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22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38
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包括:泵体、配油盘、泵壳、滚针轴承、缸体、柱塞组件、传动轴、斜盘结构、轴承和端盖,泵体通过螺钉与泵壳连接,配油盘设于泵体和泵壳中间,缸体通过滚针轴承与泵壳内部支撑连接,柱塞组件与缸体内孔连接,柱塞组件前端与斜盘结构压紧连接,传动轴与泵体内固定连接,传动轴与泵体、配油盘和缸体贯穿连接,斜盘结构与端盖连接,轴承与传动轴连接,端盖通过螺钉与泵壳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取消内部零件,改善了柱塞在往复行程中的自转状态,磨损更小,提高了油泵的寿命。采用了双弹簧组件的结构,减少孔壁对弹簧的磨损。对柱塞孔壁,进行改造,有效避开了对弹簧的刮擦。从而大大提高了弹簧的使用寿命。

Axial piston pump with improved plung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柱塞结构与柱塞泵的
,具体涉及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
技术介绍
目前在铁路轨道转辙系统运行的电液转辙机,采用的轴向柱塞泵,绝大部分是原来的小流量MCY14---1B改制而来,该油泵传动轴穿过固定在泵体内轴承、配油盘、铜缸体内花键、泵壳和固定在内壁的滚针轴承将泵体连接,而铜缸体由滚针轴承所支撑,形成一个组件:缸体的孔内有柱塞构件,斜盘组件被固定在油泵的后盖内后盖和泵壳连接完成整台油泵的总装。油泵通过传动轴带动缸体转动,柱塞由于斜盘的角度进行往复运动,改变缸内的容积来进行吸入和排出液体。目前该轴向柱塞泵中柱塞往复工作采用中心弹簧结构。中心弹簧结构顶住回程盘,回程盘托住滑圈而使滑圈拉动柱塞而实现。滑圈在运转的过程中易磨损后脱落,极易造成油泵的报废,导致液压系统停止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包括:泵体、配油盘、泵壳、滚针轴承、缸体、柱塞组件、传动轴、斜盘结构、轴承和端盖,所述泵体通过螺钉与泵壳连接,所述配油盘设于泵体和泵壳中间,所述缸体通过滚针轴承与泵壳内部支撑连接,所述柱塞组件与缸体内孔连接,所述柱塞组件前端与斜盘结构压紧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泵体内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泵体、配油盘和缸体贯穿连接,所述斜盘结构与端盖连接,所述轴承与传动轴连接,所述端盖通过螺钉与泵壳连接;>其中,柱塞组件包括:柱塞、柱塞孔、第一弹簧、第一导杆、钢球、第二导杆、第二弹簧、弹簧座和柱塞球,柱塞孔设于柱塞内部,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柱塞孔内壁顶端连接,第一导杆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钢球设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之间,第二导杆与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弹簧与弹簧座连接,弹簧座与缸体的孔内底部连接,柱塞球设于柱塞顶端,柱塞球半径为7mm~13mm。进一步,所述柱塞孔内通道的粗糙度为Ra0.4~0.8,所述柱塞孔的末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为喇叭形结构,所述开口的倒角外口与外壁距离为0.4mm~0.5mm,所述开口的倒角角度为15°~40°。进一步,所述斜盘结构包括:斜盘、推力轴承和转盘,所述推力轴承与斜盘上部连接,所述转盘一侧与推力轴承连接,所述转盘另一侧与柱塞组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取消内部零件,改善了柱塞在往复行程中的自转状态,磨损更小,提高了油泵的寿命。采用了双弹簧组件的结构,减少孔壁对弹簧的磨损。对柱塞孔壁,进行改造,有效避开了对弹簧的刮擦。从而大大提高了弹簧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斜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柱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泵体100、配油盘200、泵壳300、滚针轴承400和缸体500。柱塞组件600、柱塞610、柱塞孔620和开口621。第一弹簧630、第一导杆640、钢球650、第二导杆660、第二弹簧670、弹簧座680和柱塞球690。传动轴700、斜盘结构800、斜盘810、推力轴承820和转盘830、轴承900和端盖10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斜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柱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包括:泵体100、配油盘200、泵壳300、滚针轴承400、缸体500、柱塞组件600、传动轴700、斜盘结构800、轴承900和端盖1000,泵体100通过螺钉与泵壳300连接,配油盘200设于泵体100和泵壳300中间,缸体500通过滚针轴承400与泵壳300内部支撑连接,柱塞组件600与缸体500内孔连接,柱塞组件600前端与斜盘结构800压紧连接,传动轴700与泵体100内固定连接,传动轴700与泵体100、配油盘200和缸体500贯穿连接,斜盘结构800与端盖1000连接,轴承900与传动轴700连接,端盖1000通过螺钉与泵壳300连接。如图3所示,其中,柱塞组件600包括:柱塞610、柱塞孔620、第一弹簧630、第一导杆640、钢球650、第二导杆660、第二弹簧670、弹簧座680和柱塞球690,柱塞孔620设于柱塞610内部,第一弹簧630的一端与柱塞孔620内壁顶端连接,第一导杆640的一端与第一弹簧630的另一端连接,钢球650设于第一导杆640和第二导杆660之间,第二导杆660与第二弹簧670连接,第二弹簧670与弹簧座680连接,弹簧座680与缸体500的孔内底部连接,柱塞球690设于柱塞610顶端,柱塞球690半径为7mm~13mm。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散式弹簧柱塞结构,由两组弹簧组成,分别是第一弹簧630和第二弹簧670,弹簧行程中段,依靠第一导杆640和第二导杆660保护,有效的避免了第一弹簧630和第二弹簧670直接与柱塞孔620的摩擦,极大延长了第一弹簧630和第二弹簧670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弹簧670在弹簧座680的孔内,使得缸体的吸油通道最大化。柱塞孔620内通道的粗糙度为Ra0.4~0.8,柱塞孔620的末端设有开口621,开口621为喇叭形结构,开口621的倒角外口与外壁距离为0.4mm~0.5mm,开口621的倒角角度为15°~40°。斜盘结构800包括:斜盘810、推力轴承820和转盘830,推力轴承820与斜盘810上部连接,转盘830一侧与推力轴承820连接,转盘830另一侧与柱塞组件600连接。由于90年代设计的油泵采用中心弹簧结构,中心弹簧顶住回程盘,回程盘托住滑圈而使滑圈拉动柱塞而实现滑圈在运转过程中易磨损脱落,极易造成油泵的报废,导致液压系统停止运行。本轴向柱塞泵取消中心弹簧结构,改变为每个柱塞单独有弹簧顶紧复位机构,其优点在于:由于取消了滑圈对柱塞的一拉力,彻底避免了滑圈在运转过程中磨损或脱落,而造成油泵的报废,导致液压系统停止运行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油泵的寿命。取消了中心弹簧、内外套、中心钢球、回程盘、滑圈等诸多零件,降低了生产运行的成本。同时该轴向柱塞泵的改良式柱塞结构受压部分,即柱塞球690的半径由传统的<6.5mm,改良为7mm~13mm,增加了和转盘830接触的轨迹面积,由此改善了柱塞在往复行程中的自转状态,磨损更小,产生的扭矩相应降低。由于柱塞组件的弹簧复位机构座落于柱塞孔620内,如在运行过程中一旦磨损导致弹簧断裂,对油泵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双弹簧组件的结构,在弹簧往复运行时,最容易和柱塞孔壁内相摩擦的中段部分,依靠双弹簧导杆大端的支撑,减少孔壁对弹簧的磨损。其二,对柱塞孔壁,通过磨加工提高了孔壁的粗糙度标准,柱塞孔620内通道的粗糙度从传统结构的R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00)、配油盘(200)、泵壳(300)、滚针轴承(400)、缸体(500)、柱塞组件(600)、传动轴(700)、斜盘结构(800)、轴承(900)和端盖(1000),所述泵体(100)通过螺钉与泵壳(300)连接,所述配油盘(200)设于泵体(100)和泵壳(300)中间,所述缸体(500)通过滚针轴承(400)与泵壳(300)内部支撑连接,所述柱塞组件(600)与缸体(500)内孔连接,所述柱塞组件(600)前端与斜盘结构(800)压紧连接,所述传动轴(700)与泵体(100)内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700)与泵体(100)、配油盘(200)和缸体(500)贯穿连接,所述斜盘结构(800)与端盖(1000)连接,所述轴承(900)与传动轴(700)连接,所述端盖(1000)通过螺钉与泵壳(300)连接;/n其中,所述柱塞组件(600)包括:柱塞(610)、柱塞孔(620)、第一弹簧(630)、第一导杆(640)、钢球(650)、第二导杆(660)、第二弹簧(670)、弹簧座(680)和柱塞球(690),所述柱塞孔(620)设于柱塞(610)内部,所述第一弹簧(630)的一端与柱塞孔(620)内壁顶端连接,所述第一导杆(640)的一端与第一弹簧(6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钢球(650)设于第一导杆(640)和第二导杆(660)之间,所述第二导杆(660)与第二弹簧(670)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70)与弹簧座(680)连接,所述弹簧座(680)与缸体(500)的孔内底部连接,所述柱塞球(690)设于柱塞(610)顶端,所述柱塞球(690)半径为7mm~13mm。/n...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良式柱塞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00)、配油盘(200)、泵壳(300)、滚针轴承(400)、缸体(500)、柱塞组件(600)、传动轴(700)、斜盘结构(800)、轴承(900)和端盖(1000),所述泵体(100)通过螺钉与泵壳(300)连接,所述配油盘(200)设于泵体(100)和泵壳(300)中间,所述缸体(500)通过滚针轴承(400)与泵壳(300)内部支撑连接,所述柱塞组件(600)与缸体(500)内孔连接,所述柱塞组件(600)前端与斜盘结构(800)压紧连接,所述传动轴(700)与泵体(100)内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700)与泵体(100)、配油盘(200)和缸体(500)贯穿连接,所述斜盘结构(800)与端盖(1000)连接,所述轴承(900)与传动轴(700)连接,所述端盖(1000)通过螺钉与泵壳(300)连接;
其中,所述柱塞组件(600)包括:柱塞(610)、柱塞孔(620)、第一弹簧(630)、第一导杆(640)、钢球(650)、第二导杆(660)、第二弹簧(670)、弹簧座(680)和柱塞球(690),所述柱塞孔(620)设于柱塞(610)内部,所述第一弹簧(6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福高压泵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