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及其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42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及其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其模具包括底座、成型模,在底座上安装有模具底板、底座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立板、第二立板,模具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装配;成型模设置成多条,且每个成型槽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成型模,这两个成型模构成成型模对;成型模内侧与模具底板贴合、密封、可滑动装配,每个成型模对之间、模具底板构成成型槽,成型模底部安装有动力板,动力板上安装有螺纹块,螺纹块套装在螺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每对成型模对的两个成型模上的螺纹块与螺杆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能够驱动两个成型模相互远离或靠近且能够顶出受电弓,从而大大利于受电弓的取出。从而大大利于受电弓的取出。从而大大利于受电弓的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及其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机车设备
,具体为一种模具及其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机车的飞速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淘汰和更新换代,诞生了多种多样的电力机车,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这就要求多种不同型号的受电弓与之配套使用。其中受电弓碳滑板作为受电弓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切削成型和挤压成型两种方法。一般在传统的挤压成型中,挤压设备一只能挤压成型一件滑板,无法批量生产,生产效率不高;此外,该类设备无法适应不同规格滑板的生产需求。
[0003]在与本案同日申报的、名为“一种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中已经公开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案主要是提出其加工模具,用于解决受电弓制造及制造完成后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及其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具,包括底座、成型模,在底座上安装有模具底板、底座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立板、第二立板,所述模具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装配;所述成型模设置成多条,且每个成型槽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成型模,这两个成型模构成成型模对;
[0007]所述成型模内侧与模具底板贴合、密封、可滑动装配,每个成型模对之间、模具底板构成成型槽,所述成型模底部安装有动力板,动力板上安装有螺纹块,螺纹块套装在螺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每对成型模对的两个成型模上的螺纹块与螺杆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
[0008]优选的,所述螺杆分别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可圆周转动装配,且螺杆一端与模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09]优选地,螺杆有两根,每个动力板上至少安装有两个螺纹块,两个螺纹块分别与两根螺杆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两根螺杆通过同步带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封堵块,封堵块一端面与模具底板密封装配,成型槽处于加工状态时两个成型模内侧分别与封堵块两侧压紧密封。
[0011]优选的,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出轴、第二顶出轴、两个螺套,所述第一顶出轴、第二顶出轴分别安装在第一轴座、第二轴座上,所述第一轴座、第二轴座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板、第二轴板,所述第一轴板与第一顶出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轴板与第二顶出连杆一端铰接,第一顶出连杆另一端、第二顶出连杆另一端分别与不同的铰接板铰接,铰接板有多块且安装在螺套上;所述第一顶出连杆、第二顶出连杆至少各有两根,
且第一顶出连杆、第二顶出连杆分别与两个螺套上的铰接板铰接;
[0012]第一顶出轴、第二顶出轴分别与模具底板可轴向滑动装配,且加工受电弓时第一顶出轴、第二顶出轴的端面与模具底板的外壁平齐。
[0013]优选的,两个螺套分别套装在顶出螺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两个螺套与顶出螺杆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顶出螺杆分别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可圆周转动装配,且顶出螺杆一端与顶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其应用有上述模具。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若干压环和成型槽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同时挤压成型多个滑板,大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压辊、压环和成型模可进行更换,由此适应不同生产需求。
[0016]本技术的模具能够驱动两个成型模相互远离或靠近且能够顶出受电弓,从而大大利于受电弓的取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一中横移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一中连接梁和压辊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一中底座、限位板和成型模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一中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实施例二去除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实施例二去除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实施例二中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实施例二中第一顶出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一
[003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受电弓滑板的生产设备,包括底板1、龙门架2和连杆,底板1顶面前后两侧平行安装两个龙门架2,平行龙门架2顶部左侧固接连杆3两端,连杆3中部滑动连接滑管4,滑管4顶面固接横移结构5底面左侧,横移结构5包括横移箱50,横移箱50底面左侧固接滑管4,横移箱50顶面中部对称固接支撑杆51底端,对称支撑杆51顶端固接伺服电机52两侧,伺服电机52底部转动连接转轴53,转轴53颈部轴承连接横移箱50顶壁,转轴53底端固接锥齿轮54,锥齿轮54齿部垂直啮合从动齿轮55,从动齿轮55左侧固接螺纹杆56,螺纹杆56中部螺纹连接螺纹套57,螺纹套57顶部滑动连接
横移箱50内腔顶壁,螺纹套57底部固接伺服电动缸6,伺服电动缸6中部滑动贯穿横移箱50底壁中部,伺服电动缸6底端固接连接柱7,连接柱7底端固接连接梁8,连接梁8底部两端转动连接压辊9两端,压辊9辊面活动接触成型模18,成型模18底面螺栓连接底座16座面,底座16底面螺栓连接底板1顶面中部。
[0031]横移箱50底面右侧固接丝管10,丝管10管腔螺纹连接丝杠11,丝杠11两端颈部轴承连接龙门架2顶部右侧,丝杠11末端套接从动盘12,从动盘12盘面转动连接皮带13一端,皮带13另一端转动连接主动盘14,主动盘14中部转轴连接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背面固接龙门架2右侧杆部。
[0032]横移箱50为中部中空箱体,横移箱50内腔顶壁固接滑槽块500,滑槽块500滑动连接滑轨570,滑轨570底部固接螺纹套56顶部;横移箱50内腔顶部开有活动腔501,活动腔501)腔壁滑动连接伺服电动缸6中部。
[0033]锥齿轮54右侧和螺纹杆56左端固接连轴58,连轴58末端固接轴承环59内圈,轴承环59外圈内嵌于横移箱50内腔左右侧壁。
[0034]压辊9辊面套接若干压环90,压环90底部活动接触成型槽19,成型槽19对位开于成型模18顶部;成型槽19槽腔两侧对称铰接限位件20顶部,限位件20包括内腔210,内腔210开于成型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6)、成型模(18),在底座(16)上安装有模具底板(34)、底座(16)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立板(31)、第二立板(32),所述模具底板(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板(31)、第二立板(32)装配;所述成型模(18)设置成多条,两个成型模(18)之间构成成型槽(19),这两个成型模(18)构成成型模对;所述成型模(18)内侧与模具底板(34)贴合、密封、可滑动装配,每个成型模对之间、模具底板(34)构成成型槽(19),所述成型模(18)底部安装有动力板(39),动力板(39)上安装有螺纹块(51),螺纹块(51)套装在螺杆(41)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每对成型模对的两个成型模(18)上的螺纹块(51)与螺杆(41)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1)分别与第一立板(31)、第二立板(32)可圆周转动装配,且螺杆(41)一端与模型电机(35)的输出轴连接;螺杆(41)有两根,每个动力板(39)上至少安装有两个螺纹块(51),两个螺纹块(51)分别与两根螺杆(41)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两根螺杆(41)通过同步带(4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上设置有封堵块(33),封堵块(33)一端面与模具底板(34)密封装配,成型槽(19)处于加工状态时两个成型模(18)内侧分别与封堵块(33)两侧压紧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杰谭亚红刘芮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