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45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该抗扭拉杆悬置包括拉杆支架、小衬套和连接支架。拉杆支架的一端与大衬套连接,另一端开设有配合孔,大衬套用于连接副车架。小衬套配合在配合孔中并与拉杆支架连接。连接支架的一端插入小衬套并与小衬套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于变速器的连接管。拉杆支架和连接支架通过小衬套连接,从而能提高整个抗扭拉杆悬置的长度,有利于改善抗扭拉杆悬置的性能。同时拉杆支架的端部连接于副车架,连接支架连接于变速器,能够提高抗扭拉杆悬置的布局紧凑性,且连接支架与小衬套连接,能够降低抗扭拉杆悬置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确保后拉杆悬置的正常放置,提高整车的装配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为了支撑车辆的动力总成,采用具有多个悬置构件的悬置系统来支撑固定。这些构件通过弹性元件隔离动力总成与承载部件之间的振动,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对于发动机处于横向布置的情况下,一般还采用防扭拉杆悬置以进一步减少振动的传递。
[0003]传统的防扭拉杆悬置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拉杆悬置两端分别设计有大衬套、小衬套,通过支架连接拉杆悬置小端衬套和变速器,支架是独立的,与拉杆悬置通过螺栓或螺母连接;

拉杆悬置大端设计有衬套,小端没有衬套,另一个衬套与支架集成在一起,通过支架拉杆悬置小端和变速器相连。上述两种形式均需要较大的径向活动空间,因此安装前要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造成空间上的浪费,不够紧凑、实用。
[0004]因此,亟需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扭拉杆悬置,能够改善抗扭拉杆悬置的性能,减少其安装空间。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能够简化整车装配步骤,提高整车的装配效率,改善整车各悬置的放置冲突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包括:拉杆支架,所述拉杆支架的一端与大衬套连接,另一端开设有配合孔,所述大衬套用于连接副车架;小衬套,所述小衬套配合在所述配合孔中并与所述拉杆支架连接;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插入所述小衬套并与所述小衬套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于变速器的连接管。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小衬套内形成有轴向孔,所述轴向孔的内壁开设有多个轴向槽,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多个弯折部,每个所述弯折部配合在一个所述轴向槽中以使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小衬套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小衬套包括:外管,所述外管配合在所述配合孔中;减震件,所述减震件配合在所述外管中;内芯,所述内芯配合在所述减震件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由橡胶制备而成,所述外管、所述减震件和所述内芯一体硫化成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小衬套过盈配合于所述配合孔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大衬套为两个,两个所述大衬套的端部互相抵接,两个所述大衬套和所述拉杆支架通过紧固结构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大衬套开设有径向开口,所述拉杆支架穿过所述径向开口并与两个所述大衬套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大衬套的远离另一个所述大衬套的一端开设有沉头孔,所述紧固结构配合在所述沉头孔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焊接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小衬套和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同一侧。
[0017]一种车辆,包括前文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
[0018]本技术的一个有益效果为:拉杆支架和连接支架通过小衬套连接,从而能提高整个抗扭拉杆悬置的长度,有利于改善抗扭拉杆悬置的性能。同时拉杆支架的端部连接于副车架,连接支架连接于变速器,能够提高抗扭拉杆悬置的布局紧凑性,且连接支架与小衬套连接,能够降低连接支架在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进而降低了抗扭拉杆悬置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确保后拉杆悬置的正常放置,提高整车的装配效率。此外,由于拉杆支架、小衬套和连接支架能够在出厂前固定装配于副车架上,使得该抗扭拉杆悬置在总装线上仅需将连接管连接于变速器即可,从而有效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
[0019]本技术的另一个有益效果为: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能够简化整车装配步骤,提高整车的装配效率,改善整车各悬置的放置冲突问题。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扭拉杆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扭拉杆悬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扭拉杆悬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拉杆支架;11、配合孔;2、大衬套;21、径向开口;22、沉头孔;3、小衬套;31、外管;32、减震件;33、内芯;331、轴向孔;332、轴向槽;4、连接支架;41、弯折部;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抗扭拉杆悬置的具体结构。
[0031]如图1

图3所示,图1公开了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其包括拉杆支架1、小衬套3和连接支架4。拉杆支架1的一端与大衬套2连接,另一端开设有配合孔11,大衬套2用于连接副车架。小衬套3配合在配合孔11中并与拉杆支架1连接。连接支架4的一端插入小衬套3并与小衬套3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支架(1),所述拉杆支架(1)的一端与大衬套(2)连接,另一端开设有配合孔(11),所述大衬套(2)用于连接副车架;小衬套(3),所述小衬套(3)配合在所述配合孔(11)中并与所述拉杆支架(1)连接;连接支架(4),所述连接支架(4)的一端插入所述小衬套(3)并与所述小衬套(3)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于变速器的连接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衬套(3)内形成有轴向孔(331),所述轴向孔(331)的内壁开设有多个轴向槽(332),所述连接支架(4)上设有多个弯折部(41),每个所述弯折部(41)配合在一个所述轴向槽(332)中以使所述连接支架(4)与所述小衬套(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衬套(3)包括:外管(31),所述外管(31)配合在所述配合孔(11)中;减震件(32),所述减震件(32)配合在所述外管(31)中;内芯(33),所述内芯(33)配合在所述减震件(3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扭拉杆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楠楠崔有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