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10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组件,其包括吊装装置和阻尼装置。吊装装置包括机架主体和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与机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阻尼装置设置在机架主体上,用于与提升机构接触,以降低提升机构相对于机架主体的转动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装装置具有避免提升机构撞击机架主体、便于更换和维护阻尼装置以及使得吊装操作更为安全等优点。吊装操作更为安全等优点。吊装操作更为安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装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吊装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吊装装置通常包括机架和提升机构。然而,在提升机构转动过程中可能撞击机架,导致吊装装置损坏。
[0003]因此,现有的吊装装置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避免提升机构撞击机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组件,其包括吊装装置和阻尼装置。吊装装置包括机架主体和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与机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阻尼装置设置在机架主体上,用于与提升机构接触,以降低提升机构相对于机架主体的转动速度。
[0005]进一步地,阻尼装置包括壳体、活塞、活塞杆和抵靠件。壳体限定容腔,壳体上设有与容腔连通的开口。活塞设置在容腔中,并将容腔分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活塞杆与活塞相连接,并且穿过开口以伸出壳体。抵靠件与活塞杆相连接,用于接触提升机构。活塞、活塞杆和抵靠件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第一容腔中容纳有阻尼液体。
[0006]进一步地,活塞的侧壁被配置为能够与容腔的内壁相匹配,以形成密封接触。
[0007]进一步地,活塞杆的侧壁被配置为能够与开口的内壁相匹配,以形成密封接触。
[0008]进一步地,抵靠件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活塞杆绕抵靠件转动轴线转动。
[0009]进一步地,活塞上设有通道,以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阻尼液体能够通过通道从第一容腔流向第二容腔或者从第二容腔流向第一容腔。
[0010]进一步地,活塞具有第一活塞预定位置和第二活塞预定位置,并能够在第一活塞预定位置和第二活塞预定位置之间移动。阻尼液体被配置为:当活塞位于第一活塞预定位置时,提升机构能够接触抵靠件,并且第一容腔中的阻尼液体的液位高于通道在活塞上的、朝向第一容腔的开口的高度。
[0011]阻尼液体进一步地,提升机构能够相对于机架主体绕转动轴线转动。转动轴线与抵靠件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0012]进一步地,阻尼装置设置在转动轴线的下方。
[0013]进一步地,吊装组件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活塞中。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上。控制装置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通信连接。当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在预定距离内时,第一传感器和/或第二传感器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
[0014]本技术的吊装装置具有避免提升机构撞击机架主体、便于更换和维护阻尼装置以及使得吊装操作更为安全等优点。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吊装组件中的阻尼装置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吊装组件的正视透视图,其中提升机构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吊装组件的俯视透视图,其中提升机构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吊装组件的正视透视图,其中提升机构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吊装组件的正视透视图,其中提升机构处于第三工作位置;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吊装组件的正视透视图,其中提升机构处于第四工作位置。
[0022]附图标号说明:机架11、机架主体101、第一杆102、第二杆103、第三杆104、第四杆105、机架通孔107、第一支撑件111、第二支撑件112、第三支撑件113、上杆141、下杆142、滑轮143、提升机构21、动力机构31、动力装置301、绳索302、绳索固定轮303、附加的绳索固定轮304、吊钩组件41、吊钩基板411、吊钩412、第一吊钩轮413、信号装置414、第二吊钩轮415、配重物60、阻尼装置80、壳体801、容腔802、活塞803、通道804、活塞杆805、抵靠件806、活塞杆通孔807、抵靠面808、开口810、气体811、阻尼液体812、第一传感器89、第二传感器9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4]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5]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以下的附图中,相同的零部件使用同样的附图号。虽然本技术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实施例,但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这些术语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性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0026]本申请中所使用的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仅用于区分和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如未特别指明则不表示特定的顺序,也不具有特定的关联性。例如,术语“第一支撑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二支撑件”的存在,术语“第二支撑件”本身也不暗示“第一支撑件”的存在。
[0027]本技术的吊装组件包括吊装装置和阻尼装置80。吊装装置用于设置在建筑物的楼层中,用于吊装物体。举例来说,建筑物包括多个楼层(例如20层),当需要将物体从建筑物外部(例如1层)运输至18层时,使用者可以将吊装装置设置在建筑物的18层中,随后通过吊装装置将物体从1层吊装至18层。阻尼装置80设置在吊装装置上,用于避免吊装装置中的提升机构撞击机架。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阻尼装置80包括壳体801、活塞803、活塞杆805以及抵靠件806。其中,壳体801大致为长方体,其限定容腔802,用于容纳活塞803。壳体801的右端设
有与容腔802连通的开口810,以使得活塞杆805能够穿过壳体801并与活塞803相连接。
[0029]活塞803大致为长方体。活塞803的尺寸被设计为使得活塞803能够被容纳在容腔802中,并且使得活塞803的侧壁与容腔802的内壁相匹配,以在活塞803和容腔802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接触。活塞803能够沿壳体801的长度方向移动。活塞803将容腔802分为第一容腔(即,图1中容腔802位于活塞803左侧的部分)和第二容腔(即,图1中容腔802位于活塞803右侧的部分)。活塞803的底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通道804,其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活塞803具有第一活塞预定位置(如图2所示)和第二活塞预定位置(如图6所示),并能够在第一活塞预定位置和第二活塞预定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容腔中容纳有阻尼液体812和气体811。阻尼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包括:机架主体(101);和提升机构(21),所述提升机构(21)与所述机架主体(101)可转动地连接;以及阻尼装置(80),所述阻尼装置(80)设置在所述机架主体(101)上,用于与所述提升机构(21)接触,以降低所述提升机构(21)相对于所述机架主体(101)的转动速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80)包括:壳体(801),所述壳体(801)限定容腔(802),所述壳体(801)上设有与所述容腔(802)连通的开口(810);活塞(803),所述活塞(803)设置在所述容腔(802)中,并将所述容腔(802)分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活塞杆(805),所述活塞杆(805)与所述活塞(803)相连接,并且穿过所述开口(810)以伸出所述壳体(801);以及抵靠件(806),所述抵靠件(806)与所述活塞杆(805)相连接,用于接触所述提升机构(21);其中,所述活塞(803)、所述活塞杆(805)和所述抵靠件(806)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801)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容腔中容纳有阻尼液体(8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803)的侧壁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容腔(802)的内壁相匹配,以形成密封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805)的侧壁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开口(810)的内壁相匹配,以形成密封接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件(806)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塞杆(805)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琳施泉黄祥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喜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