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80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涉及微球乳化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搅拌贴合内壁物料导致乳化不充分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反应仓包括有相通的上仓体和下仓体,上仓体和下仓体内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呈方形的搅拌框,搅拌框远离第一搅拌轴的侧壁上套设有与上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一气囊,第二搅拌轴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远离第二搅拌轴的端部沿下仓体侧壁的倾斜方向向上设置有斜杆,斜杆上套设有与下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二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将粘附在反应仓内侧壁的物料刮下,保障乳化效果的目的。障乳化效果的目的。障乳化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微球乳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左旋聚乳酸微球以微球形式存在,微球载体能够克服现有药物制剂的一些弊端,具有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长效缓释、增加药物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以及提高疗效等优点。目前药剂学上关于微球的定义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球形或类球形,一般制备成混悬剂供注射或口服用。微球粒径范围一般为1~500um,小的可以是几纳米,大的可达800um,其中粒径小于500nm的,通常又称为纳米球或纳米粒,属于胶体范畴。药物的微粒化制剂可采取乳化溶液挥发法制备。
[0003]此方法是将不相混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方式制成乳剂,内相溶剂挥发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微球。内分散相的溶剂必须在外连续相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在缓慢搅拌下,内分散相溶剂不断向外相扩散,转运至液面并挥发到空气中。萃取—挥发—萃取过程反复进行,使内分散相中载体材料析出形成囊膜,将药物包裹其中,直到微球完全固化为止。乳化设备主要是令物料在反应器及搅拌叶的狭窄间隙中高速运动,物料受到更强液力剪切,从而达到乳化、破碎的效果。
[0004]现有申请号为CN201921939308.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散度均匀的聚乳酸微球乳化机,主要涉及微球乳化机领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下壳体为倒圆锥形壳体;所述上壳体内安装有同轴的高速转轴,所述高速转轴的转速为600

1200r/min;所述下壳体内安装有同轴的均速转轴,所述均速转轴的转速为400

800r/min。所述均速转轴的底端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水平延伸,所述搅拌杆为2

4个且环绕均速转轴环形阵列,所述搅拌杆的上部设有竖直延伸的上梳齿,所述搅拌杆的下部设有2

4排下梳齿。
[000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搅拌过程中,粘附在机壳内侧壁上的物料难以被充分搅拌,影响整体乳化效果,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其具有处理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包括反应仓,所述反应仓包括有相通的上仓体和下仓体,所述下仓体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所述上仓体和下仓体内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分别由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呈方形的搅拌框,所述搅拌框远离第一搅拌轴的侧壁上套设有与上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搅拌轴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第二搅拌轴的端部沿下仓体侧壁的倾斜方向向上设置有斜杆,所述斜
杆上套设有与下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二气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与搅拌框和斜杆可拆卸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设置有包括子母面的魔术贴,所述第二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绕搅拌框和斜杆并由魔术贴固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圆周侧壁上沿其轴向均匀排布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搅拌支杆。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底部倾斜设置有斜向搅拌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搅拌轴的顶端沿水平方向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沿轴向均布排布有竖直延伸的第二搅拌支杆。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为柔性橡胶气囊。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6]1.通过搅拌框、第一气囊、斜杆和第二气囊的设置,在搅拌过程中,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与反应仓内壁充分贴合,随着搅拌框和斜杆的旋转将挂壁的物料刮下,从而使得乳化更加充分;
[0017]2.通过魔术贴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气囊与搅拌框、第二气囊与斜杆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
[0018]3.通过第一搅拌支杆和第二搅拌支杆的设置,使得物料在上仓体和下仓体间交替搅拌,进一步提高乳化充分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反应仓;2、第一搅拌轴;21、搅拌框;22、第一搅拌支杆;23、第一气囊;24、斜向搅拌板;25、第一旋转电机;3、第二搅拌轴;
[0021]31、横杆;32、第二搅拌支杆;33、安装杆;34、第二气囊;35、斜杆;36、第二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包括反应仓1,反应仓1包括有相通的上仓体和下仓体,上仓体呈圆柱形,下仓体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上仓体和下仓体内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搅拌轴2和第二搅拌轴3,第一搅拌轴2和第二搅拌轴3分别由第一旋转电机25和第二旋转电机36驱动,其中第一搅拌电机位于上仓体顶部,第二搅拌电机位于下仓体底部。
[0024]第一搅拌轴2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纵截面呈方形的搅拌框21,第一搅拌轴2贯穿搅拌框21的中心位置,搅拌框21远离第一搅拌轴2的侧壁上套设有与上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一气囊23。第二搅拌轴3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安装杆33,安装杆33远离第二搅拌轴3的端部沿下仓体侧壁的倾斜方向向上设置有斜杆35,斜杆35上套设有与下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二气囊34。第一气囊23和第二气囊34均为柔性橡胶气囊。
[0025]第一气囊23和第二气囊34分别与搅拌框21和斜杆35可拆卸连接。第一气囊23和第二气囊34均设置有包括子母面的魔术贴,两者分别绕搅拌框21和斜杆35可环绕一周,然后由气囊上魔术贴的子母面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搅拌框21的方形结构,当第一气囊23绕在搅拌框21的一侧竖向杆上后,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搅拌框21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防止第一气囊2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实现第一气囊23的固定安装。由于下仓体与上仓体的连接处存在拐点,套设在斜杆35上的第二气囊34顶部与上仓体与下仓体的拐点抵接,从而防止第二气囊34脱离斜杆35,实现第二气囊34的固定安装。当需要更换第一气囊23和第二气囊34时,令气囊与反应仓1内壁贴合,并且将气囊内的气压调整在合理范围。由于第一气囊23和第二气囊34的形变特性,使其能够适应反应仓1内壁的形状变化,及时清理挂壁的物料,保障乳化效果。
[0026]第一搅拌轴2的圆周侧壁上沿其轴向均匀排布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搅拌支杆22。第二搅拌轴3的顶端沿水平方向连接有横杆31,横杆31沿轴向均布排布有竖直延伸的第二搅拌支杆32。第一搅拌支杆22和第二搅拌支杆32使物料受到离心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包括反应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仓(1)包括有相通的上仓体和下仓体,所述下仓体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所述上仓体和下仓体内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搅拌轴(2)和第二搅拌轴(3),所述第一搅拌轴(2)和第二搅拌轴(3)分别由第一旋转电机(25)和第二旋转电机(36)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2)上设置有呈方形的搅拌框(21),所述搅拌框(21)远离第一搅拌轴(2)的侧壁上套设有与上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一气囊(23),所述第二搅拌轴(3)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安装杆(33),所述安装杆(33)远离第二搅拌轴(3)的端部沿下仓体侧壁的倾斜方向向上设置有斜杆(35),所述斜杆(35)上套设有与下仓体内侧壁贴合的第二气囊(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旋聚乳酸微球的乳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3)和第二气囊(34)分别与搅拌框(21)和斜杆(35)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楠金夏菲杨锐孙淋暂
申请(专利权)人:普丽妍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