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479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属于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絮凝沉淀池、水质监测仪、PLC控制器、加药泵和混凝流道;水质监测仪包括浊度监测模块和粘度监测模块;絮凝沉淀池内侧上部设置有溢流集水槽,溢流集水槽与溢流口连通,水质监测仪用于监测水质并将水质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絮凝剂投加系统,通过水质监测仪在线监测溢流集水槽中的清水水质作为变量,根据清水水质判断絮凝剂投加量是否适量,控制过程简单;而且溢流清水经需要时间的处理后水质比较稳定,监测结果稳定,能够在保证清水水质的前提下更加准确的调节絮凝剂投加量,易于人工干预,工况适用性更强,投资成本低。投资成本低。投资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属于污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排污达标治理、工业企业建设或城市市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改善污水性质以提高后续脱水效率,需要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微粒聚集联结形成粗大的絮状团粒后从液体中分离。絮凝后的污水经浓缩后再使用压滤机脱水,使固相的絮凝物形成滤饼。
[0003]絮凝剂的投加量应综合混凝沉淀试验结果确定,如果絮凝剂投加量偏少则悬浮物不能充分絮凝,如果絮凝剂投加量偏多则会导致清水中絮凝剂残留量多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在对絮凝剂投加量相对严苛的砂石行业废水处理系统中,絮凝剂投加量过高将导致回用清水中药剂残留严重,影响成品骨料品质。
[0004]为了严格控制絮凝剂的投加量,多个厂家提出了变量加药技术。目前常用的变量加药技术中,一种是通过抽样机对污水管道中的污水进行抽样检测,根据污水的水样浊度计算需要投加的絮凝剂;一种是通过监测絮凝剂加入污水后悬浮物的絮凝沉淀速度作为絮凝剂投加控制的变量依据,但这两种方式受现场实际反应条件的影响大,计算过程复杂,存在工况适用性差、不易于人工干预、成本高的缺点。
[000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可有效避免絮凝剂投加过量和过少的情况,工况适用性更强。
[0007]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8]一种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包括絮凝沉淀池、水质监测仪、PLC控制器、加药泵和混凝流道;
[0009]所述水质监测仪包括浊度监测模块和粘度监测模块;
[0010]所述絮凝沉淀池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絮凝沉淀池内侧上部设置有溢流集水槽,所述溢流集水槽与所述溢流口连通,所述水质监测仪用于监测溢流集水槽内的水质并将水质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
[0011]所述PLC控制器用于接收水质监测仪的水质信号并根据水质信号将处理结果输出至加药泵;
[0012]所述混凝流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通,所述加药泵通过加药管道与混凝流道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溢流集水槽由底板和围设在底板顶部两侧的堰板构成。
[0014]可选的,所述堰板的顶部为锯齿状。
[0015]可选的,所述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还包括架设在所述絮凝沉淀池顶部的廊桥,所述水质监测仪安装在所述廊桥上。
[0016]可选的,所述加药泵为变频螺杆泵。
[0017]可选的,所述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成像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絮凝沉淀池区域的图像并发送图像信号给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用于显示图像信号;
[0018]所述PLC控制器上设置有多个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所述水质监测仪经AD转换器与PLC控制器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加药泵的变频器与PLC控制器的输出引脚连接;
[0019]所述PLC控制器上还设置有红外收发器,所述红外收发器的输出引脚与PLC控制器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收发器的输入引脚与射频遥控器连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0021]本技术提供的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通过水质监测仪在线监测溢流集水槽中的清水水质作为变量,根据清水水质判断絮凝剂投加量是否适量,控制过程简单;而且溢流清水经需要时间的处理后水质比较稳定,监测结果稳定,能够在保证清水水质的前提下更加准确的调节絮凝剂投加量,易于人工干预,工况适用性更强,投资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的控制图;
[0025]图3为溢流集水槽的侧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00、絮凝沉淀池;110、溢流口;120、溢流集水槽;121、底板;122、堰板;130、廊桥;200、水质监测仪;300、PLC控制器;400、加药泵;500、混凝流道;600、加药管道;700、高清云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8]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如图1

图2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包括絮凝沉淀池100、水质监测仪200、PLC控制器300、加药泵400和混凝流道500。
[0030]其中,絮凝沉淀池100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110,絮凝沉淀池100内侧上部设置有溢流集水槽120,溢流集水槽120与溢流口110连通,水质监测仪200用于监测溢流集水槽120内
的水质并将水质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300。PLC控制器300用于接收水质监测仪200的水质信号并根据水质信号将处理结果输出至加药泵400。混凝流道500与絮凝沉淀池100连通,加药泵400通过加药管道600与混凝流道500连通。
[0031]工作时,加药泵400将絮凝剂通过加药管道600输送至混凝流道500中,在混凝流道500中污水和絮凝剂混合,然后进入到絮凝沉淀池100。在絮凝沉淀池100中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与絮凝剂继续作用,产生絮凝沉淀到池底,上层的清水则溢流至溢流集水槽120中,并汇集从溢流口110排出到下一处理工序。
[0032]本技术提供的絮凝剂投加系统中,水质监测仪200能够在线监测溢流集水槽中的清水水质作为变量,根据清水水质判断絮凝剂投加量是否适量,控制过程简单;而且溢流清水经需要时间的处理后水质比较稳定,监测结果稳定,能够在保证清水水质的前提下更加准确的调节絮凝剂投加量,易于人工干预,工况适用性更强,投资成本低。
[0033]具体的,水质监测仪200包括浊度监测模块和粘度监测模块,其中浊度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溢流清水中的悬浮颗粒量,进而判断悬浮颗粒的沉淀效果;粘度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溢流清水的粘度,进而判断溢流清水中的絮凝剂残留量,通过浊度和粘度两个指标综合控制溢流清水的净化效果和絮凝剂的残留量,控制过程更加直接有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沉淀池、水质监测仪、PLC控制器、加药泵和混凝流道;所述水质监测仪包括浊度监测模块和粘度监测模块;所述絮凝沉淀池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絮凝沉淀池内侧上部设置有溢流集水槽,所述溢流集水槽与所述溢流口连通,所述水质监测仪用于监测溢流集水槽内的水质并将水质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用于接收水质监测仪的水质信号并根据水质信号将处理结果输出至加药泵;所述混凝流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通,所述加药泵通过加药管道与混凝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集水槽由底板和围设在底板顶部两侧的堰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干预的污废水处理用逆向变量絮凝剂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的顶部为锯齿状。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兵孙喜坡郭东海王秋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大贝莱特压滤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