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38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铜粉环。底板内侧面上依次焊接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降低了热源到顶板的接触热阻,还有利于让冷却介质更快地流动,从而使得热量能更快地到顶板进行散热。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结构牢固。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密封,使得注液口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0001]本技术涉及均温板
,尤其是指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通常使用铜箔或石墨进行散热,但是随着一些电子设备的功能愈发强大,其对其散热性能要求更高,铜箔或石墨散热的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通过一些均温板进行散热,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均温板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缺点,从而致使其散热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此外,传统的均温板在冷却介质注入完成后会留有一个注液尾管,然而注液尾管会给安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不但散热效果好,而且密封后无注液尾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铜的顶板和底板;底板,焊接结合于顶板;所述底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一真空腔;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一注液口连通真空腔;真空腔内注有冷却介质;注液口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该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
[0007]底板内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其中,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
[0008]铜柱,该铜柱一端扩散焊于底板;铜柱另一端扩散焊于顶板;铜柱上套设有铜粉环。
[0009]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的边缘焊接在一起。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焊接于所述底板和铜柱上。
[0011]优选地,所述注液管的长度介于0.5

1cm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均温板的厚度介于2

3cm。
[0013]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或者乙醇。
[0014]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外表面镀有镍保护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均温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安装孔。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所述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铜粉环。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有真空腔。底板内侧面上依次焊接有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降低了热源到顶板的接触热阻。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有利于让冷却介质更快地流动,从而使得热量能更快地到顶板进行散热。
[0017]顶板、底板、第一铜网、第二铜网、铜柱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结
构非常的牢固。
[0018]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密封,使得注液口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注液口未封闭时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识说明:
[0026]10、均温板
ꢀꢀꢀ
11、顶板
ꢀꢀꢀ
12、安装孔
[0027]20、底板
ꢀꢀꢀꢀꢀ
21、凹槽
ꢀꢀꢀ
22、真空腔
[0028]23、注液口
ꢀꢀꢀ
24、注液管 25、第一铜网
[0029]26、第二铜网 27、铜柱
ꢀꢀꢀ
28、铜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
[0031]其中,通过在均温板10的真空腔22设置第一铜网25和第二铜网26,降低了热源到散热面的接触热阻。第一铜网25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26的网孔,有利于降低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流动的阻力,从而让热量更快地传递到顶板11进行散热。注液管24折弯将所述注液口23封闭,使得注液口23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
[0032]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包括铜的顶板11和底板20;底板20,焊接结合于顶板11;所述底板20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凹槽21;该凹槽21与所述顶板11之间形成一真空腔22;所述凹槽21上设置有一注液口23连通真空腔22;真空腔22内注有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注液口23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24;该注液管24折弯将所述注液口23封闭;底板20内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铜网25和第二铜网26;其中,第一铜网25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26的网孔;铜柱27,该铜柱27一端扩散焊于底板20;铜柱27另一端扩散焊于顶板11;铜柱27上套设有铜粉环28。优选地,顶板11为散热板;底板20为吸热板。顶板11和底板20之间形成有真空腔22。底板20内侧面上依次焊接有第一铜网25、第二铜网26,降低了热源到顶板11的接触热阻。第一铜网25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26的网孔,有利于让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更快地流动,从而让热量更快地传递到顶板11进行散热。顶板11、底板20、第一铜网25、第二铜网26、铜柱27都是采用焊接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结构非常的牢固。注液口23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24。注液管24折弯将所述注液口23封闭,这种工艺巧妙地利用了注液管24自身结构折叠而将真空腔22密封,使得注液口23成为一种无尾封口的结构。铜粉环28优选为为铜粉烧结的环结构。第一铜网25、第二铜网26、铜柱27设置在真空腔22内。
[0033]工作原理:底板20与发热源接触的一端的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汽化吸热,带走发热源的热量,汽化后的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在真空腔22流向顶板11与较低温度的结构接触的一端,并且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在顶板11与较低温度的结构接触的一端液化放热,之后液化后的冷却介质(图示未标出)从铜粉环28流向与发热源接触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实现散热作用。
[0034]优选地,所述底板20和顶板11的边缘焊接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底板20和顶板11的边缘是指真空腔22外围以外的边缘。底板20和顶板11的边缘焊接为一个整体,结构强度大,不会能承受很大的内部压力,质量好。
[0035]优选地,所述第一铜网25和第二铜网26焊接于所述底板20和铜柱27上,有利于导热,能提高散热的效果。同时,铜柱27能提供支撑,还能让底板20和顶板11连接得更加牢固。
[0036]优选地,所述注液管24的长度介于0.5

1cm之间,有利于将注液管24挤压折弯,从而保证真空腔22的密封性,不会漏液。
[0037]优选地,所述均温板10的厚度介于2

3c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的顶板和底板;底板,焊接结合于顶板;所述底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一真空腔;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一注液口连通真空腔;真空腔内注有冷却介质;注液口为冲压形成的注液管;该注液管折弯将所述注液口封闭;底板内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铜网和第二铜网;其中,第一铜网的网孔小于第二铜网的网孔;铜柱,该铜柱一端扩散焊于底板;铜柱另一端扩散焊于顶板;铜柱上套设有铜粉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顶板的边缘焊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尾封口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睿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