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47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及其施工工艺,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排水设施包括地下建筑隔墙、主排水结构和副排水结构,主排水结构与地下建筑隔墙上的第三溢流孔相连通,其顶部的主排水槽开设有第一溢流孔,其内腔设有过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双通道的排水结构设计,平时只有主排水结构参与排水,在汛期、主排水结构发生堵塞或暴雨来临时,副排水结构辅助排水,增大排水流量,减缓了主排水结构面临的排水压力;同时,主排水结构的内部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有过滤结构,可以将日常的杂物进行过滤,从而避免整个排水设施均发生堵塞,即使发生堵塞也便于清理,清洁成本低。清洁成本低。清洁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0003]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排水结构是整个地下建筑的重中之重,其关系着整个地下建筑在雨天中能否及时将倒灌的雨水及时排出,保障地下建筑中人员的人身和经济财产安全,然而现有的地下建筑多为单通道排水结构,且排水流量是固定的,且在地下建筑中雨水经常会裹挟着外界或建筑中的杂物,堵塞整个排水设施,然而现有的排水设施不易清理,不利于使用者使用。
[0004]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1470394.4,申请日为2020年7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该申请案中的防渗漏结构具体包括底层和侧墙,所述底层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防水工布层,所述防水工布层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防水卷材层,所述防水卷材层上方固定连接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上方与侧墙靠近底层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泥砂浆保护层。
[0005]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991184.6,申请日为,2017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地下建筑外墙防排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该申请的外墙防排水构造包括防水构造和排水构造,所述防水构造包括第一道防水层和第二道防水层,所述排水构造包括渗排水层、渗排水管和多个抽水管,所述第一道防水层为平行于地下建筑外墙面并由聚苯板拼接而成的聚苯板防水层,所述聚苯板之间的接缝处嵌入止水条,第二道防水层为设置在地下建筑外墙面上的防水卷材层,所述渗排水层设置在第一道防水层和第二道防水层之间,渗排水层从下到上包括卵石层和中砂层,所述渗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卵石层的底端,所述抽水管垂直于所述渗排水管并与所述渗排水管相连通。
[0006]上述两个申请案中均考虑了对防水结构和防漏排水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应的结构,如第一个申请案中采用了导流槽和集水槽进行配合,第二个申请案中采用渗排水管和抽水管,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排水效果。但是,上述两个申请案的结构在实际施工使用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杂物堵塞整个导流槽或集水槽的问题,不易清理,后续难以保证建筑结构正常的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1.要解决的问题
[0008]针对现有排水系统在使用时,一方面排水系统的流量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排水系统管道容易受到杂物而堵塞,造成排水不畅,且清理困难,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及其施工工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建筑物的正常排水,且不易造成整个排水系统堵塞,即便发生堵塞,清洁也较为方便,迅速。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包括地下建筑隔墙、主排水结构、副排水结构和过滤结构,其中:
[0012]所述地下建筑隔墙为设置于地下建筑工程外侧的墙体结构,其一侧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三溢流孔;
[0013]所述主排水结构设置于地下建筑隔墙的一侧,其包括与地下建筑隔墙固定连接的主排水道,所述主排水道内开设有主排水槽,且其顶部设有下水结构;所述主排水槽上靠近地下建筑隔墙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三溢流孔相连通的第一溢流孔;
[0014]所述副排水结构设置于地下建筑隔墙的另一侧,其包括与地下建筑隔墙固定连接的副排水道,所述副排水道内开设有副排水槽,所述副排水槽上靠近地下建筑隔墙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三溢流孔相连通的第二溢流孔;
[0015]所述过滤结构可拆卸安装于主排水槽内。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安装架、滤架和滤网;所述安装架位于主排水道内腔,并与主排水道内壁固定相连,安装架两侧及顶部均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滤架;所述滤架一侧开设有滤孔,其内腔靠近滤孔一侧处安装有滤网。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结构的个数至少为2个,均间隔分布于主排水槽内,且过滤结构还包括依次设于其顶部的连接板和盖板,所述连接板一侧底部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与主排水道顶部上的定位孔卡合;所述盖板和连接板顶部两侧均对称设有向孔中心凹陷的下水孔,所述下水孔与滤孔相连通。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水结构包括设置于主排水道顶部的排水盖,所述排水盖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排水孔。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建筑隔墙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钢筋,所述混凝土层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砂浆层,该防水砂浆层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防水漆层。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排水道最外侧设有第二防水漆层,其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的底部依次设有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层、胶泥防水粘合层、混凝土垫层和粗砂滤水层。
[0021]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排水槽内腔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架,且主排水槽内腔两侧设有与排水盖、盖板和支撑架相适配的支撑槽。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排水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导向板与加强筋均为倾斜设置。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步骤一:在对地下建筑隔墙进行建设前,在地下建筑隔墙的两侧挖掘排水沟,该排
水沟与外界排水设施或排水管相连通;在地下建筑隔墙进行浇筑前预先使用模板开设第三溢流孔;
[0025]步骤二:夯实排水沟的表面及其内壁,使用的夯土密度保持一致;
[0026]步骤三:对排水沟的内腔做一次防水处理;
[0027]步骤四:对排水沟的内腔做二次防水处理;
[0028]步骤五:待主排水道和副排水结构干透之后,确定过滤结构铺设间隔,安装过滤结构和下水结构;
[0029]步骤六:将通过焊接固定的盖板、连接板、滤架和滤网嵌入通孔的内腔中,完成施工。
[0030]更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所述排水沟的长度与地下建筑隔墙相适配;步骤二中,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夯实;步骤三中,在排水沟的内腔中预先分层置入粗砂滤水层、混凝土垫层和胶泥防水粘合层,使用平板振动器分别对粗砂滤水层、混凝土垫层和胶泥防水粘合层进行夯实,且粗砂滤水层和混凝土垫层厚度及密实度均匀一致;步骤四中,在经过夯实的胶泥防水粘合层的表面铺设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层,使得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层与胶泥防水粘合层紧密贴合,并且在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层的顶部铺设混凝土基层并且在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建筑隔墙(1)、主排水结构(2)、副排水结构(3)和过滤结构(5),其中:所述地下建筑隔墙(1)为设置于地下建筑工程外侧的墙体结构,其一侧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三溢流孔(10);所述主排水结构(2)设置于地下建筑隔墙(1)的一侧,其包括与地下建筑隔墙(1)固定连接的主排水道(21),所述主排水道(21)内开设有主排水槽(22),且其顶部设有下水结构(4);所述主排水槽(22)上靠近地下建筑隔墙(1)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三溢流孔(10)相连通的第一溢流孔(23);所述副排水结构(3)设置于地下建筑隔墙(1)的另一侧,其包括与地下建筑隔墙(1)固定连接的副排水道(31),所述副排水道(31)内开设有副排水槽(32),所述副排水槽(32)上靠近地下建筑隔墙(1)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三溢流孔(10)相连通的第二溢流孔(33);所述过滤结构(5)可拆卸安装于主排水槽(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5)包括安装架(51)、滤架(53)和滤网(58);所述安装架(51)位于主排水道(21)内腔,并与主排水道(21)内壁固定相连,安装架(51)两侧及顶部均开设有通孔(52),该通孔(5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滤架(53);所述滤架(53)一侧开设有滤孔(54),其内腔靠近滤孔(54)一侧处安装有滤网(5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5)的个数至少为2个,均间隔分布于主排水槽(22)内,且过滤结构(5)还包括依次设于其顶部的连接板(55)和盖板(56),所述连接板(55)一侧底部设有定位柱(59),该定位柱(9)与主排水道(21)顶部上的定位孔(9)卡合;所述盖板(56)和连接板(55)顶部两侧均对称设有向孔中心凹陷的下水孔(57),所述下水孔(57)与滤孔(54)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结构(4)包括设置于主排水道(21)顶部的排水盖(41),所述排水盖(4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排水孔(42)。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建筑隔墙(1)包括混凝土层(11),所述混凝土层(1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钢筋(12),所述混凝土层(11)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砂浆层(13),该防水砂浆层(13)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防水漆层(14)。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排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道(21)最外侧设有第二防水漆层(211),其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层(212);所述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强钱元弟孙涛张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