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肠胞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717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肝肠胞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取EHP阳性组织,提取核酸,用pMD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肝肠胞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检测领域,具体是肝肠胞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一种可感染多种真核生物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2009年在泰国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中被首次发现分离而命名,其全名为“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属于微孢子虫科、肠胞虫属。
[0003]EHP易感染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2013年EHP在国内首次发现,据报道,EHP侵染对虾肝胰腺部位,感染了肝肠胞虫的对虾一般不像白斑综合征(WSD)、黄头病(YHD)造成的急性肝胰腺坏死出现急性、大规模死亡现象,感染EHP的对虾表现摄食正常,但体色、胃、肠均明显异常,体色发白、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严重的出现肝胰腺萎缩,个别凡纳滨对虾会出现白便,该病在早期难以发现,往往再养殖30~45d以上才发现生长缓慢、不长个的现象,极易造成饲料损耗,给养殖户的生产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0004]EHP的感染途径较广,可通过受精卵和虾苗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养殖水体水平传播。切断感染途径能有效防止感染,通过对亲虾与虾苗的检疫,能及早发现病原,防止感染健康虾苗,从而保障对虾养殖行业的根本利益。
[0005]目前,EHP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PCR或套式PCR方法,《SCT 7232

2020虾肝肠胞虫病诊断规程》规定了一种虾肝肠胞虫的套式PCR检测方法,这种方法耗时长、检出限高,对于早期感染或者潜伏感染的检出率较低,而且这种方法只能进行定性检测,不能分析肝肠胞虫的感染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肝肠胞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肝肠胞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采取EHP阳性组织,提取核酸,用常规PCR扩增获取目的产物主要是SSU rDNA这一段序列,用pMD8

T载体在E.coli DH5α中克隆,克隆片段后进行生物测序,验证正确后经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检测质粒浓度后换算成拷贝数1.0
×
10
12
copies/μL,将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使用;
[0010]S2.QPCR采用SYBR染料法进行,扩增程序为95℃30s,95℃5s、60℃20s,40个循环,在60℃结束时收集荧光信号,扩增完成后测定产物的溶解曲线;
[0011]S3.标准曲线建立:将构建好的标准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得到1.0
×
103—1.0
×
108copies/μL共6个梯度建立的标准曲线,每个梯度3个平行,通过扩增效率E在90%—110%,相关系数R2≥0.99,来判断标准曲线的质量;
[0012]S4.样品进行检测时,提取样品核酸,检测DNA浓度后和标准品一起进行QPCR实验,
最后根据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后,将检测样品的Ct值代入标准曲线,得到样品的总体拷贝数,在除以样品的核酸浓度得到样品每ng DNA含有的EHP病毒拷贝数。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S1中,采用软件按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原则,在EHP

SSU rD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多组特异性的扩增引物,经软件分析比较并适当修改优化获得三组评价较理想的引物,并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验证特异性后合成。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S1中,提取质粒pMD8

T

SSUEHP,测定其浓度并转换为拷贝数,并以10倍梯度稀释至1.0
×
103~1.0
×
108拷贝/μL作为标准品,

20℃保存备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S1中,EHP扩增产物可以连接到pUC57、pUC58等克隆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质粒。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S1中,可以采用FAM、Cy5、ROX、HEX等染料法,或者采用MGB探针法、FRET探针法、分子信标探针法、Amplifluor引物法、LUX引物法等。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该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耗时较短、通用性强、灵敏度较高、可重复多次使用且易于操作等优点,满足临床上对EHP快速定量检测的需求的同时,且能提高EHP低感染水平如早期感染或潜伏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对于控制该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现有技术,更加经济实惠,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3中标准品溶液的荧光信号;
[0020]图2是实施例3中标准品溶液的溶解曲线;
[0021]图3是实施例3中阴性对照的荧光信号;
[0022]图4是实施例3中阴性对照的溶解曲线;
[0023]图5是实施例3中空白对照的荧光信号;
[0024]图6是实施例3中空白对照的溶解曲线;
[0025]图7是实施例3中根据标准品溶液作出的标准曲线;
[0026]图8是实施例3中标准品DNA为20拷贝/反应时的荧光信号;
[0027]图9是实施例3中标准品DNA为20拷贝/反应时的溶解曲线;
[0028]图10是实施例3中标准品DNA为2拷贝/反应时的荧光信号;
[0029]图11是实施例3中标准品DNA为2拷贝/反应时的溶解曲线;
[0030]图12是实施例4中待测样品的荧光信号;
[0031]图13是实施例4中待测样品的溶解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例1:
[0033]采用PrimerExpress软件按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原则,在EHP

SSU rD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多组特异性的扩增引物,经Oligo软件分析比较并适当修改优化获得三组评价较理想的引物(如下表),并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验证特异性后合成。
[0034][0035]用常规PCR扩增获取目的产物主要是SSU rDNA这一段序列。
[0036]实施例2:
[0037]阳性组织病原核酸的提取及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0038]采取EHP阳性组织,提取基因组DNA,最后加50~100μL洗脱缓冲液溶解DNA,置于

20℃保存备用。
[0039]以EHP阳性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灭菌ddH2O为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参考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
[0040]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与pMD8

T连接,制备重组质粒pMD8

T

SSUEHP,转化到Ecoli.DH5α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肠胞虫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取EHP阳性组织,提取核酸,用常规PCR扩增获取目的产物,主要是SSU rDNA这一段序列,将PCR扩增产物连接到pMD8

T载体上,制备成重组质粒pMD8

T

SSUEHP,将重组质粒pMD8

T

SSUEHP在E.coli DH5α中克隆,E.coli DH5α进行生物测序,验证正确后经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检测质粒浓度后换算成拷贝数copies/μL,将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储备液使用;S2.QPCR采用SYBR染料法进行,扩增程序为95℃30s,95℃5s、60℃20s,40个循环,在每个循环60℃结束时收集荧光信号,扩增完成后测定产物的溶解曲线;S3.标准曲线建立:将构建好的标准品储备液进行适当稀释,得到1.0
×
103~1.0
×
108copies/μL共6个梯度建立的标准曲线,每个梯度3个平行,通过扩增效率E在90%—110%,相关系数R2≥0.99,来判断标准曲线的质量;S4.进行检测时,提取样品核酸,检测DNA浓度和纯度后与标准品溶液一起进行QPCR实验,根据标准品建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增光邱梅牟潜邢闪闪赵久莲杨淑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菲优特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