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白绢病生防菌荧光假单胞杆菌HT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93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黄连白绢病生防菌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HT1,所述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HT1于2021年7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2021901;还公开了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针对黄连白绢病从黄连根际土壤中筛选并得到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HT1,可被用于防治黄连白绢病,为黄连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可减少黄连种植过程中的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并且具有防效时间长、无毒、无害等优点,可为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连白绢病生防菌荧光假单胞杆菌HT1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黄连白绢病生防菌荧光假单胞杆菌 HT1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广泛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黄连常用作糖尿病降糖和抗肿瘤,最新研究还表明,黄连解毒汤中的活性物质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病毒肺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黄连的主产区之一,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连续多年栽培,导致利川、石柱等地黄连病害发生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其中黄连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病害,在每年的5

9月份,气温高于28℃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严重。黄连白绢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目前还没有登记用于黄连白绢病防治的药剂,借鉴登记于防治其他作物白绢病的药剂存在安全风险。
[0003]细菌是根际土壤中含量最高的生物,而细菌分泌的挥发性物质(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种植物和细菌不直接接触互作的重要信号。许多研究表明,土壤中多种细菌能改善植物生长、增强植物免疫能力和作为生防菌剂抵抗病原菌侵染。近年来,能产生强抗菌活性的挥发性物质拮抗细菌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中。因此,筛选拮抗微生物代替化学药剂防治黄连白绢病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黄连白绢病生防菌荧光假单胞杆菌HT1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首次针对黄连白绢病从黄连根际土壤中筛选并得到了一株荧光假单孢杆菌,该菌株通过挥发性代谢产物抑制白绢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白绢病在黄连上的发生。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HT1,所述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HT1于2021年7月19 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M2021901。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荧光假单胞杆菌HT1在制备防治黄连白绢病的药物或生防菌剂中的应用。
[0007]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含有荧光假单胞杆菌HT1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所述挥发性代谢产物可抑制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和黄连白绢病菌菌核萌发,所述挥发性代谢产物还可抑制黄连白绢病菌的致病力。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生防菌剂中含有荧光假单胞杆菌HT1,所述荧光假单胞杆菌 HT1可抑制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生防菌剂为荧光假单胞杆菌HT1的发酵液,所述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荧光假单胞杆菌HT1接种于NA培养基中,于28℃、150r/min 条件下振荡培养24h,然后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有效活菌浓度,并将其调整至107cfu/mL,即得生防菌剂HT1菌
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次针对黄连白绢病从黄连根际土壤中筛选并得到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HT1,荧光假单胞杆菌HT1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达62%,其挥发性代谢产物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6%,对黄连白绢病菌菌核萌发抑制率高达92%,对黄连白绢病菌致病力抑制率为92%,在盆栽试验中对黄连白绢的防治效果达 69.02%,因此其可被用于防治黄连白绢病,为黄连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可减少黄连种植过程中的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并且具有防效时间长、无毒、无害等优点,可为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的HT1的平板;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HT1的生物学鉴定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HT1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HT1的挥发性代谢产物(VOCs)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HT1的挥发性代谢产物(VOCs)对黄连白绢病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HT1的挥发性代谢产物(VOCs)对黄连白绢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8]实施例:
[0019]本实施例采集了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箭竹溪黄连种植基地不同黄连种植地块5

10cm深处的根际土壤,分装标记后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分离细菌。分离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称取风干根际土壤样品5g加入45mL无菌水中,150r/min下于摇床振荡培养1h后,使用无菌纱布过滤得悬浮液并采用10 倍系列稀释法得到10
‑5‑
10
‑3倍稀释液,分别取50μL稀释液均匀涂布于NA平板上,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挑取颜色、光泽度、大小和类型不同的单菌落,划线纯化菌株,统一编号后转入于NA斜面培养基中于4℃短期保存,用终浓度为25%灭菌甘油保存,置于

80℃保存备用。
[0020]利用平板对峙法对黄连白绢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行筛选,具体方法如下:选取培养2d的黄连白绢病菌菌饼(5mm)置于PDA平板中央,在平板两边对称位置接种筛选所得不同细菌,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后,观察和测定抑菌效率,实验重复3次,筛选出抑菌效率最高的菌株,即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HT1,见附图1。
[0021]本实施例对上述获得的荧光假单胞杆菌HT1进行了生物学鉴定,见附图2,鉴定结果显示其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菌体大小长(2.0~3.2)μm
×
宽(0.5~1.0)μm,有鞭毛,无芽孢,菌落形态圆形,表面光滑,不透明。根据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和生物学特性鉴
定为P.fluorescens,于2021年7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1901,分类命名为P.fluorescens HT1。
[0022]本实施例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在PDA培养基平板正中央接种菌龄一致、直径5mm的黄连白绢病菌(来自利川箭竹溪)菌饼,在距离菌丝块相对两侧2.5 cm处接种菌株荧光假单胞杆菌HT1菌落,以未接菌株HT1的黄连白绢病菌为对照,重复3次,放置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测量抑菌带大小,见附图3,左图为对照,结果表明菌株HT1对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0023]本实施例采用二分皿对峙培养法,在二分皿的两边分别倒NA和PDA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在PD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黄连白绢病生防菌荧光假单胞杆菌HT1,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HT1于2021年7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M2021901。2.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连白绢病生防菌荧光假单胞杆菌HT1在制备防治黄连白绢病的药物或生防菌剂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含有荧光假单胞杆菌HT1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所述挥发性代谢产物可抑制黄连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和黄连白绢病菌菌核萌发,所述挥发性代谢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涛游景茂王帆帆郭杰郭晓亮段媛媛毛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