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体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68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长时间连续涂敷荧光体墨、和即使在微小的单元构造的情况,也可以容易地以高准确度均匀地形成荧光体层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适合于该方法的墨涂敷装置和荧光体墨。在从喷头(53)喷出荧光体墨并同时在X方向上扫描时,也同时调整喷头(53)的Y方向的位置,以使喷头(54)沿着扫描线。作为荧光体墨,使用平均粒径为0.5~5微米的荧光体粉末,为在末端具有OH基的溶剂的萜品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戊烷丁二醇,苎烯等的混合溶剂,由纤维素分子内的羟乙基含有量在49%以上的乙基纤维素,或环氧乙烷系聚合物构成的粘合剂,还加上分散剂的物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形成荧光体层用的荧光体墨和荧光体涂敷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近年来,正急切地期待以高清晰度电视为主的高品位、大画面的电视,在称为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lasmaDisplay Panel,以下记作PDP)的各种显示器领域中,正在进行适合于上述要求的显示器的开发。迄今作为电视的显示器广泛使用的CRT虽然在分辨率、图像质量方面好,但伴随画面的增大,厚度及重量也变大,这一点对于40英寸以上的大画面来说不适宜。另外,LCD虽然有消耗功率小、驱动电压也低的优异性能,但在制作大画面方面有技术困难。与此不同,PDP能以小的厚度实现大画面,已经开发出来了50英寸级别的产品。PDP按照驱动方式大致分为直流型(DC型)和交流型(AC型),但现在适合于形成微细的单元结构的面板的AC型成为主流。一般说来,作为AC型具有代表性的交流面放电型PDP这样构成配置了显示电极的前盖板和配置了地址电极的背面板隔开某一间隙平行配置,且使两电极构成矩阵,两板之间用条状隔壁间隔出一定间隙。而且,在隔壁和隔壁之间的槽中形成红、绿、蓝荧光体层,同时封入放电气体,一旦用驱动电路将电压加在各电极上而引起放电,便发射紫外线,荧光体层上的荧光体颗粒(红、绿、蓝)受该紫外线作用,被激发而发光,于是进行图像显示。这样的PDP通常这样制造将隔壁设置在背面板一侧,在隔壁之间的槽中形成荧光体层,将前盖板重叠在它上面,封入放电气体。可是,作为在隔壁之间的槽中形成荧光体层的方法如特开平6-5205号公报中所述,多半能采用将荧光体膏剂填充在隔壁之间的槽中进行烧结的方法(丝网印刷法),但对于精细的单元结构的PDP来说,难以采用丝网印刷法。例如,在全尺寸规格的高清晰度电视电视的像素等级的情况下,像素数为1920×1125,42英寸级别的隔壁的间距(单元间距)精细到0.1~0.15mm左右,隔壁之间的槽的宽度变得非常窄,约为0.08~0.1mm,但由于丝网印刷中使用的荧光体墨的粘度大(通常为数万厘泊),很难使荧光体墨以良好的精度高速地流入这样狭窄的隔壁间。另外,配合这样精细结构的PDP也难以作成丝网板。另外,作为荧光体层的形成方法,除了丝网印刷法以外,还开发了光敏抗蚀剂薄膜法和喷墨法。如特开平6-273925号公报所述,光敏抗蚀剂薄膜法是这样一种方法有将包含各色荧光体的紫外线感光性树脂薄膜埋入隔壁和隔壁之间,只对欲形成适当的颜色的荧光体层的部分进行曝光显影,将来曝光的部分洗掉,如果采用该方法,则在单元间距小的情况下,也能以某种程度的良好精度将薄膜埋入隔壁之间。可是,由于要对三种颜色中的每一种颜色依次进行薄膜的埋入、曝光显影及洗掉,所以制造工序复杂,同时容易产生混色的问题,另外,由于荧光体的价格较贵,而且洗掉的荧光体难以回收,所以存在成本增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如特开昭53-79371号公报或特开平8-162019号公报中公开,喷墨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对由荧光体和有机粘合剂构成的墨液加压,一边从喷嘴喷射一边扫描,使荧光体墨按照所希望的图形附着在绝缘基板上。在喷墨法中,一般使用如下制造的荧光体墨将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或聚乙烯醇等作为有机粘合剂,萜品醇或丁基卡必醇乙酸酯等作为溶剂,用涂料筛之类的分散器将荧光体分散在有机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物中,制造成荧光体墨。如果采用这样的喷墨法,虽然能以良好的精度将墨涂敷在狭窄的隔壁间的槽中,但喷射的墨呈液滴状间歇地附着,所以难以沿呈条状配置的隔壁间的槽进行圆滑地涂敷。关于这一点,如本专利技术者等原先申请的特愿平8-245853号或特愿平9-253749号中所公开,如果对粘度低的流动性好的荧光体墨加压,连续地从喷嘴一边喷射一边扫描,则能进行圆滑地涂敷。可是,即使在用这样的方法涂敷了荧光体墨的情况下,驱动制成的PDP时,沿隔壁容易发生条状不匀,或者沿地址电极的缝隙容易发生条状不匀,特别是进行白色显示时存在条状不匀显眼的问题。产生这样的条状不匀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在各槽中形成的荧光体层上产生若干色散或混合色所致。而且,作为产生色散的主要原因,可以举出以下几点(1)涂敷荧光体墨时,在荧光体墨上产生电荷,同时由于所发生的电荷量易于随作业环境或作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荧光体墨的附着量易于随场所的不同而变化。(2)在按照各颜色的顺序依次涂敷RGB三种颜色的荧光体墨的情况下,在涂敷第二种颜色、第三种颜色的荧光体墨时,先涂敷的荧光体墨被涂敷在相邻的槽中,由于受该相邻的荧光体墨产生的流变学现象的影响,所以涂敷的荧光体墨的附着状态很难一定。另外,如果每涂敷一种颜色充分干燥后再涂敷下一种颜色,则能消除该流变学现象的影响,但由于这时干燥工序增多,所以需要增加所需要的设备,而且生产工序变得复杂。(3)将荧光体墨涂敷在隔壁间的槽中时,为了均匀地涂敷,喷嘴最好经常位于隔壁间的槽的中央部分扫描,但即使使喷嘴笔直地扫描,如果隔壁间的槽的宽度离散或槽弯曲,则喷嘴会偏离槽的中央部分,所以不能非常均匀地涂敷。特别是在精细的单元结构的情况下容易成为问题。(4)如果从微细的喷嘴喷射流动性好的荧光体墨,则从喷嘴开始·停止喷出时,由于喷出量变化或喷射方向变化,所以荧光体墨难以高精度地填充在隔壁内。再者作为另外的问题,一般说来,涂敷在隔壁间的槽中的荧光体墨难以附着在隔壁侧面部分上,具有多半附着在槽的底部上的趋势,所以在隔壁侧面部分和槽底部上难以形成均衡好的荧光体层。而且,如果荧光体层的隔壁侧面部分和槽底部的均衡不好,则存在难以获得高的面板亮度的问题。另外,喷墨法中使用的喷嘴直径需要设计得窄一些来适合隔壁间隔,所以容易引起喷嘴孔堵塞,还存在难以长时间连续地涂敷荧光体的问题。特别是在制造隔壁间距为0.15mm以下的高精细的PDP的情况下,由于有必要将喷嘴直径设计得比它小很多,所以容易发生孔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能长时间地连续地涂敷荧光体墨,即使在微细的单元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精度良好且均匀地形成荧光体层的PDP的制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该方法的墨涂敷装置及荧光体墨,来提供一种图像质量高的不易发生筋状色斑、而且能高亮度地进行图像显示的PDP。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一边从喷嘴连续地喷出荧光体墨,通过相对地沿着配置在板上的隔壁之间的槽进行扫描、涂敷荧光体墨时,一边根据关于各槽的位置信息,调整喷嘴通过的槽内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槽弯曲的情况下,喷嘴也能经常通过槽的中央部分进行扫描,所以能均匀地将荧光体墨涂敷在各槽中,而且能均衡好地附着在各槽内的底部和隔壁侧面上。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一边从喷嘴连续地喷出荧光体墨,通过相对地沿着配置在板上的隔壁之间的槽进行扫描,涂敷荧光体墨时,一边沿着槽的长度方向测定各槽的宽度,根据测定的槽的宽度,调整隔壁平均长度上涂敷的荧光体墨量,从喷嘴喷出荧光体墨。因此,即使在槽的宽度有离散、或槽中宽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均匀地涂敷荧光体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依次将荧光体墨涂敷在多个槽中时,喷嘴位于离开槽上方位置时一边维持使荧光体墨从喷嘴连续地喷出的状态一边涂敷。因此,能防止荧光体墨附着在喷嘴出口附近,所以能获得稳定的喷墨流。因此,能对多个槽均匀地涂敷荧光体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体墨,它是形成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荧光体层用的荧光体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物质混合构成:平均粒径为0.5~5微米的荧光体粉末;由乙基纤维素或聚乙烯氧化物构成的树脂成分;从萜品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 醇、二戊烯及戊烷丁二醇中选择的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剂;以及分散剂。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7-8 192541/98;JP 1998-9-9 255002/98;JP 1991.一种荧光体墨,它是形成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荧光体层用的荧光体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物质混合构成平均粒径为0.5~5微米的荧光体粉末;由乙基纤维素或聚乙烯氧化物构成的树脂成分;从萜品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二戊烯及戊烷丁二醇中选择的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剂;以及分散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体墨,其特征在于上述乙基纤维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浩幸铃木茂夫青木正树宫下加奈子大谷光弘加道博行住田圭介桐原信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