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72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2
一种一体泵,包括:排油体、磁吸过滤机构、液位观测口、调压阀、测压机构、直通螺栓、转子组件、调整螺丝、密封件结构和轴,磁吸过滤机构、液位观测口、调压阀和测压机构与排油体连接,磁吸过滤机构设置于调压阀前侧,测压机构设置于调压阀后侧,液位观察口设置于调压阀斜外侧,直通螺栓与排油体上端内部连接,转子组件与排油体内部连接,调整螺丝与排油体底部两侧连接,密封件结构与排油体内部连接,轴贯穿排油体后与转子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将泵阀等元件和油箱一体化,从而液压系统体积更小;外观排列更整齐简洁;节省了成本;优化了密封结构;成功安装铁核铝壳结构。成功安装铁核铝壳结构。成功安装铁核铝壳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元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液压系统是由泵阀等元件和油箱是分离式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繁复的组装和调试,而且经常会遇到泄漏问题,而漏油不仅会污染工作场所,更是导致设备损坏的重要原因。因此一体式的结构成为目前主要设计思路,而一体式结构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将多个元件巧妙合理的糅合到一个尽可能小的机体里,各项技术指标不低于或优于分离式系统。
[0003]另一方面,油泵领域一直在研发铝合金外壳的技术,但铝合金外壳的材料强度不够,在使用时高压部位非常容易变形失效和漏油。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泵,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0006]一种一体泵,包括:排油体、磁吸过滤机构、液位观测口、调压阀、测压机构、直通螺栓、转子组件、调整螺丝、密封件结构和轴,所述磁吸过滤机构、液位观测口、调压阀和测压机构与排油体连接,所述磁吸过滤机构设置于调压阀前侧,所述测压机构设置于调压阀后侧,所述液位观测口设置于调压阀斜外侧,所述直通螺栓与排油体上端内部连接,所述转子组件与排油体内部连接,所述调整螺丝与排油体底部两侧连接,所述密封件结构与排油体内部连接,所述轴贯穿排油体后与转子组件连接;
[0007]其中,所述排油体包括:体壳、体核、调压体、后油箱、孔用弹性挡圈、骨架密封圈、深沟球轴承、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柱塞泵泵壳、第一O型密封圈、第二O型密封圈、防尘堵、滚针轴承、螺塞、导油螺管、定位销和座盖,所述体核与体壳内侧连接,所述调压体与体壳和体核下端连接,所述后油箱与调压体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骨架密封圈和深沟球轴承与体核和轴上部连接,所述体核与转子组件上部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与骨架密封圈连接,所述深沟球轴承设置于骨架密封圈下端,所述体壳与柱塞泵泵壳连接,所述柱塞泵泵壳下部与座盖连接,所述座盖通过定位销与转子组件下部连接,所述柱塞泵泵壳内侧通过滚针轴承与转子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体壳和柱塞泵泵壳连接,所述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柱塞泵泵壳和座盖连接,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与体核和柱塞泵泵壳中间连接,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与柱塞泵泵壳、滚针轴承和座盖中间连接,所述防尘堵与柱塞泵泵壳连接,所述螺塞与直通螺栓连接,所述导油螺管与螺塞和直通螺栓内部连接,所述体壳和调压体为铝制材料,所述体核为钢铁材料。
[0008]所述密封件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密封胶、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第五密封圈、第六密封圈和金属异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密封胶与调压体和后油箱中间低压油对接处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与体壳和调压体的缝隙端连接,所述第三密封
圈与体壳和体核的缝隙端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圈与体核和调压体的缝隙端连接,所述第五密封圈和第六密封圈与调压体和后油箱中间高压油对接处连接,所述金属异形密封圈与体核、体壳和直通螺栓中间高压油对接处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磁吸过滤机构包括:排油滤芯、磁棒、磁棒架、油通道、滤芯挡圈、密封平垫和出油卜申,所述磁棒与排油滤芯内部连接,所述磁棒架与磁棒下端连接,所述油通道与排油滤芯底部连接,所述出油卜申下端通过滤芯挡圈和密封平垫与排油滤芯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调压阀包括:直动式溢流阀、第一组合垫圈、溢流滤芯和圆柱压缩弹簧,所述直动式溢流阀下端通过第一组合垫圈与溢流滤芯连接,所述溢流滤芯底部与圆柱压缩弹簧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测压机构包括:测压口、压力表卜申、第二组合垫圈、压力表接口、单向阀组件和内螺纹圆柱销,所述压力表卜申通过第二组合垫圈与测压口连接,所述压力表接口与压力表卜申连接,所述测压口设置于测压机构顶部,所述单向阀组件与测压机构底部连接,所述内螺纹圆柱销与单向阀组件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转子组件包括:配油盘、缸体、缸套、弹簧座、弹簧、导杆、钢球、柱塞、垫盘、钢丝挡圈、推力球轴承和斜盘,所述配油盘与缸体上部连接,所述缸套与缸体外侧连接,所述弹簧座、弹簧、导杆、钢球和柱塞与缸体内侧连接,所述弹簧座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导杆和柱塞与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导杆通过钢球与柱塞连接,所述柱塞下部与垫盘连接,所述垫盘下部与斜盘连接,所述斜盘底部通过定位销与座盖连接,所述钢丝挡圈和推力球轴承与斜盘内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调整螺丝包括:螺钉、压板、锁紧螺母和可调撑垫,所述螺钉与后油箱底部连接,所述压板与螺钉上端连接,所述压板下侧与锁紧螺母连接,所述螺钉外侧与可调撑垫连接,所述锁紧螺母与螺钉和可调撑垫外侧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轴上设有平键,所述平键与轴上部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直通螺栓一端与体核连接,所述直通螺栓另一端与体壳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将泵阀等元件和油箱一体化,从而液压系统体积更小;外观排列更整齐简洁;节省了成本;优化了密封结构,减少了泄漏点;成功安装铁核铝壳结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散回程柱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整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双保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双保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双保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排油体100、体壳110、体核120、调压体130、后油箱140、孔用弹性挡圈150、骨架密封圈160、深沟球轴承170、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80、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90、柱塞泵泵壳1100、第一O型密封圈1200、第二O型密封圈1300、防尘堵1400、滚针轴承1500、螺塞1600、导油螺管1700、定位销1800和座盖1900。
[0030]磁吸过滤机构200、排油滤芯210、磁棒220、磁棒架230、油通道240、滤芯挡圈250、密封平垫260和出油卜申270。
[0031]液位观测口300、调压阀400、直动式溢流阀410、第一组合垫圈420、溢流滤芯430和圆柱压缩弹簧440。
[0032]测压机构500、测压口510、压力表卜申520、第二组合垫圈530、压力表接口540、单向阀组件550和内螺纹圆柱销560。
[0033]直通螺栓600、转子组件700、配油盘710、缸体720、缸套730、弹簧座740、弹簧750、导杆760、钢球770、柱塞780、垫盘790、钢丝挡圈7100、推力球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油体(100)、磁吸过滤机构(200)、液位观测口(300)、调压阀(400)、测压机构(500)、直通螺栓(600)、转子组件(700)、调整螺丝(800)、密封件结构(900)和轴(1000),所述磁吸过滤机构(200)、液位观测口(300)、调压阀(400)和测压机构(500)与排油体(100)连接,所述磁吸过滤机构(200)设置于调压阀(400)前侧,所述测压机构(500)设置于调压阀(400)后侧,所述液位观测口(300)设置于调压阀(400)斜外侧,所述直通螺栓(600)与排油体(100)上端内部连接,所述转子组件(700)与排油体(100)内部连接,所述调整螺丝(800)与排油体(100)底部两侧连接,所述密封件结构(900)与排油体(100)内部连接,所述轴(1000)贯穿排油体(100)后与转子组件(700)连接;其中,所述排油体(100)包括:体壳(110)、体核(120)、调压体(130)、后油箱(140)、孔用弹性挡圈(150)、骨架密封圈(160)、深沟球轴承(170)、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80)、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90)、柱塞泵泵壳(1100)、第一O型密封圈(1200)、第二O型密封圈(1300)、防尘堵(1400)、滚针轴承(1500)、螺塞(1600)、导油螺管(1700)、定位销(1800)和座盖(1900),所述体核(120)与体壳(110)内侧连接,所述调压体(130)与体壳(110)和体核(120)下端连接,所述后油箱(140)与调压体(130)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150)、骨架密封圈(160)和深沟球轴承(170)与体核(120)和轴(1000)上部连接,所述体核(120)与转子组件(700)上部连接,所述孔用弹性挡圈(150)与骨架密封圈(160)连接,所述深沟球轴承(170)设置于骨架密封圈(160)下端,所述体壳(110)与柱塞泵泵壳(1100)连接,所述柱塞泵泵壳(1100)下部与座盖(1900)连接,所述座盖(1900)通过定位销(1800)与转子组件(700)下部连接,所述柱塞泵泵壳(1100)内侧通过滚针轴承(1500)与转子组件(700)连接,所述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80)与体壳(110)和柱塞泵泵壳(1100)连接,所述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90)与柱塞泵泵壳(1100)和座盖(1900)连接,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200)与体核(120)和柱塞泵泵壳(1100)中间连接,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1300)与柱塞泵泵壳(1100)、滚针轴承(1500)和座盖(1900)中间连接,所述防尘堵(1400)与柱塞泵泵壳(1100)连接,所述螺塞(1600)与直通螺栓(600)连接,所述导油螺管(1700)与螺塞(1600)和直通螺栓(600)内部连接,所述体壳(110)和调压体(130)为铝制材料,所述体核(120)为钢铁材料;所述密封件结构(900)包括:第一密封圈(910)、密封胶(920)、第二密封圈(930)、第三密封圈(940)、第四密封圈(950)、第五密封圈(960)、第六密封圈(970)和金属异形密封圈(980),所述第一密封圈(910)和密封胶(920)与调压体(130)和后油箱(140)中间低压油对接处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930)与体壳(110)和调压体(130)的缝隙端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940)与体壳(110)和体核(120)的缝隙端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圈(950)与体核(120)和调压体(130)的缝隙端连接,所述第五密封圈(960)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福高压泵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