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83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皮带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为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包括前部机架、后部机架、皮带、槽形托辊、第一改向滚筒、电动滚筒、第二改向滚筒、进料装置和走轮组,前部机架1的上方固定有进料装置,前部机架与后部机架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机构,弧形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弧形衔接板,第一弧形板固定在前部机架的两侧,第二弧形板固定在后部机架2的两侧,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调整俯仰角度及送料高度,无需调节前部机架,操作方便,且不会影响进料装置的正常使用。装置的正常使用。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


[0001]本技术涉及皮带输送机
,具体为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

技术介绍

[0002]皮带输送机主要用于货轮的粮食作物输送,现有的皮带输送机在使用时,由于货轮有大有小,货车的高度也不一致,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货轮大小以及高度来及时调整皮带输送机的水平位置以及调节机架的俯仰角度和高度。
[0003]现有的皮带输送机是调整整体的倾斜角度,来改变输送高度,这样还需要配合改变给料机的给料角度,操作麻烦,无法在不影响给料的情况下直接调整送料角度。
[0004]因此亟需设计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将给料和送料部分分开调整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包括前部机架、后部机架、皮带、槽形托辊、第一改向滚筒、电动滚筒、第二改向滚筒、进料装置和走轮组,前部机架的上方固定有进料装置,前部机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后部机架,前部机架和后部机架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改向滚筒,且皮带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第一改向滚筒上,前部机架和后部机架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槽形托辊,前部机架与后部机架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机构,弧形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弧形衔接板,第一弧形板固定在前部机架的两侧,第二弧形板固定在后部机架的两侧,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弧形衔接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弧形板内,且弧形衔接板的另一端与滑槽伸缩连接,后部机架的底部固定有液压升降机构。
[0007]优选的,前部机架和后部机架上皆均匀安装有平行下托辊,平行下托辊由支架和导辊组成,支架分别安装在前部机架和后部机架上,导辊通过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皮带与导辊相抵。
[0008]优选的,后部机架靠近前部机架的一端固定有电动滚筒和第二改向滚筒,且皮带呈“S”形搭在电动滚筒和第二改向滚筒上。
[0009]优选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皆为半圆形结构,弧形衔接板呈半弧形,且弧形衔接板的外形与滑槽的内腔吻合,滑槽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数量为三个,弧形衔接板的尾端开设有与定位孔孔径相同的固定孔。
[0010]优选的,后部机架的两侧皆设置有压带轮,压带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后部机架左侧边缘处,固定座的表面固定有轴承套,且轴承套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压轮,压轮的底端与皮带的表面相抵。
[0011]优选的,后部机架背离前部机架的一端固定有漏斗,前部机架背离后部机架的一端固定有万向轮。
[0012]优选的,液压升降机构包括底座,走轮组安装在液压升降机构上,底座的一端与后部机架的下表面铰接,底座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桩,第一连接桩上活动连接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液压升降杆和支撑架,液压升降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桩铰接,且液压升降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架铰接,支撑架背离液压升降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桩,第二连接桩固定在后部机架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由后部机架和前部机架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通过一对弧形连接机构进行活动连接,前部机架上设置有进料装置用于进料,后部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液压升降机构,能调节后部机架的俯仰角度及高度,无需调节前部机架,操作方便,且不会影响进料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前部机架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后部机架的结构局部正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1中后部机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1中前部机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图1中升降组件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图6中支撑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图1中皮带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2]图中:1、前部机架;2、后部机架;3、皮带;4、槽形托辊;5、弧形连接机构;51、第一弧形板;52、第二弧形板;53、弧形衔接板;54、滑槽;55、定位孔;6、压带轮;61、固定座;62、轴承套;63、压轮;7、平行下托辊;8、漏斗;9、液压升降机构;91、底座;92、升降组件;921、液压升降杆;922、支撑架;93、第一连接桩;94、第二连接桩;10、第一改向滚筒;11、电动滚筒;12、第二改向滚筒;13、进料装置;14、走轮组;1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包括前部机架1、后部机架2、皮带3、槽形托辊4、第一改向滚筒10、电动滚筒11、第二改向滚筒12、进料装置13和走轮组14,前部机架1的上方固定有进料装置13,用于进料。
[0025]如图1和图8所示,前部机架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后部机架2,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改向滚筒10,且皮带3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第一改向滚筒10上,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槽形托辊4,后部机架2靠近前部机架1的一端固定有电动滚筒11和第二改向滚筒12,皮带3呈“S”形轨迹搭在电动滚筒11和第二改向滚筒12上,皮带3通过第一改向滚筒10、电动滚筒11和第二改向滚筒12的转向与支撑,形成如图8的运动轨迹,皮带3的上层搭在槽形托辊4上,形成槽形,更利于输送,避免边缘跑料,电动滚筒
11用于驱动皮带3滚动,第二改向滚筒12起到转向作用,第一改向滚筒10用于对皮带3两端进行支撑并进行转向的作用,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0026]前部机架1与后部机架2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机构5,弧形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弧形板51、第二弧形板52和弧形衔接板53,第一弧形板51固定在前部机架1的两侧,第二弧形板52固定在后部机架2的两侧,且第一弧形板51和第二弧形板5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弧形板5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54,弧形衔接板5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弧形板52内,且弧形衔接板53的另一端与滑槽54伸缩连接,后部机架2的底部固定有液压升降机构9,将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通过弧形连接机构5衔接,当液压升降机构9驱动后部机架2右端升降时,后部机架2的左端能通过弧形连接机构5在前部机架1上转动,调整后部机架2的俯仰角度。
[0027]进一步的,如图1

3所示,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上皆均匀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包括前部机架(1)、后部机架(2)、皮带(3)、槽形托辊(4)、第一改向滚筒(10)、电动滚筒(11)、第二改向滚筒(12)、进料装置(13)和走轮组(14),所述前部机架(1)的上方固定有进料装置(13),所述前部机架(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后部机架(2),所述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改向滚筒(10),且皮带(3)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第一改向滚筒(10)上,所述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的上表面均匀安装有槽形托辊(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机架(1)与后部机架(2)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机构(5),所述弧形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弧形板(51)、第二弧形板(52)和弧形衔接板(53),所述第一弧形板(51)固定在前部机架(1)的两侧,所述第二弧形板(52)固定在后部机架(2)的两侧,且第一弧形板(51)和第二弧形板(5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5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54),所述弧形衔接板(5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弧形板(52)内,且弧形衔接板(53)的另一端与滑槽(54)伸缩连接,所述后部机架(2)的底部固定有液压升降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上皆均匀安装有平行下托辊(7),所述平行下托辊(7)由支架和导辊组成,支架分别安装在前部机架(1)和后部机架(2)上,导辊通过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皮带(3)与导辊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升降式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机架(2)靠近前部机架(1)的一端固定有电动滚筒(11)和第二改向滚筒(12),且皮带(3)呈“S”形搭在电动滚筒(11)和第二改向滚筒(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锦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