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管型惰性气体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01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般照明用惰性气体荧光灯,以简便方式实现外部电极型惰性气体荧光灯的绝缘结构,提高绝缘的稳定性,得到比现有内部电极型荧光灯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惰性气体荧光灯构成一种双重管型的惰性气体荧光灯,具有:惰性气体荧光灯,在发光管外表面沿管轴方向设有一对外部电极;绝缘筒体,具有透光性,覆盖惰性气体荧光灯整体;和盖部件,由树脂构成,并具有覆盖绝缘筒体的开口端部的大致圆板状端壁部及从该端壁部内侧面突出形成的大致筒状夹持部,盖部件在将发光管端部安装于夹持部内部的状态下,将夹持部插入并嵌合于绝缘筒体内部,将惰性气体荧光灯和绝缘筒体保持大致同轴,并在盖部件与绝缘筒体之间填充粘接剂,构成大致密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为一般照明用光源的惰性气体荧光灯,涉及适 用于广告、告示板的背灯用照明、路灯等室外照明、及冷藏箱或冷冻 箱等冷藏室内的惰性气体荧光灯。
技术介绍
在用作广告牌等背灯的照明装置中,使用所谓直下型照明装置, 该装置隔着一定间隔并列排列多个直管型荧光灯,并用多个灯构成平 面状照明装置。在这种照明装置中使用的光源使用所谓内部电极型的 荧光灯,所述内部电极型的荧光灯在发光管内表面形成荧光体膜,并 且在两端设有一对内部电极,在内部封入氩、氖等惰性气体或水银以 引起放电,将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在荧光体膜上进行激发,由此转换为 可见光向外部射出。在背灯用的照明装置中,考虑到节省空间,优选使用发光管的管径较小的冷阴极型荧光灯(CCFL),在节省空间并不 重要的照明领域中,也使用发光管的直径比例较大的热阴极型荧光灯。 这些荧光灯为内部电极型,具有在发光管的内部封入水银的结构。上述内部电极型的荧光灯作为一般照明用而被广泛使用,但是若 水银不蒸发,则不能获得水银的激发紫外线,可视光的放射较少,因 此在寒冷地区不能获得期望的光量。另外,在一般照明的用途中,使用场所为户外或高处,因此要求 灯的更换次数少、维护方便的灯,即长寿命的灯。但是,热阴极型荧 光灯不能避免封装在灯泡内部的电极的发射极枯竭,从而长寿命化受 到限制。此外,在冷阴极型荧光灯中,也会产生因水银蒸气压随周围 温度降低而降低造成的电极物质的溅射增加导致的发光管内壁变黑或4无法点亮。或者,无论是热阴极型荧光灯还是冷阴极型荧光灯,因与 封入在发光管内部的水银的反应而造成的荧光体的劣化引起亮度下降 等,也影响寿命,虽然以往采用了各种对策,但比目前再大幅延长使 用寿命已达到极限。相对于上述内部电极方式的荧光灯,所谓外部电极方式的荧光灯 的结构为在发光管的外表面上在发光管的轴方向上形成一对大致带 状的外部电极,在发光管的内周面上形成荧光体层,并且封入惰性气 体,该荧光灯特别适合用于读取稿件(参照专利文献l)。下面,参照图13,表示现有技术涉及的外部电极型惰性气体放电 灯的 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及剖视图。在圆筒状发光管71的内表面,贯穿灯泡的轴方向的大致全长形成有荧光体膜74。在发光管71的内部空间中,以4X10S 40X10卞a左 右的压力封入以氙气为主要成份的惰性气体。另一方面,在发光管71 的外周面上,夹着管轴彼此相对地设有例如由铝等金属制成的一对外 部电极72、 73。这两个外部电极72、 73分别为在管轴方向上较长的带 状电极,相隔与管轴平行的两根间隙(开口部),彼此电绝缘。上述 两个外部电极72、 73是作为引起放电的主电极的外部电极。在两个外 部电极72、 73上实施有用于提高两电极间的绝缘性和安全性的透光性 的绝缘覆盖层75。在该惰性气体放电灯70中,若在电极72、 73之间,例如施加 30kHz、峰值电压约1600V的高频、高压,则在发光管3的内部产生电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 discharge)。此时,封入发光管内的氙 气被激发产生波长172nm的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发荧光体膜74,转换 为可见光,从电极72、 73之间的开口部向外部射出。该外部电极型惰性气体放电灯70的结构特征为,在发光管71的外表面上具有用于放电的主电极,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不会 因放电产生的离子冲击而消耗,因此与内部电极方式的放电灯相比, 闪光更强,寿命更长。另外,几乎不存在管轴方向的亮度分布随管端 变黑而变化。(2)不需要水银的激发,因此即使灯的周围温度很低, 处于寒冷地区,也能维持高光量,光量稳定性良好。此外,(3)荧光 体与水银不起反应,因此可以避免荧光体的劣化。但是,在将外部电极型惰性气体放电灯适用于一般照明时,必须确保用于放电的主电极即外部电极72、 73的电绝缘,另外必须确保对外部的安全性。以往周知的绝缘覆盖的方法如下所述。其中的一种方法(现有例l)为如在专利文献l (专利第2969130 号公报)中记载,使用例如硅树脂等透光性的绝缘性清漆的方法,该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外部电极72、 73的表面及发光管74与外部电极 72、 73的边界上涂布绝缘性清漆,从而形成绝缘覆盖层75的方法。形成绝缘覆盖层的另一种方法(现有例2)为使用热收縮管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第2783448号公报)中公开了双重覆盖技术, 将己形成外部电极的发光管浸渍在硅树脂槽中,并通过干燥涂布上述 绝缘性清漆,进而覆盖例如聚酯等透光性的热收縮管,通过烘箱加热 使其收縮,紧密贴合在底层的绝缘性清漆皮膜上。形成绝缘覆盖层的另一种方法(现有例3)是在发光管上缠绕透光 性的电绝缘片的方法。在专利文献3 (特开平9-134706号公报)公幵 的惰性气体放电灯中,预先准备在透光性的电绝缘片的一个面上涂布 粘接剂的部件,在发光管上形成外部电极之后,以管轴为中心将上述 绝缘片平行缠绕在整个发光管上,以使外部电极不会在发光管的两端 面露出。此外,另一种方法(现有例4)同样使用了透光性的电绝缘片。如专利文献4 (专利3022283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为在长度与发光管 的全长大致相同的透光性绝缘片的一个面上,预先形成在管轴方向上 延伸的带状的一对电极,以管轴为中心将设有上述带状电极的绝缘片 平行缠绕在(仅封入了惰性气体,没有外部电极的)发光管上,从而 同时实现在发光管上形成外部电极、和在其上形成绝缘覆盖层。此外,另一种方法(现有例5)是专利文献5 (特开平7-272691 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以保护惰性气体荧光灯的外周面上设置的树 脂制绝缘覆盖材料为目的,在惰性气体荧光灯的外周上安装有辅助灯 泡。此外,另一种方法(现有例6)是专利文献6 (特开平9-107440 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对于使用惰性气体荧光灯的图像传感器,在 直径大于发光管的保护管的内部,容纳已形成外部电极的灯,在两端 设置灯座,设置成即使人手触摸也不会产生高压泄漏。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第29691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7834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34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022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27269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9-107440号公报但是,以往周知的惰性气体荧光灯的用途大多为用于稿件照明用 的光源等办公设备等,几乎都是在室内安装于框体内部使用的荧光灯。 因此,在将现有技术涉及的惰性气体荧光灯用于所谓一般照明时会产 生各种不良情况。例如,若在室外等处使用,则水分或灰尘容易吸附在灯上,如果 它们渗入绝缘部件与发光管之间,则不能维持外部电极间的绝缘,产 生点灯不良,灯的使用寿命显著縮短。g卩,从安全性考虑,可靠性降 低,在室外等存在暴露于水分中的可能性时,则不能使用。另外,已知在现有例6中,利用保护管作为绝缘部件,通过保护 管与灯座避免外部电极暴露在外部的现有技术,但是在该技术中,若 水分从保护管与灯座的结合部分渗入,则立即不能维持绝缘,因此在 室外使用时无法获得足够的可靠性。此外,在其它方法中,在惰性气体荧光灯的发光管的外表面上覆 盖树脂材料进行绝缘处理时,树脂由于惰性气体荧光灯的发热而劣化, 自然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重管型惰性气体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惰性气体荧光灯,在发光管的内部封入有惰性气体,在该发光管的外表面彼此分离地、沿着管轴方向设置有一对外部电极,并且在该外部电极的端部连接有导线; 绝缘筒体,具有透光性,覆盖惰性气体荧光灯整体;以及 一对盖部件,由树脂构成,封闭上述绝缘筒体的两端部, 上述盖部件具有覆盖绝缘筒体的开口端部的大致圆板状的端壁部、和从该端壁部的内侧面突出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夹持部, 在将发光管端部安装于夹持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该夹持部插入并嵌合于绝缘筒体内部,从而以大致同轴方式保持惰性气体荧光灯和绝缘筒体, 通过在上述盖部件与绝缘筒体之间填充粘接剂,该绝缘筒体内部维持在大致密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重管型惰性气体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惰性气体荧光灯,在发光管的内部封入有惰性气体,在该发光管的外表面彼此分离地、沿着管轴方向设置有一对外部电极,并且在该外部电极的端部连接有导线;绝缘筒体,具有透光性,覆盖惰性气体荧光灯整体;以及一对盖部件,由树脂构成,封闭上述绝缘筒体的两端部,上述盖部件具有覆盖绝缘筒体的开口端部的大致圆板状的端壁部、和从该端壁部的内侧面突出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夹持部,在将发光管端部安装于夹持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该夹持部插入并嵌合于绝缘筒体内部,从而以大致同轴方式保持惰性气体荧光灯和绝缘筒体,通过在上述盖部件与绝缘筒体之间填充粘接剂,该绝缘筒体内部维持在大致密闭状态。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重管型惰性气体荧光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夹持部上,在轴方向上形成有狭缝。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川幸治船越充夫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