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及悬挂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06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及悬挂式车辆,其中,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处的空调器与线束支架、设置在悬挂式车辆底部的水箱、适于连接空调器的冷凝水排放口与水箱的进水孔的连接管;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设置在线束支架上,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冷凝水排放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贯穿悬挂式车辆的侧墙,且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进水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空调管路安装结构,优化了空调器与水箱之间管路的布置,保证了第一连接管与悬挂式车辆的车顶连接的稳固性以及第二连接管与悬挂式车辆的侧墙连接的稳固性。车辆的侧墙连接的稳固性。车辆的侧墙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悬挂式车辆的空调器与收集空调器冷凝水的水箱一般分别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和底部,并通过水管进行连接。但现有的用于连接水箱与空调器的水管并未与悬挂式车辆的车体进行连接或连接方式有限,使得水管容易在列车运行时晃动而影响水管与空调器和水箱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水管与悬挂式车辆的车体连接的稳固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处的空调器与线束支架、设置在所述悬挂式车辆底部的水箱、适于连接所述空调器的冷凝水排放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孔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线束支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水排放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贯穿所述悬挂式车辆的侧墙,且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孔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水箱适于设置在位于所述悬挂式车辆底部的地板与底封板之间,且所述水箱与所述地板可拆卸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车顶与所述地板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经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侧墙;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安装孔间隙配合。
[0007]可选地,所述空调管路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侧墙内的固定座,所述第二连接管在所述侧墙内适于连接所述固定座。
[0008]可选地,所述空调管路安装结构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水箱上设有出水孔,所述排水管适于连通所述出水孔与所述悬挂式车辆外部。
[0009]可选地,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出水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水箱相对的两侧。
[0010]可选地,所述进水孔到所述水箱下端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出水孔到所述水箱下端面的垂直距离。
[0011]可选地,所述空调管路安装结构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出水孔与所述排水管之间,且所述排水管适于通过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空调管路安装结构还包括溢流管,所述水箱上还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到所述水箱下端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出水孔到所述水箱下端面的垂直距离;所述溢流管的一端在所述溢流孔处与所述水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接;且所述溢流孔通过所述溢流管和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悬挂式车辆外部连通。
[00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悬挂式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管路
安装结构。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适于通过线束支架固定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的第一连接管以及适于贯穿悬挂式车辆的侧墙设置的第二连接管,优化了空调器与水箱之间管路的布置,保证了第一连接管与悬挂式车辆的车顶连接的稳固性以及第二连接管与悬挂式车辆的侧墙连接的稳固性;而且,保证了悬挂式车辆外观上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管路安装结构设置在悬挂式车辆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管路安装结构设置在悬挂式车辆上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空调器;2

线束支架;3

水箱;4

连接管,41

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5

排水管;6

电磁阀;7

溢流管;81

车顶,82

侧墙,83

地板,84底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3]结合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处的空调器1与线束支架2、设置在悬挂式车辆底部的水箱3、适于连接空调器1的冷凝水排放口与水箱3的进水孔的连接管4;连接管4包括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第一连接管41设置在线束支架2上,且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与冷凝水排放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42贯穿悬挂式车辆的侧墙82,且第二连接管42远离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与进水孔连接。
[0024]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设有空调器1,用于制冷和/或制热,以提升用户乘坐悬挂式车辆的体验;水箱3用于收集悬挂式车辆的空调器1产生的冷凝水,以对空调器1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到站、到点排放,避免悬挂式车辆在运行过程直接排放冷凝水而淋到路人或一些地面设备。具体地,空调器1的冷凝水排放口(用于排放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与水箱3的进水孔通过连接管4连接,且连接管4包括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分别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和侧墙82处,以优化连接管4在悬挂式车辆上的
布置,避免连接管4设置得杂乱而影响冷凝水在连接管4内的流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设有用于电源线布线的线束支架2,第一连接管41可直接连接在线束支架2上(比如通过绑带连接),以降低第一连接管41在车顶81处的安装成本;第二连接管42用于连接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的第一连接管41以及设置在悬挂式车辆底部的水箱3,为避免第二连接管42暴露在悬挂式车辆外部或暴露在悬挂式车辆的车厢内而影响悬挂式车辆的美观,第二连接管42优选为竖直(即沿图1中Z轴方向)穿插在悬挂式车辆的侧墙82内,如此,既隐藏了第二连接管42的布置,又使得悬挂式车辆的侧墙82对第二连接管42起到一定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0025]通过设置适于通过线束支架2固定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的第一连接管41以及适于贯穿悬挂式车辆的侧墙82设置的第二连接管42,优化了空调器1与水箱3之间管路的布置,保证了第一连接管41与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连接的稳固性以及第二连接管42与悬挂式车辆的侧墙82连接的稳固性;而且,保证了悬挂式车辆外观上的美观性。
[0026]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水箱3适于设置在位于悬挂式车辆底部的地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顶(81)处的空调器(1)与线束支架(2)、设置在所述悬挂式车辆底部的水箱(3)、适于连接所述空调器(1)的冷凝水排放口与所述水箱(3)的进水孔的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包括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一连接管(41)设置在所述线束支架(2)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与所述冷凝水排放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二连接管(42)贯穿所述悬挂式车辆的侧墙(82),且所述第二连接管(4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适于设置在位于所述悬挂式车辆底部的地板(83)与底封板(84)之间,且所述水箱(3)与所述地板(83)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81)与所述地板(83)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管(42)经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侧墙(82);且所述第二连接管(42)与所述安装孔间隙配合。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空调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侧墙(82)内的固定座,所述第二连接管(42)在所述侧墙(82)内适于连接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李龙刘立伟吕志东曾介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