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试验用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29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试验用通风装置,包括多组子循环风处理系统;每组所述子循环风处理系统均包括回风系统,与所述回风系统连接用于对空气进行调节的温度处理系统,与温度处理系统连接用于将调节后的空气进行传输的送风系统以及用于进行湿度调节的湿度处理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多组子循环风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极端环境空气循环处理问题,并且利用布局分割的方式能够将实验室分割成多个区域,然后通过多区域气流组织分区调节,使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满足不同环境试验要求。验要求。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试验用通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飞机试验用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作为飞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在室内模拟或外场自然气候环境条件下,让飞机经受气候环境应力的作用,从而获取飞机耐气候环境极限能力信息,并根据研制要求、失效判据及试验数据对其气候环境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气候环境适应性能力满足要求的程度。
[0003]而进行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便是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的建造。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可模拟极端低温、高温、湿热、降雪、太阳辐照、积冰冻雨、淋雨、冻雾等地球表面的气候环境,其尺寸可满足各型飞机的气候试验需求,是验证飞行器等各类工业产品气候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试验设施。由于大型气候实验室设计及建设技术难度大,项目成本高,目前只有美国、英国、韩国、瑞士、中国等少数国家建立了可以满足飞机整机级的大型气候实验室。
[0004]大型气候实验室对各类气候的模拟通过基础环境模拟系统和特殊环境模拟系统实现。其中,基础环境模拟系统用于实现规定的温度、湿度和压力条件,是气候环境实验室最核心、最关键、最复杂的环境模拟系统;特殊环境模拟系统在基础环境模拟系统提供的温度、湿度和压力条件基础上,实现降雪、太阳辐照、积冰冻雨等。循环风系统是实验室基础环境模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循环系统,对实验室内部空气进行直接温度和湿度处理,将处理好的空气再送入环境室,调节环境室内的温湿度,实现目标环境。
[0005]目前,国内较大的气候实验室主要用于军用枪械、装甲车、坦克和民用的汽车、火车厢等气候试验,如总装32基地、白城兵器试验中心、铁道部四方车辆厂、长春汽车研究所以及工程兵二所等。这类试验室规模都不大,都不是复杂综合环境实验室,舱内空气循环快,实现温度的均匀性较为容易,但基础环境模拟系统中的空气循环通风装置较为简单,不适用于大型气候实验室。国外的大型气候实验室如美国麦金利气候实验室和韩国ADD环境实验室等空气循环通风装置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未能查阅相关技术。
[0006]针对容积超过100000 m
³
的大型气候实验室,由于实验室体量过大,舱内空气循环速度慢,且实验室地面结构是面积超过5000 m2的混凝土结构,热沉巨大。因此,要保证大型气候实验室满足环境温度的宽温域、高均匀性、风速限制等各项指标是设计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机试验用通风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试验用通风装置,包括若干组子循环风处理系统;每组所述子循环风处理系统均包括用于对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内部空气进行收集并传输的回风系统,与所述回风系统连接用于对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空气进行调节的温度处理系统,与温度处理系统连接用于将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大型航空飞机气候
实验室内部的送风系统以及用于对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进行湿度调节的湿度处理系统;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回风管道进风端的进风口;所述温度处理系统包括与所述回风管道出风端连接的风道腔体以及两个并列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内部用于调节气流的调配处理装置;两个所述调配处理装置均包括进风风机,一端与所述进风风机出风端连接的风流缓冲管,与所述风流缓冲管另一端连接的处理腔以及安装在所述处理腔内部的换热器;所述处理腔包括内部分割成第一处理腔体、第二处理腔体、第三处理腔体的处理腔本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腔体、第二处理腔体、第三处理腔体连接的转换管道;且所述转换管道与第一处理腔体、第二处理腔体、第三处理腔体连接处均设置有风阀;第一处理腔体进风端与风流缓冲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包括安装在第一处理腔体内部的结霜换热器,安装在第二处理腔体内部的中温换热器以及安装在第三处理腔体内部的低温换热器;所述送风系统包括进风端与转换管道出风端连接的送风管道以及安装在送风管道出风端的送风装置。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能够对处理腔本体内部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新风系统。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道采用变截面设计结构;送风管道采用变截面的设计以调整各个送风口的压力能够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出口速度一致,以更好的满足实验室环境温度的均匀性要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装置采用旋流风口;旋流器的送风角度可调,这样可通过分区控制,解决实验室空气温度和速度不均匀的问题。
[0012]进一步地,所述风道腔体包括与回风管道连接的进风连接管道,与所述进风连接管道另一端连接且用于安装调配处理装置的处理腔管道,用于将所述处理腔管道与所述送风管道进行连接的送风连接管道。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连接管道拐角处均设置有导流板,利用拐角处的导流板能够使得气流在通过时均匀性更佳。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连接管道内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采用带加热功能的皮托管,安装位置在送风连接管道内气流较为平稳处。
[0015]进一步地,所述湿度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加湿的干蒸汽加湿器以及用于除湿的转轮除湿机;可利用加湿或者除湿的方式控制环境空气的湿度在5% RH~95% RH范围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结霜换热器、中温换热器、低温换热器外表面均安装有电伴热;利用电伴热能够有效地防止换热器表面出现的冰霜或液态水在管道内结冰的现象。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多组子循环风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极端环境空气循环处理问题,并且利用布局分割的方式能够将实验室进行分割成多个区域,然后通过多区域气流组织分区调节,使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满足不同环境试验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利用双调配处理装置形成双通道的方式对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进行空气循环处理;每个通道均可独立以及联合工作,保证了
其中一个通道中的设备故障或停机时,机组仍具有工作能力;3)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其能够应用于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中,能够有效地弥补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温度处理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调配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送风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例五组子循环风处理系统布局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例送风装置的布局示意图;其中,1

回风系统、11

回风管道、12

进风口、2

送风系统、21

送风管道、22

送风装置、3

温度处理系统、30

风道腔体、301

进风连接管道、302

处理腔管道、303

送风连接管道、3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试验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子循环风处理系统;每组所述子循环风处理系统均包括用于对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内部空气进行收集并传输的回风系统(1),与所述回风系统(1)连接用于对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空气进行调节的温度处理系统(3),与温度处理系统(3)连接用于将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内部的送风系统(2)以及用于对大型航空飞机气候实验室进行湿度调节的湿度处理系统(4);所述回风系统(1)包括回风管道(11)以及设置在所述回风管道(11)进风端的进风口(12);所述温度处理系统(3)包括与所述回风管道(11)出风端连接的风道腔体(30)以及两个并列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30)内部用于调节气流的调配处理装置;两个所述调配处理装置均包括进风风机(31),一端与所述进风风机(31)出风端连接的风流缓冲管(32),与所述风流缓冲管(32)另一端连接的处理腔(33)以及安装在所述处理腔(33)内部的换热器(34);所述处理腔(33)包括内部分割成第一处理腔体(331)、第二处理腔体(332)、第三处理腔体(333)的处理腔本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腔体(331)、第二处理腔体(332)、第三处理腔体(333)连接的转换管道(334);且所述转换管道(334)与第一处理腔体(331)、第二处理腔体(332)、第三处理腔体(333)连接处均设置有风阀;第一处理腔体(331)进风端与风流缓冲管(32)另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34)包括安装在第一处理腔体(331)内部的结霜换热器(341),安装在第二处理腔体(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文曹琦成竹雷凯马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