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61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该板簧本体材料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可选择玻璃纤维等其他材料),呈拱形单片式层状结构,板簧本体下表面中部设计成V型。构架两侧设置安装孔,橡胶限位器通过螺栓连接到构架,将板簧本体端部弯曲表面贴合上卡入橡胶限位器中的橡胶垫片的上表面。上下板簧本体采用反扣形式,并通过夹具固定来确保垂向力的传递和对横向位移的限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转向架一系悬挂的重量。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复合材料板簧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移释放空间变形,无须额外的端部连接装置,复合材料板簧的总体结构呈拱型,板簧总成的垂向刚度值恒定。板簧总成的垂向刚度值恒定。板簧总成的垂向刚度值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车辆的悬架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

技术介绍

[0002]自步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工业文明的进步,能源短缺危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人们开始对近百年的发展提出新要求。目前,由金属材料制造的传统结构列车应对诸如高原、沙漠、高温、高寒及高海拔等复杂多变的服役环境时的性能表现不尽人意,同时在新一代轨道列车的发展大趋势下,传统结构列车在提高速度和载重时遇到瓶颈,而且振动、冲击、阻力、噪音问题的解决难度不断加大,由此,新材料在制造轨道列车时被应用起来。
[0003]从20世纪下半叶起,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对轨道客车安全性、舒适性和绿色节能性的要求不断增高,在寻找传统材料的替代材料时,由于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比强度与刚度、隔热、耐疲劳、阻燃、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英国、日本、德国尝试将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列车的结构与非结构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虽然复合材料大量被应用在轨道车辆内部设施和装修材料等非承载结构零件中,但在承载结构件和大型结构件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其在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前景。
[0004]转向架作为铁路车辆的主要承载构件,为承受车身荷载和载重提供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轨道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对轨道的冲击力越大,由此迫切地希望实现列车轻量化尤其是列车转向架轻量化,从而可以减少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能耗以及对钢轨的损伤。传统的金属转向架一般非常厚重,致使转向架在车辆总质量中占比很大,造成了维护成本高、曲线运行能力差、噪声大以及不够节能环保等一系列问题。目前高铁上采用的金属钢弹簧的自重很大,且其刚度曲线如图1,载荷与位移呈正比,无法满足高速轨道列车进一步轻量化的要求。而且考虑到列车转向架与轴箱之间的空间狭小,目前常见的复合材料板簧大多需要具有额外的空间来释放变形产生的位移,难以在列车转向架上直接应用。
[0005]综上,一种既可以减小所占用的空间,又可以满足所需强度以实现列车转向架轻量化的复合材料板簧,对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了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该板簧使其在保持悬挂支撑功能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列车转向架一系悬挂的重量,同时能够减少板簧总成在转向架与轴箱之间所占用的垂向空间。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该板簧本体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呈拱形单片式层状结构,下表面中部设计成V型与金属底座相配合实现定位。在构架两端通过定位孔分别安装橡胶限位器,将端部橡胶垫片上表面设计成曲面,上板簧本体两端弯曲表面分别贴合于橡胶限位器中端面橡胶垫片的
上表面。上下板簧本体V型结构分别于夹具配合以反扣形式连接到一起,轴箱和构架与板簧本体之间加入垂向止挡缓冲,轴箱表面做成沉孔以固定挡板、垂向止挡与轴箱上侧钢弹簧,从而统一轴心来限制上下板簧本体的位移方向。轴箱两端采用凹槽结构,将端面橡胶垫片嵌入安装实现定位后,下板簧本体两端弯曲表面与橡胶垫片表面贴合。所述板簧本体的宽度方向与轴箱内的轮轴轴向方向和构架宽度方向相同,而板簧本体厚度方向与轮轴的轴向方向垂直。
[0008]作为优选,所述层状结构是由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单向预浸料制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层状结构是由各铺层叠加形成的,铺层沿板簧本体厚度方向对称铺设有多层,铺层角度分别为0
°
、45
°


45
°
三种,各角度铺层比例分别为3:1:1。
[0010]作为优选,上述的板簧本体上下表面至少均有3层0
°
铺层。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构架与橡胶限位器、夹具与挡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连接方式。
[0012]为满足列车运行对振动参数的要求,板簧总成垂向刚度值设定为1000N/mm,正负3%误差。
[0013]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利用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转向架一系悬挂的重量。
[0015]2、本专利技术利用复合材料板簧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移释放空间变形,无须额外的端部连接装置。
[0016]3、复合材料板簧的总体结构呈拱型,板簧总成的垂向刚度值恒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列车转向架结构图。
[0018]附图说明:1

转向架构架;2

轴箱;3

一系悬挂(板簧或钢弹簧);4

轮轴;5

车轮;6

二系悬挂(空气弹簧)。
[0019]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金属弹簧钢的刚度曲线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转向架用板簧的安装示意图。
[0021]附图说明:1

转向架构架;2

轴箱;3

一系悬挂(板簧或钢弹簧);7

橡胶限位器;8

橡胶垫片;9

夹具;10

垂向止挡;11

挡板;12

钢弹簧。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转向架用板簧的安装示意图。
[0023]附图说明:1

转向架构架;3

一系悬挂(板簧或钢弹簧);7

橡胶限位器;8

橡胶垫片;9

夹具;10

垂向止挡;11

挡板。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转向架用板簧的安装示意图。
[0025]附图说明:3

一系悬挂(板簧或钢弹簧);9

夹具;11

挡板。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转向架用板簧的安装示意图。
[0027]附图说明:2

轴箱;3

一系悬挂(板簧或钢弹簧);8

橡胶垫片;9

夹具;10

垂向止挡;11

挡板;12

钢弹簧。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转向架用板簧的方向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如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该板簧总成刚度值为1000N/mm,正负3%误差,总体结构呈拱型,上下复合材料板簧夹具采用螺栓连接。
[0031]本专利技术板簧的层状结构是由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单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簧本体材料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呈拱形单片式层状结构,板簧本体下表面中部为V型,构架两侧设置安装孔,橡胶限位器通过螺栓连接到构架,将板簧本体端部弯曲表面贴合上卡入限位器中的橡胶垫片的上表面,上下板簧本体采用反扣形式,并通过夹具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是由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单向预浸料制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用反扣结构复合材料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是由各铺层叠加形成的,铺层沿板簧本体厚度方向对称铺设有多层,铺层角度分别为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峰黄印远周殿买张旭彤刘兆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