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37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包括肥槽,肥槽包括内墙和外墙,肥槽的下部设置有封底,肥槽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封顶,封底、第一封顶、外墙和内墙所围蔽的空间形成用于回填达标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土填埋层,污染土填埋层在肥槽的深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层。采用该结构,一方面,其无需另外选用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建造填埋场,能够有效节约用地成本,而由于其无需额外建造填埋场,能够有效节约建造填埋场的造价成本以及建造时花费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将污染土壤回填至肥槽中,能够将多出的干净的肥槽土用于其他用途,提高土壤利用率。而多层的污染土填埋层结构能够根据处理后的污染土壤的污染程度等方式进行分批设置。壤的污染程度等方式进行分批设置。壤的污染程度等方式进行分批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土壤回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染土壤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回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0003]对于污染土壤的处置,一般先对其进行修复处理,以实现减轻污染土壤的污染程度,甚至达到消除。而在修复处理后,针对修复后的污染土壤一般采用焚烧、填埋或生物化利用等方式对达标的污染土壤进行处置。
[0004]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污染土壤的填埋,一般采用建造填埋场的方式进行对污染土壤集中处理,但是这种方式非常占用土地资源,同时造价不菲,建造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其能够有效节约用地,降低成本以及节约时间成本。
[0006]该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包括肥槽,肥槽包括内墙和外墙,肥槽的下部设置有封底,肥槽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封顶,封底、第一封顶、外墙和内墙所围蔽的空间形成用于回填达标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土填埋层,污染土填埋层在肥槽的深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层。
[0007]采用该结构,一方面,其无需另外选用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建造填埋场,能够有效节约用地成本,而由于其无需额外建造填埋场,能够有效节约建造填埋场的造价成本以及建造时花费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将污染土壤回填至肥槽中,能够将多出的干净的肥槽土用于其他用途,提高土壤利用率。而多层的污染土填埋层结构能够根据处理后的污染土壤的污染程度等方式进行分批设置。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上层的污染土填埋层的封底可以为相邻的位于下层的污染土填埋层的第一封顶。由此,可以通过该种设置方式,有效提高肥槽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污染土填埋层内侧的内墙和外墙上均可以设有防腐涂层。由此,可以通过设置防腐涂层,有效防止污染土壤中的硫酸亚铁对混凝土的影响,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污染土填埋层内侧的内墙、外墙、第一封顶和封底上均可以设有耐腐蚀防渗材料膜层。由此,可以通过设置耐腐蚀防渗材料膜层,有效防止地下水对污染土填埋层的腐蚀作用,同时还能避免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混合,进而污染地下水。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耐腐蚀防渗材料膜层可以为HDPE膜层。HDPE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其化学稳定性好,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且机械强度好,采用HDPE膜层能够有效提高该膜层的稳定性。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封顶和封底均可以采用凝胶材料制成,且与外墙和内墙密封连接。由此,通过采用凝胶材料能够使得第一封顶和封底在设置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从而与外墙和内墙之间形成紧密贴合,有效提高结构的密封性。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凝胶材料可以为混凝土、石灰、石膏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混合。由此,通过采用该材料,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封顶和封底的自身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最上层的污染土填埋层的第一封顶的顶部、外墙和内墙所包围的空间形成用于回填干净土的干净土回填层。由此,通过在污染土填埋层的顶部设置干净土回填层,能够避免当第一封顶的结构出现破损时,污染土壤会直接对地表产生影响,同时通过加入干净土回填层,亦能够有效增大污染土壤与地表的距离,降低污染土壤造成的间接影响。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干净土回填层的顶部可以设置有第二封顶。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封顶,能够提高肥槽回填的表面的平整性,并且通过多个封顶形成多层保障,避免污染土泄露。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封顶可以采用凝胶材料制成,且与外墙和内墙密封连接。由此,通过采用凝胶材料制造,从而可利用材料自身的结构性能提高其密封性,增加污染土壤回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污染土壤回填结构的单层污染土填埋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污染土壤回填结构的多层污染土填埋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肥槽;11、外墙;12、内墙;21、封底;22、第一封顶;3、污染土填埋层;4、防腐涂层;5、耐腐蚀防渗材料膜层;6、干净土回填层;7、第二封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根据图1所示,展示了一种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其结构包括肥槽1,肥槽1包括内墙12和外墙11,肥槽1的下部设置有封底21,肥槽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封顶22,封底21、第一封顶22、外墙11和内墙12所围蔽的空间形成用于回填达标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土填埋层3,污染土填埋层3在肥槽1的深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层。
[0023]具体地,对于一般的肥槽1的结构,内墙12指基坑中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1或基础外墙11,外墙11指基坑中的另一侧,进而形成环形的槽结构。封底21具体设置位置可以为肥槽1的下部或最底部,当封底21设置的位置为非最底部的时候,应在封底21的底部通过回填干净的土壤的形式对该部分肥槽1进行回填,以满足建造工程验收标准。
[0024]而污染土填埋层3的设置,如图3所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污染土填埋层3分为多层不同,该实际情况可包括根据污染土壤的污染程度不同或根据不同污染源等,在不同层的
污染土填埋层3之间可通过回填干净的土壤的形式对其进行间隔设置。抑或可仅采用单层的污染土填埋层3的结构,通过对全部的污染土壤进行均匀混合,从而匀化不同污染程度的污染土壤,再将其进行回填,进而可以提高肥槽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提高污染土壤的回填量。对于封底21和第一封顶22,由于其内部为用于封闭污染土壤,因此封底21和第一封顶22需要具有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封底21的厚度设置为300mm,第一封顶22的厚度设置为200mm。
[0025]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当污染土填埋层3设置有至少两层时,位于上层的污染土填埋层3的封底21为相邻的位于下层的污染土填埋层3的第一封顶22。
[0026]具体地,该实施方式是针对采用多层污染土填埋层3的结构形式,由于污染土填埋层3是由第一封顶22、封底21、外墙11和内墙12所围蔽形成,因而当设置多个污染土填埋层3的时候,可利用相邻的位于底部的污染土填埋层3的第一封顶22作为当前位置处的污染土填埋层3的封底21,这样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肥槽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0027]在某一实施方式中,位于污染土填埋层3内侧的内墙12和外墙11上均设有防腐涂层4。
[0028]如图2所示,具体地,设置防腐涂层4的作用主要在于防止污染土壤中的硫酸亚铁对混凝土的影响,由于污染土壤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肥槽(1),所述肥槽(1)包括内墙(12)和外墙(11),所述肥槽(1)的内部设置有封底(21)和第一封顶(22),所述第一封顶(22)位于所述封底(21)的上方,所述封底(21)、所述第一封顶(22)、所述外墙(11)和所述内墙(12)所围蔽的空间形成用于回填达标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土填埋层(3),所述污染土填埋层(3)在所述肥槽(1)的深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土填埋层(3)在肥槽(1)的深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两层,位于上层的所述污染土填埋层(3)的封底(21)为相邻的位于下层的所述污染土填埋层(3)的第一封顶(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污染土填埋层(3)内侧的内墙(12)和外墙(11)上均设有防腐涂层(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土壤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污染土填埋层(3)内侧的内墙(12)、外墙(11)、第一封顶(2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日明何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粤风环保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