述第二缝合体的外轮廓呈凹字型,所述第三缝合体和所述第四缝合体的外轮廓各呈凸字型,所述第二缝合体通过所述缝合部与所述第一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所述缝合结构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三缝合体和所述第四缝合体相缝合以形成所述缝合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三缝合体与所述第一缝合体的所述底座部相缝合,所述第四缝合体与所述第二缝合体相缝合,所述第三缝合体和所述第四缝合体的缝合位置处预留有用于套设汽车头靠的套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缝合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供头靠的杆体插入用的插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包覆汽车头靠的缝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合体、所述第二缝合体、所述第三缝合体以及所述第四缝合体各包括外皮革层、内皮革层以及位于所述外皮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贵名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