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06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提供一种搬运器,包括底架、顶板及升降装置,其中升降装置包括动力组件、联轴器、第一传动组件及多个升降元件;动力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联轴器相连,且所有多个升降元件同时升降;其中至少一个升降元件与第一传动组件相连,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升降;其余升降元件与联轴器相连并通过联轴器升降升降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感器的第一传动组件与联轴器的配合,使得升降装置仅需一个动力组件即可同时带动多个升降元件控制顶板的升降,提高了动力组件的利用效率,避免了动力能源的浪费。费。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搬运器


[0001]本技术涉及搬运器领域,具体为搬运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汽车数量与日俱增,车辆停入停车库常需要搬运器的协助,但现有搬运器的升降装置常需要多个动力源带动多个升降元件进行升降,升降能耗大,升降过程耗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搬运器。
[0004]本技术提供的搬运器,包括底架、顶板及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架,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远离所述底架的一侧,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底架升降;
[0005]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动力组件、联轴器、第一传动组件及多个升降元件;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联轴器相连,且所有多个所述升降元件同时升降;
[0006]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升降元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连,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升降;其余所述升降元件与所述联轴器相连并通过所述联轴器升降所述升降元件。
[0007]如此设置,第一传动组件与联轴器的配合,使得升降装置仅需一个动力组件即可同时带动多个升降元件控制顶板的升降,提高了动力组件的利用效率,避免了动力能源的浪费。
[0008]为了提高升降速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元件为凸轮。
[0009]如此设置,具有曲线轮廓的凸轮能够作等速回转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且与联轴器及顶板配合紧密,能够大幅提高升降速度及升降可靠性。
[0010]为了提高升降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轮为三个,三个所述凸轮分别位于底架的两端及中部。
[0011]如此设置,三个凸轮设置在底架两端和中部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均分升降时的承重力,保证升降稳定性和升降效率,避免单个凸轮承重力过大而受损。
[0012]为了便于传动进行升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架;
[0013]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均套设固定于联轴器,且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动力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及至少一个所述凸轮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杆。
[0014]如此设置,通过第一传动组件的齿轮啮合作用和联轴器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动力组件同时带动联轴器及凸轮运动,同时联轴器与凸轮通过第一传动组件的间接联动,能够
降低联轴器承受来自顶板的力。
[0015]为了便于联轴器带动其他凸轮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架的端部,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凸轮转动。
[0016]如此设置,所述联轴器能够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其他凸轮转动,增设凸轮时,相应增设第二传动组件即可实现多个凸轮同步转动。
[0017]为了避免联轴器受损,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及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架;
[0018]所述第五齿轮连接于所述联轴器,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及所述凸轮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杆。
[0019]如此设置,联轴器能够通过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及第二传动杆间接带动凸轮升降,避免直接连接凸轮时,联轴器因凸轮升降顶板而承受过大的力,降低联轴器断裂或者受损的可能性。
[0020]为了延长联轴器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轴器为多个,多个所述联轴器串联连接。
[0021]如此设置,串联的联轴器能够分担带动多个凸轮转动所承受的转动力,延长单个联轴器的使用寿命。
[0022]为了降低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为单输出轴电机。
[0023]如此设置,能够降低搬运器的总体成本,且单输出轴电机不影响对多个凸轮的带动作用,经济、使用、占用面积小。
[0024]为了平衡搬运器的重心,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搬运器还包括前叉机构及后叉机构,所述前叉机构及所述后叉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的两端,所述前叉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杆,所述后叉机构包括两列梳齿结构,所述动力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架,所述动力组件位于所述前叉机构与所述后叉机构之间,且相对靠近所述前叉机构的一侧。
[0025]如此设置,由于前叉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杆,而后叉机构包括两排梳齿结构,因此用于定位和抬升的前叉机构和后叉机构使得搬运器两侧重量不同,动力组件设置于前叉机构和后叉机构中间,且位于底架靠近前叉机构的一侧,能够最大限度平衡两侧的重量,使搬运器重心靠近搬运器中部。
[0026]为了平衡搬运器重心,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位于动力组件相对靠近所述前叉机构的一侧。
[0027]如此设置,搬运器两侧的重量相对平衡,提高搬运器稳定性。
[0028]为了提高顶板下降后的承重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架中部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开设有通孔,所述联轴器穿过所述通孔与底架两端的升降元件相连。
[0029]如此设置,顶板承重时易被下压弯曲,下降后,设置在中部的支撑板能够为顶板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避免顶板下压弯曲对联轴器、动力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等造成损伤;支撑板开设的通孔能够同时不影响联轴器的转动。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搬运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搬运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搬运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3中X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5为图3中Y部放大示意图。
[00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6]100、搬运器;10、底架;101、顶板;20、升降装置;21、动力组件;22、联轴器;23、第一传动组件;231、第一齿轮;232、第二齿轮;233、第三齿轮;234、第四齿轮;24、升降元件;25、第二传动组件;251、第五齿轮;252、第六齿轮;253、第二传动杆;30、前叉机构;31、定位杆;40、后叉机构;41、梳齿结构;50、支撑板;60、移动元件;70、检测装置;80、导向元件;90、测距装置;110、定位装置;120、缓冲元件。
[0037]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搬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0)、顶板(101)及升降装置(20),所述升降装置(20)设置于所述底架(10),所述顶板(101)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20)远离所述底架(10)的一侧,所述升降装置(20)用于带动所述顶板(101)相对于所述底架(10)升降;所述升降装置(20)包括动力组件(21)、联轴器(22)、第一传动组件(23)及多个升降元件(24);所述动力组件(21)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3)与所述联轴器(22)相连,且所有多个所述升降元件(24)同时升降;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升降元件(24)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3)相连,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3)升降;其余所述升降元件(24)与所述联轴器(22)相连并通过所述联轴器(22)升降所述升降元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元件(24)为凸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为三个,三个所述凸轮分别位于底架(10)的两端及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3)包括第一齿轮(231)、第二齿轮(232)、第三齿轮(233)、第四齿轮(234)及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架(10);所述第一齿轮(231)连接于所述动力组件(21)的输出轴,所述第一齿轮(231)与所述第二齿轮(232)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32)与所述第三齿轮(233)均套设固定于联轴器(22),且所述第三齿轮(233)位于所述第二齿轮(232)远离所述动力组件(21)的一侧;所述第三齿轮(233)与所述第四齿轮(234)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34)及至少一个所述凸轮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搬运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生马朋王张平徐富强段徽庆陈兴隆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