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响应于防撞垫的纤薄设计而安全地保护乘客的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发生车祸时,由于安全气囊垫的适当膨胀,安全气囊通过吸收乘客的震动来减小或防止伤害,并且安全气囊垫的膨胀在确保乘客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
[0003]也就是说,在安全气囊垫的初始展开时,乘客可快速地由快速膨胀约束,并且当乘客开始与安全气囊垫接触以使得将安全气囊垫的重量施加到乘客时,可通过适当排放安全气囊垫中的膨胀气体来适当吸收乘客的震动。
[0004]此外,可满足各种法规(诸如低风险展开(LRD)法规)中的要求。LRD法规要求甚至在安全气囊垫的初始展开阶段时通过通气孔排放膨胀气体,以用于最小化对位于安全气囊装置附近的儿童或乘客的伤害。
[0005]同时,近来,防撞垫倾向于被设计成纤薄形状,作为用于增加车辆内部空间利用率的方式之一。
[0006]然而,随着防撞垫变得更纤薄,用于安装乘客安全气囊的空间变得更窄,使得难以安装安全气囊。
[0007]此外,由于防撞垫的高度降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气囊模块,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设置在防撞垫的下端部处;安全气囊垫,所述安全气囊垫被配置为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展开,以在车辆中的第一位置与高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的空间中展开,其中,系绳在所述安全气囊垫朝向所述车辆中的所述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者的展开方向上连接到所述安全气囊垫以形成一体的展开形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三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和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连接到邻近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的所述系绳并且被操作以释放或保持所述系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是乘客的膝盖部分、头部部分和胸部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释放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安全气囊垫的展开过程中根据所述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客的体型来被操作以释放所述系绳或将所述系绳保持在固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安全气囊垫包括在所述安全气囊垫的中间部的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中空部、以及上半身保护部和下半身保护部,并且其中所述安全气囊垫的上半身保护部以包围所述中空部的环形形状展开,所述安全气囊垫的下半身保护部从所述上半身保护部的前端部向下展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系绳包括:第一系绳,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连接在所述释放装置与所述中空部之间;第二系绳,朝向所述第三位置连接在所述中空部中;和第三系绳,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连接在所述下半身保护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系绳具有连接到所述释放装置的第一端部、贯通所述中空部的下端部并穿过所述安全气囊垫的内部的中间部、以及穿过所述中空部以连接到所述中空部的上端部的内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系绳具有分别连接到所述中空部的前端部的内表面和后端部的内表面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系绳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系绳的下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所述下半身保护部的后部的内表面的第二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在所述安全气囊垫中设置通气室,并且所述通气室形成为围绕所述第一系绳,其中在所述通气室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以允许所述第一系绳贯通所述通气室,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系绳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横截面大于所述下通气孔的横截面,使得在所述第一系绳被释放时,所述第一系绳的所述第一端部悬挂在所述下通气孔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扩散器连接在所述第一系绳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释放装置之间,所述扩散器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下通气孔的横向距离,使得在所述
第一系绳被释放时,所述扩散器悬挂在所述下通气孔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系绳被设置为贯通所述中空部的下端部,其中所述通气室的上端部被缝合到所述第一系绳所贯通的所述中空部的下端部,使得所述上通气孔与所述中空部的内部流体连通,并且其中所述通气室的下端部被缝合到所述安全气囊垫的内表面,使得所述下通气孔与所述安全气囊垫的内部流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三系绳上形成至少一个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系绳具有连接到所述释放装置的第一端部、贯通并固定到所述中空部的下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