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81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包括支撑板以及多个安装于支撑板上的抓钩,所述抓钩通过连接组件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控制电路连接于控制装置,实现对多个抓钩的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电路,实现对多个抓钩的单控或者联动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实现了对多个抓钩的单独控制和联动控制,增加了抓钩的可控性,增加了本自抓钩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连接组件,使得抓钩通过气缸沿第一旋转轴做径向运动,进而实现了通过控制电路对抓钩的控制,控制电路简单,连接方便。连接方便。连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抓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进入到机械化时代,机械运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需要对机械零件进行运输,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运输设备中,对机械零件的整体抓取和单独抓取,需要采用不同的抓取设备,造成运输成本的提高,并运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选择控制单个或多个抓钩的堆场自抓钩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包括支撑板以及多个安装于支撑板上的抓钩,所述抓钩通过连接组件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控制电路连接于控制装置,实现对多个抓钩的控制;
[0005]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电路,实现对多个抓钩的单控或者联动控制。
[0006]优选的,两个支撑板相对设置,实现对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物体进行抓取。
[0007]优选的,一个支撑板上的抓钩的数量为3。
[0008]优选的,两个堆场自抓钩装置配置有一个控制电路,实现对2个支撑板上的6个抓钩的控制。
[0009]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继电器,用于实现对多个继电器的控制。
[0010]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的数量为8个,分别为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第二联动继电器KA2、第三单控继电器KA3、第四单控继电器KA4、第五单控继电器KA5、第六单控继电器KA6、第七单控继电器KA7和第八单控继电器KA8。
[001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阀门控制电路,多个所述阀门分别与多个抓钩一一对应连接,实现对多个抓钩的开闭控制。
[0012]优选的,阀门控制电路的数量为6。
[0013]多个所述阀门控制电路的结构相同,第一阀门控制电路包括分别连接供电电路的L级输出端的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阀门Z3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Z3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路的N级输出端,实现第一联动继电器KA1对第一阀门Z3的联动控制。
[0014]所述第一阀门控制电路还包括分别连接供电电路的L级输出端的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单控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三单控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阀门Z3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Z3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路的N级输出端,实现第三单控继电器KA3对第一阀门Z3的单控。
[0015]所述第一阀门Z3与第一抓钩电性连接,实现对第一抓钩的单控或者联动控制。
[0016]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的N级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控制电路中8个继电器的一端,所述供电电路的N级输出端还连接有分别6个阀门的一端,所述供电电路的L级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控制电路中第一联动继电器KA1和第二联动继电器KA2的一端,实现对控制电路的供电。
[0017]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遥控接收器,所述遥控接收器的引脚1连接第一控制电路中8个继电器的另一端,所述遥控接收器的引脚2连接供电电路的L级输出端,所述遥控接收器的引脚3连接供电电路的N级输出端,实现对第一控制电路中8个继电器的遥控控制以及状态接收。
[0018]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第一旋转架,所述第一旋转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抓钩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实现抓钩沿第一旋转轴的径向运动。
[0019]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尾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套环,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旋转套环,所述气缸与阀门一一对应连接。
[0020]所述抓钩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旋转架,所述第三旋转架上设置有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套环套设于第三旋转轴上,实现对抓钩的转动角度的控制。
[0021]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旋转架,所述第二旋转架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套环套设于第二旋转轴上,实现气缸沿第二旋转轴的径向运动。
[0022]优选的,所述阀门的数量为6个,分别为第一阀门Z3、第二阀门Z4、第三阀门Z5、第四阀门Z6、第五阀门Z7和第六阀门Z8,所述第一阀门Z3与控制第一抓钩的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阀门Z4与控制第二抓钩的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三阀门Z5与控制第三抓钩的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第四阀门Z6与控制第四抓钩的第四气缸连接,所述第五阀门Z7与控制第五抓钩的第五气缸连接,所述第六阀门Z8与控制第六抓钩的第六气缸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远离连接组件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用于限定待抓取元件的抓取位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靠近抓钩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抓钩相匹配的凹槽,实现了对待抓取元件的限位,增加了抓钩的抓取稳定性。
[0024]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5](1)本技术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实现了对多个抓钩的单独控制和联动控制,增加了抓钩的可控性,增加了本自抓钩装置的适用范围。
[0026](2)本技术通过连接组件,使得抓钩通过气缸沿第一旋转轴做径向运动,进而实现了通过控制电路对抓钩的控制,控制电路简单,连接方便。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9]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的抓取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31]图4是图1的剖视图;
[0032]图5是图2的剖视图;
[0033]图中:
[0034]1、支撑板;11、第一旋转架;12、第一旋转轴;13、第二旋转架;14、第二旋转轴;15、限位板;16、凹槽;
[0035]2、连接组件;21、气缸;22、第一旋转套环;23、第二旋转套环;
[0036]3、抓钩;31、第三旋转架;32、第三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以及多个安装于支撑板(1)上的抓钩(3),所述抓钩(3)通过连接组件(2)安装于支撑板(1)上,所述连接组件(2)通过控制电路连接于控制装置,实现对多个抓钩(3)的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控制电路,实现对多个抓钩(3)的单控或者联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继电器,用于实现对多个继电器的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多个阀门控制电路,多个所述阀门分别与多个抓钩(3)一一对应连接,实现对多个抓钩(3)的开闭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阀门控制电路的结构相同,第一阀门控制电路包括分别连接供电电路的L级输出端的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阀门Z3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Z3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电路的N级输出端,实现第一联动继电器KA1对第一阀门Z3的联动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堆场自抓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控制电路还包括分别连接供电电路的L级输出端的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所述第一联动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单控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三单控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洁苏永刚王祥龙张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城基业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