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种基础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869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多种基础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由轮对组成、侧架组成、橡胶堆、摇枕组成、基础制动装置、滚动轴承装置、轮对径向装置、中央悬挂装置和弹性旁承组成构成,轮对径向装置由一对U形副构架构成,副构架上设置四组防脱安装座,各连接圆销上方、防脱安装座中安装用于防脱螺栓、螺母、垫圈和开口销;副构架的结构臂为凹形实心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计摇枕腹部制动装置组装孔,提高了摇枕的适应性,实现轻量化;副构架部位采用变截面实心设计满足各型制动装置配装间隙要求,运用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结构不仅保证转向架低动力、低磨耗以及优良的曲线通过能力等特点,也保证了转向架可安装不同的基础制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多种基础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运输装置设计制造领域,尤其属于铁路车辆转向架结构设计与制造,涉及铁路货车转向架与基础制动装置的匹配设计,具体是一种适应多种基础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内、外货车市场需求,客户对转向架结构和性能要求逐步提高,大多客户都需求低动力、低磨耗和配装集成制动装置的转向架,而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可满足其要求。但由于副构架式转向架结构的限制,现有转向架的基础制动装置布置较为单一,特别是副构架结构型式和摇枕鱼腹组装孔的结构不能满足基础制动装置多样性设计要求,不能适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适应多种基础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由于受轮对径向装置结构限制导致转向架基础制动方式单一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适应多种基础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由轮对组成、侧架组成、橡胶堆、摇枕组成、基础制动装置、滚动轴承装置、轮对径向装置、中央悬挂装置和弹性旁承组成构成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轮对径向装置由一对U形副构架通过两交叉布置的连接杆通过连接圆销铰接构成,在副构架上连接圆销铰接位置上方设置四组防脱安装座,各连接圆销上方、防脱安装座中安装用于防止连接圆销跳脱的防脱螺栓、螺母、垫圈和开口销。
[0007]所述的副构架的两个连接杆安装孔之间的结构臂为凹形实心结构。
[0008]所述摇枕组成为横向鱼腹形状,摇枕内腔筋板上的组装孔为梯形孔。
[0009]所述基础制动装置是TMX型集成制动装置、单缸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或双缸对推式型集成制动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包括中轮对径向装置、摇枕、轮对径向装置,采用连接园销防脱结构及其配套的防脱装置。转向架落成时,采用两个副构架、两个连接杆和四个连接园销以及相应的防脱装置形成轮对径向装置,使转向架具有优良的曲线通过能力;摇枕鱼腹上设置两个对称的梯形孔及改进鱼腹外形结构,方便轮对径向装置连接杆和基础制动装置的安装;副构架连接园销安装孔两侧设置防脱安装座,防止转向架运行时连接杆园销丢失。
[0011]本专利技术轮对径向装置中的连接杆与摇枕之间通过改进摇枕侧面鱼腹和内腔结构,设置了适应连接杆组装的空间结构,防止连接杆与摇枕在承载弹簧压死时的干涉;轮对径向装置中副构架与基础制动装置之间通过改进副构架两个连接杆安装孔之间的结构,满足
不同形式的基础制动装置的组装;轮对径向装置中副构架连接杆安装孔上部设置圆销防脱安装座,允许连接杆圆销有一定的窜动量但能防止圆销丢失。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轮对径向装置中副构架结构和摇枕鱼腹组装孔的结构,解决了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的基础制动装置结构的单一性的问题。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特点:
[0014]本专利技术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通过优化设计摇枕腹部制动装置组装孔,在满足各主型制动装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摇枕的适应性,同时实现轻量化等设计;U形副构架横向梁部位采用变截面设计满足各型制动装置配装间隙要求,并保证了该件的运用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结构不仅保证转向架低动力、低磨耗以及优良的曲线通过能力等特点,也保证了转向架可安装不同的基础制动装置,满足客户需求;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摇枕、副构架铸造成型后便于清砂,适应能力强,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轨距和轴重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提高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对车体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现有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为现有的轮对径向装置示意图。
[0018]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轮对径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5是图4中圆圈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6是图4中圆圈部分截面放大示意图。
[0021]附图7为现有的副构架组成图。
[0022]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副构架组成图。
[0023]附图9为现有的摇枕组成示意图。
[0024]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摇枕组成示意图。
[0025]附图11为配装TMX型集成制动装置的转向架示意图。
[0026]附图12为配装单缸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的转向架示意图。
[0027]附图13为配装双缸对推式型集成制动装置的转向架示意图。
[0028]图中,1—轮对组成,2—侧架组成,3—橡胶堆,4—摇枕组成,5—基础制动装置,6—滚动轴承装置,7—轮对径向装置,8—中央悬挂装置,9—弹性旁承,10—副构架组成,11—连接杆,12—连接圆销,13—防脱螺栓,14—螺母,15—防脱安装座,16—开口销,17—结构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结合附图。
[0031]附图1是现有一般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主要由轮对组成1、侧架组成2、橡胶堆3、摇枕组成4、基础制动装置5、滚动轴承装置6、轮对径向装置7、中央悬挂装置8和弹
性旁承组成9等部件组成。
[0032]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本结构,转向架的主要结构由轮对组成1、侧架组成2、橡胶堆3、摇枕组成4、基础制动装置5、滚动轴承装置6、轮对径向装置7、中央悬挂装置8和弹性旁承组成9等部件组成。
[0033]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中通过改进轮对径向装置7中的副构架10,使得副构架10与摇枕组成4和基础制动装置5具有合理的组装间隙,本专利技术副构架10具有防脱功能,防止连接杆园销12丢失。
[0034]本专利技术摇枕组成4中的摇枕的鱼腹结构设计组装孔同时满足连接杆11和基础制动装置5的安装。
[0035]附图3是原有的轮对径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轮对径向装置7示意图,本专利技术轮对径向装置7的副构架10结构型式和连接圆销12的防脱型式如图4、图5、图6所示。
[0037]本专利技术在副构架10连接杆11安装的连接圆销12位置设置防脱安装座15,轮对径向装置7组装完成后,通过在副构架10防脱安装座15上安装防脱螺栓13、螺母14、垫圈和开口销16,防止圆销12的丢失。
[0038]本专利技术在副构架10的两个连接杆安装孔之间将原来的箱型结构改为实心的“凹”型杆,既可以满足不同的基础制动装置的组装要求,也可以减轻副构架的自重。
[0039]附图7为原有的副构架组成10,其U型臂上连接杆安装孔间的结构为箱型铸造结构,且无连接圆销防脱安装座15。
[0040]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副构架组成10,其U型臂上连接杆11安装孔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多种基础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由轮对组成、侧架组成、橡胶堆、摇枕组成、基础制动装置、滚动轴承装置、轮对径向装置、中央悬挂装置和弹性旁承组成构成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径向装置由一对U形副构架通过两交叉布置的连接杆通过连接圆销铰接构成,在副构架上连接圆销铰接位置上方设置四组防脱安装座,各连接圆销上方、防脱安装座中安装用于防止连接圆销跳脱的防脱螺栓、螺母、垫圈和开口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贵祝笈李霞敬宣萱罗汉江张光才冯成礼张锐廖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