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525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车技术领域;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包括:罐体、尾门、集污槽、引流管、污水储箱和排污管;其中,尾门铰接在罐体上并与罐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侧盖容器,铰接处位于尾门与罐体接触面的上部,集污槽固定安装在尾门下部,位于尾门与罐体的接缝下方,遮罩接缝下表面;污水储箱安装在车底,污水储箱通过引流管与集污槽连接,污水储箱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集污槽、引流管和污水储箱的结构设计,完全解决了垃圾渗液沿尾门接缝滴漏的问题,并且通过相关的细节设计方案,使该防止滴漏的功能在车辆颠簸、尾门启闭等操作过程中均持续有效。启闭等操作过程中均持续有效。启闭等操作过程中均持续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车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垃圾的收集过程中分类不完全,其中会存在随容器一同抛弃的液体,如未饮完的塑料瓶、包夹在塑料袋中的冰块等,在垃圾车收储转运过程中会形成垃圾渗液,在垃圾车运行过程中滴漏,对城市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当垃圾中存在易腐物质时,腐烂产生的渗液细菌多异味大,还会造成严重的卫生问题。
[0003]行业内,由于垃圾车储箱尾门的开闭密封面尺寸大,工况环境差,极易出现异物夹留造成密封失效,因此单纯依靠尾门的开闭密封面不可能完全防止垃圾渗液滴漏问题,必须对渗液进行收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垃圾渗液集储装置,用于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
[0005]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包括:罐体、尾门、集污槽、引流管、污水储箱和排污管;
[0006]其中,尾门铰接在罐体上并与罐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侧盖容器,铰接处位于尾门与罐体接触面的上部,集污槽固定安装在尾门下部,位于尾门与罐体的接缝下方,遮罩接缝下表面;污水储箱安装在车底,污水储箱通过引流管与集污槽连接,污水储箱底部设置有排污管。
[0007]尾门与罐体扣合密封状态下,其接缝处漏出的垃圾渗液会滴落在接缝下方的集污槽内,进而由引流管导入污水储箱进行储存,实现防止渗液滴漏污染路面环境的功能,在垃圾车行使至垃圾倾倒处理场所后,污水储箱内的渗液由排污管倾倒排出。
[0008]优选的,引流管由安装在集污槽侧面的第一引流管和安装在污水储箱上方的第二引流管组成,在尾门与罐体闭合时第一引流管嵌插在第二引流管内,或者第一引流管末端位于第二引流管始端上方。滴落至集污槽内的垃圾渗液经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转移至污水储箱,在尾门启闭过程中,由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配合实现该液路的分离拼合。
[0009]进一步的,第二引流管通过软管与污水储箱底部的排污管连接,第二引流管与软管的连接为简易拆装连接结构。该结构下,污水储箱仅设置一个液路管口,倾倒渗液时拆解软管与第二引流管的连接即可通过软管排污,该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因车辆颠簸等原因造成渗液洒出泄漏,方便排污操作,并且不需要对排污管单独设置密封阀,降低了设备成本。
[0010]进一步的,第一引流管斜向安装在集污槽侧面,第一引流管始端高于第一引流管末端,第一引流管始端伸入集污槽内。该结构下,当尾门掀起卸载罐体内垃圾时,集污槽随尾门一同倾斜,集污槽内液面倾斜,伸入集污槽内的第一引流管始端伸出液面,集污槽内渗液停止向第一引流管流动,防止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分离后渗液直接向地面排放。
[0011]本技术通过集污槽、引流管和污水储箱的结构设计,完全解决了垃圾渗液沿
尾门接缝滴漏的问题,并且通过相关的细节设计方案,使该防止滴漏的功能在车辆颠簸、尾门启闭等操作过程中均持续有效。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具体实施例集污槽、第一引流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罐体1、尾门2、集污槽3、第一引流管4、第一引流管始端401、第一引流管末端402、第二引流管5、污水储箱6、排污管7。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防止垃圾车尾门2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包括:罐体1、尾门2、集污槽3、引流管、污水储箱6和排污管7;
[0016]其中,尾门2铰接在罐体1上并与罐体1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侧盖容器,铰接处位于尾门2与罐体1接触面的上部,集污槽3固定安装在尾门2下部,位于尾门2与罐体1的接缝下方,遮罩接缝下表面;污水储箱6安装在车底,污水储箱6通过引流管与集污槽3连接,污水储箱6底部设置有排污管7。
[0017]引流管由安装在集污槽3侧面的第一引流管4和安装在污水储箱6上方的第二引流管5组成,在尾门2与罐体1闭合时第一引流管末端402位于第二引流管5始端上方。滴落至集污槽3内的垃圾渗液经第一引流管4、第二引流管5转移至污水储箱6,在尾门2启闭过程中,由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的配合实现该液路的分离拼合。
[0018]第二引流管5通过软管与污水储箱6底部的排污管7连接,第二引流管5与软管的连接为简易拆装连接结构。该结构下,污水储箱6仅设置一个液路管口,倾倒渗液时拆解软管与第二引流管5的连接即可通过软管排污,该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因车辆颠簸等原因造成渗液洒出泄漏,方便排污操作,并且不需要对排污管7单独设置密封阀,降低了设备成本。
[0019]第一引流管4斜向安装在集污槽3侧面,第一引流管始端401高于第一引流管末端402,第一引流管始端401伸入集污槽3内。该结构下,当尾门2掀起卸载罐体1内垃圾时,集污槽3随尾门2一同倾斜,集污槽3内液面倾斜,伸入集污槽3内的第一引流管始端401伸出液面,集污槽3内渗液停止向第一引流管4流动,防止第一引流管4与第二引流管5分离后渗液直接向地面排放。
[0020]尾门2与罐体1扣合密封状态下,其接缝处漏出的垃圾渗液会滴落在接缝下方的集污槽3内,进而由引流管导入污水储箱6进行储存,实现防止渗液滴漏污染路面环境的功能,在垃圾车行使至垃圾倾倒处理场所后,污水储箱6内的渗液由排污管7倾倒排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尾门、集污槽、引流管、污水储箱和排污管;其中,尾门铰接在罐体上并与罐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侧盖容器,铰接处位于尾门与罐体接触面的上部,集污槽固定安装在尾门下部,位于尾门与罐体的接缝下方,遮罩接缝下表面;污水储箱安装在车底,污水储箱通过引流管与集污槽连接,污水储箱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垃圾车尾门滴漏的污水集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由安装在集污槽侧面的第一引流管和安装在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合力万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