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51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安装在乘员之间的气袋本体,所述气袋本体内形成有呈上下布置的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在所述气袋本体内位于所述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之间设置有封闭区,所述气袋本体的周缘处位于所述封闭区的一侧开设有分别与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连通的充气口;第一外拉筋,所述第一外拉筋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上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下端边缘连接;以及第二外拉筋,所述第二外拉筋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前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后端边缘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乘员之间发生相互碰撞,防止乘员发生二次伤害。伤害。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
,尤其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装置,其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0003]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大多是对乘员的头部和面部等重要部位进行保护,但无法防止免乘员之间的相互碰撞。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若主驾驶乘员与副驾驶乘员之间发生相互碰撞,极为容易对乘员造成二次伤害。
[0004]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避免乘员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
[0008]安装在乘员之间的气袋本体,所述气袋本体内形成有呈上下布置的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在所述气袋本体内位于所述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之间设置有封闭区,所述气袋本体的周缘处位于所述封闭区的一侧开设有分别与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连通的充气口;
[0009]第一外拉筋,所述第一外拉筋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上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下端边缘连接;以及
[0010]第二外拉筋,所述第二外拉筋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前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后端边缘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袋本体由对称布置的左、右气袋料片沿周缘密封缝纫而成。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气袋本体位于所述上充气腔室与下充气腔室之间的区域处对所述左、右气袋料片采用缝纫线密封缝纫,使得该区域形成所述封闭区。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充气腔室位于乘员肩部以上的位置处,所述下充气腔室位于乘员肩部以下的位置处。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封闭区上间隔裁切有第一、第二分割线,使得在所述封闭区上形成有第一、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外拉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第二贯穿孔后被限制住。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拉筋穿过所述第一外拉筋位于所述第一、第二贯穿孔的部分与封闭区之间形成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二外拉筋被限制住。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拉筋的一端通过缝纫方式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上端边缘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缝纫方式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拉筋的一端通过缝纫方式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前端边缘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气袋本体的后端边缘处,并靠近所述气袋本体的充气口。
[0017]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安装在乘员之间,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会迅速充气展开,避免乘员之间发生相互碰撞,防止乘员发生二次伤害;
[0019]2.由于第一外拉筋连接上、下充气腔室,并且贯穿封闭区,进而使得点爆过程中上、下充气腔室会向中间靠拢,进而更加地贴近乘员,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头部颈部的位移量,降低伤害值,同时保证气袋在充气后的稳定性,提高气袋结构的刚度;
[0020]3.第二外拉筋可使气袋在点爆过程中有向乘员侧倾斜的趋势,进而抑制了乘员斜向前倾倒的趋势,更好地保护了车内乘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平铺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在充气展开后的平面效果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在充气展开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的折叠步骤S1的效果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的折叠步骤S2的效果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的折叠步骤S3的效果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的折叠步骤S4的效果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的折叠步骤S5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1]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包括气袋本体100和外拉筋200a、200b。
[0032]气袋本体100安装在乘员之间,气袋本体100内形成有呈上下布置的上充气腔室110和下充气腔室120,上充气腔室110位于乘员肩部以上的位置处,下充气腔室120位于乘员肩部以下的位置处。在气袋本体100内位于上充气腔室110和下充气腔室120之间设置有封闭区130,气袋本体100的周缘处位于封闭区130的一侧开设有充气口140,充气口140分别与上充气腔室120和下充气腔室130连通。气袋本体100安由对称布置的左、右气袋料片沿周
缘密封缝纫而成。在气袋本体100位于上充气腔室110与下充气腔室120之间的区域处对左、右气袋料片采用缝纫线101密封缝纫,使得该区域形成封闭区130。
[0033]外拉筋200a的一端通过缝纫方式与气袋本体100的上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缝纫方式与气袋本体100的下端边缘连接。在封闭区130上间隔裁切有分割线131、132,使得在封闭区上形成有贯穿孔131a、132a,外拉筋200a依次穿过贯穿孔131a、132a,使得外拉筋200a被限制住。
[0034]外拉筋200b的一端通过缝纫方式与气袋本体100的前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气袋本体100的后端边缘处,并靠近气袋本体100的充气口140。外拉筋200b穿过外拉筋200a位于贯穿孔131a、132a之间的部分与封闭区130之间形成的间隙,从而使得外拉筋200b被限制住,即外拉筋200a与外拉筋200b呈X字型布置。
[0035]参见图2和图3,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气袋本体100会迅速充气展开,避免乘员之间发生相互碰撞,防止乘员发生二次伤害。由于外拉筋200a连接上、下充气腔室110、120,并且贯穿封闭区130,进而使得点爆过程中上、下充气腔室110、120会向中间靠拢,进而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乘员之间的气袋本体,所述气袋本体内形成有呈上下布置的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在所述气袋本体内位于所述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之间设置有封闭区,所述气袋本体的周缘处位于所述封闭区的一侧开设有分别与上充气腔室和下充气腔室连通的充气口;第一外拉筋,所述第一外拉筋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上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下端边缘连接;以及第二外拉筋,所述第二外拉筋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前端边缘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后端边缘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本体由对称布置的左、右气袋料片沿周缘密封缝纫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袋本体位于所述上充气腔室与下充气腔室之间的区域处对所述左、右气袋料片采用缝纫线密封缝纫,使得该区域形成所述封闭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小龙朱涛杨杨胡亚娟段绍仙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