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93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9
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设计,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该防水结构设置在地连墙与地下室顶板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防水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防水层、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回填层、排水层及蓄排水层,所述防水结构内部布置有排水盲沟及软式透水管道,所述软式透水管道的两端均接入设置在地下室进出口处的集水井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地下室结构顶板防水层上方设计了一套疏排水盲沟集水设施,并设置汇水集水井明排,以尽可能保证地下室顶板回填土层长期处于无水、少水状态,增强顶板结构防水功能。增强顶板结构防水功能。增强顶板结构防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物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筑日趋向地下空间纵深发展,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地下室通常作为人防庇护功能和停车功能,地下室顶板常作为小区配套的游泳池、绿化园林景观工程。但是由于地下室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地下室结构长期渗水,不仅会使混凝土中的钙大量流失,同时还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从而破坏了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地下室防水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顶板防水作为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点,做好结构设计控制工作极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能够增强地下室顶板结构的防水功能。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设置在地连墙与地下室顶板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防水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防水层、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回填层、排水层及蓄排水层,所述防水结构内部布置有排水盲沟及软式透水管道,所述软式透水管道的两端均接入设置在地下室进出口处的集水井中。
[0005]优选的,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中的一种。
[0006]优选的,所述隔离层采用油毡或无纺布中的一种。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水层采用塑料排水板。
[0008]优选的,所述蓄排水层为双层结构,包括下层的卵石反滤层和上层的中砂反滤层。
[0009]优选的,所述软式透水管道位于卵石反滤层的内部,所述软式透水管道包括沿着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外侧布置的纵向透水管及沿着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横向透水管。
[0010]优选的,所述纵向透水管及横向透水管的布置坡度均为3

,其外部包覆有无纺布。
[0011]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横向透水管之间的距离为5

15m。
[0012]优选的,所述集水井的底部延伸至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结构中,在地下室结构顶板防水层上方设计了一种疏排水盲沟集水结构,并设置集水井明排,以保证地下室顶板回填土层长期处于无水或者少水状态,增强地下室顶板防水功能;
[0015]2)本技术结构中设置中砂反滤层,收集汇流上部土层渗透下来的地表水并过滤,保护下层反滤层结构;设置卵石反滤层收集汇流上部中砂反滤层渗透下来的地下水,并
将地下水汇集到两侧反滤层低点的排水盲沟;
[0016]3)本技术结构中设置排水层,阻挡中砂反滤层汇集的水继续下渗;设置回填层,当塑料排水板破坏时,在黏土层阻碍下地下水也难以下渗,保护下部防水层;同时,为避免上层排水盲沟措施局部失效后,地下水可能继续下渗到地下室顶板的风险,在地下室顶板上部设置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隔离层、防水层,组成防水结构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地连墙;2、地下室顶板;3、防水层;4、隔离层;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6、回填层;7、排水层;8、蓄排水层;81、卵石反滤层;82、中砂反滤层;9、软式透水管道;91、纵向透水管;92、横向透水管;10、集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

2,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布置在设置在地连墙1与地下室顶板2形成的空间内,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由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组成的防水层3、油毡隔离层4、70mm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1m厚的粘土分层回填层6、由塑料排水板组成排水层7及由下层的卵石反滤层81和上层的中砂反滤层82组成的蓄排水层8。
[0023]该防水结构内部布置有排水盲沟及软式透水管道9,软式透水管道9布置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内,由纵向透水管91和横向透水管92组成,纵向透水管91沿着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外侧布置,纵向透水管91之间沿着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横向透水管92,纵向透水管91和横向透水管92之间相连通,两个相邻横向透水管92之间的距离在5

15m之内。纵向透水管91及横向透水管92按照3

的浦东进行布置,且两者的外侧均包覆有无纺布。
[0024]地下室进出口附近设置有一口700*700m砖砌的集水井10,集水井10的底部延伸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纵向透水管91的两端端口都接入集水井10中。
[0025]其中:
[0026]中砂反滤层82为粗颗粒粒径级配透水过滤层,收集汇流上部土层渗透下来的地表水,并过滤保护下层反滤层结构。
[0027]卵石反滤层81为巨颗粒粒径级配透水过滤层,收集汇流上部中砂反滤层82渗透下来的地下水,设置排水横坡,最终将地下水汇集到两侧反滤层低点的排水盲沟。
[0028]排水层7为隔水层结构,阻挡反滤层汇集的水继续下渗。
[0029]回填层6为加强隔水层结构,当塑料排水板破坏时,在回填层6中黏土的阻碍下地下水也难以下渗,保护下部防水层3。
[003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为防水层3保护层,现浇在防水层3上方,保护防水层3完整性,避免回填过程中填土对防水层3造成破坏。
[0031]隔离层4为防水层3的隔离保护层,保护防水层3完整性,避免细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防水层3造成破坏。
[0032]防水层3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结构防水设计构造必不可少。
[0033]软式透水管道9将卵石反滤层81盲沟系统中起到集水、汇水作用,地下水通过反滤层深入透水管中,通过透水管的疏导最终汇聚到集水小方井中。
[0034]集水井10:本防水结构汇集、收集的地下水最终汇聚的构造,并通过排水泵将汇聚的地下水外排至相关雨水管网。
[0035]地连墙1:地下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兼做本防水结构的隔水边界。
[0036]本技术防水结构的防水原理:当大气降水等地表水下渗至地下室顶板2上方,在中砂反滤层82、卵石反滤层81中汇集,并由于受到塑料排水板的隔水导排影响不能继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设置在地连墙(1)与地下室顶板(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防水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防水层(3)、隔离层(4)、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回填层(6)、排水层(7)及蓄排水层(8),所述防水结构内部布置有排水盲沟及软式透水管道(9),所述软式透水管道(9)的两端均接入设置在地下室进出口处的集水井(1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4)采用油毡或无纺布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7)采用塑料排水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水层(8)为双层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守臻张昌桔金坚刚杨光亮索靖杨守梅张苏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