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固定管板卧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52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固定管板卧式换热器包括外壳、支撑座、内壳、折流板,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内壳内部径向焊接有若干折流板,折流板轴向焊接若干传热管,传热管依次穿过左管板、右管板且与左管板、右管板形成密封焊接,内壳两端分别与左管板、右管板密封焊接构成流体C通道,内壳下壁焊接有第五接管,内壳上壁焊接有第六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内部采用传热管、折流板的模式,让流体C初步对流体B进行热交换;同时在内壳外部还有螺旋缠绕的承压软管,即流体A进一步对流体B的内壳外部进行热交换,复合式热交换,提高了整体热交换效果。提高了整体热交换效果。提高了整体热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固定管板卧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固定管板卧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换热器通常为单一热交换媒设计,也有第三种流体的结构设计,但是其保温和热交换效果并不佳。相关的设计可以参见中国专利201510934029.1、201920361969.X、202020989001.4等。本公司在2021年5月6日也申请了一款一种复合型立式换热器,专利号:202120940346.5,该立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对内部螺旋管需要固定,采用金属管则需要将弯管制作成螺旋管在对接、焊接固定等,工序仍然较多,在允许卧式换热器使用场所时,该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能满足更高效率的卧式热交换器,使被热交换的流体可被内、外复合式热交换流体,且能分别调节热交换温度等参数,更能满足快速、稳定、可靠的热交换效果;同时对内内部螺旋管的设计进一步简化,降低制作工艺强度,提高效率。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复合型固定管板卧式换热器包括外壳、支撑座、内壳、折流板,所述外壳底部焊接有至少两组支撑座,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为桶形结构,其内部径向焊接有若干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折流板轴向焊接若干传热管,传热管依次穿过左管板、右管板且与左管板、右管板形成密封焊接,内壳两端分别与左管板、右管板密封焊接构成流体C通道,内壳下壁焊接有第五接管,内壳上壁焊接有第六接管;左管板上焊接有左管箱,右管板上焊接有右管箱,左管箱上焊接有第三接管,右管箱上焊接有第四接管,第三接管、左管箱、左管板、传热管、右管板、右管箱、第四接管焊接构成流体B通道;内壳外壁设有承压软管,承压软管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承压软管、第二接管构成流体A通道。
[0008]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左管箱、右管箱外部密封焊接在外壳上,左管箱、右管箱、外壳、内壳之间构成换热媒空间。
[0009]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上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带有压力释放阀;拆下液位计,通过安装孔向换热媒空间内部加注换热媒(如油类、水、乙二醇、混合液等)。
[0010]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承压软管螺旋缠绕在内壳上,其两端分别套接在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内部,并通过喉箍固定。
[0011]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承压软管为内部带有钢丝的PVC增强软管。
[0012]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内部外表面均加工有若干条环形
防脱槽,条环形防脱槽与承压软管套接。起到很好的密封连接,不会脱落。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固定管板卧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产品内部采用传热管、折流板的模式,让流体C初步对流体B进行热交换;同时在内壳外部还有螺旋缠绕的承压软管,即流体A进一步对流体B的内壳外部进行热交换,复合式热交换,提高了整体热交换效果。
[0016]2、本技术产品流体A、流体C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温度来调整对流体B的热交换效果,比传统单一的热交换模式更方便调节操作。
[0017]3、本技术产品螺旋管所在的换热媒空间内加注有换热媒,且外壳外部可贴敷有保温层,系统温度波动较小,热交换、保温效果好。
[0018]4、本技术产品外壳上设置有液位计,可直观了解热换媒的存储量;同时液位计上有压力释放阀,保证系统在热交换时的安全性。
[0019]5、本技术产品整体为卧式结构设计,承压软管可采用如带有钢丝的PVC增强软管,直接与A流体的接管通过防脱槽、喉箍进行密封套接,内壳可承载承压软管重量,无需再焊接固定。采用软管结构,避免了传统的直线形金属管制作成螺旋管、加长对接焊、再与内壳焊接、接管焊接等复杂工艺。
[0020]6、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和推广,复合型热交换方式降低了传统热交换缓慢和温度波动大的问题,提高了热交换的准确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右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局部剖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a向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b

b剖视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半剖视图;
[0028]图8为本技术承压软管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M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0]其中,1、液位计,2、外壳,3、第三接管,4、第二接管,5、支撑座,6、第五接管,7、第四接管,8、第一接管,9、第六接管,10、左管箱,11、右管箱,12、承压软管,13、内壳,14、折流板,15、左管板,16、右管板,17、传热管,18、换热媒空间,19、喉箍,20、防脱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
[0033]如图1

7所示,内壳13为桶形结构,其内部径向焊接有若干折流板14、轴向焊接若干传热管17。传热管17穿过左管板15、右管板16密封焊接,内壳13两端分别与左管板15、右管板16密封焊接构成流体C通道,即流体C从第五接管6进入到流体C通道后再经过若干折流板14,最后再从第六接管9流出。
[0034]第三接管3、左管箱10、左管板15、传热管17、右管板16、右管箱11、第四接管7焊接构成流体B通道,即流体B从第三接管3进入到左管箱10、左管板15的空间内,再从传热管17内部流到右管板16、右管箱11的空间内,最后再从第四接管7流出。
[0035]第一接管8、承压软管12、第二接管4构成流体A通道,即流体A从第一接管8进入,经过承压软管12后,再从第二接管4流出。
[0036]左管箱10、右管箱11外部密封焊接有外壳2,左管箱10、右管箱11、外壳2、内壳13之间构成换热媒空间18,外壳2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上安装有液位计1,安装孔和液位计1重合,图中没有进行标注,液位计1带有压力释放阀;拆下液位计1,可从该处向换热媒空间内部加注换热媒(如油类、水、乙二醇、混合液等)。
[0037]承压软管12螺旋缠绕在内壳13上,其两端分别套接在第一接管8、第二接管4内部,承压软管12可选内部带有钢丝的PVC增强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固定管板卧式换热器,包括外壳(2)、支撑座(5)、内壳(13)、折流板(14),所述外壳(2)底部焊接有至少两组支撑座(5),外壳(2)内部设置有内壳(13),所述内壳(13)为桶形结构,其内部径向焊接有若干折流板(14),其特征在于:折流板(14)轴向焊接若干传热管(17),传热管(17)依次穿过左管板(15)、右管板(16)且与左管板(15)、右管板(16)形成密封焊接,内壳(13)两端分别与左管板(15)、右管板(16)密封焊接构成流体C通道,内壳(13)下壁焊接有第五接管(6),内壳(13)上壁焊接有第六接管(9);左管板(15)上焊接有左管箱(10),右管板(16)上焊接有右管箱(11),左管箱(10)上焊接有第三接管(3),右管箱(11)上焊接有第四接管(7),第三接管(3)、左管箱(10)、左管板(15)、传热管(17)、右管板(16)、右管箱(11)、第四接管(7)焊接构成流体B通道;内壳(13)外壁设有承压软管(12),承压软管(12)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接管(8)和第二接管(4),第一接管(8)、承压软管(12)、第二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富孙成友唐友亮陈华光茆长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诺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