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设备中等离子体板对其电源的连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184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金属支撑板1,在其正面,承载具有相邻电极对7、8阵列的等离子体放电显示器,以及在其背面,承载电源13。每个相邻电极对7、8的电源电路形成了从电源13开始,并通过该对中的电极7,然后通过电极8的电流回路,电极8的连接端通过设置在金属板1前侧的横向电导体21与电源13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电极8相连的横向导体21与所述电极对7、8形成非零角。因此,减小了显示器的多个电流回路之间的电感差异,从而减小了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多个放电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器对电源的连接以及此显示器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参照附图1和2,专利申请FR 2 826 765-Thomson Plasma-描述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金属支撑板1,在其正面,承载等离子体放电显示器,以及在其背面,承载所述显示器的放电电源和控制装置13;-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自身包括前板3和背板4,并至少具有第一电极阵列,主要通过在此第一阵列的两个不同电极系列的相邻电极7、8之间施加电压脉冲,保持放电,所述电极具有从所述显示器一侧露出的连接端11、12;-电源电路,针对两个不同系列的每对相邻电极7、8,形成了从电源和控制装置开始,并通过该对电极中的第一电极7,然后通过第二电极8的电流回路,其中,两个不同系列的电极7、8的连接端位于显示器的相对边5、6上,并且对于两个不同系列的每对相邻电极7、8,此对电极的电源电路的所述电流回路并不包围所述金属板1。优选地,出现在显示器的一侧6的系列电极之一8的连接端通过放置在金属板1前侧并从所述端延伸到显示器的相对侧5的横向电导体,与电源和控制装置13相连。将电极的所有电源导体引到显示器的相同侧,于是,所述阵列的所有电极能够在显示器的相同侧与电源和控制装置相连。可以方便地使用单一电源产生保持脉冲的所有正和负(或无效)电压交变。此设备还具有以下优点限制了金属板中的涡流损耗(电流回路并不包围金属板),同时也获得相邻电极间相同阻抗的放电区域(无论考虑哪个电极对7、8,电流流经相同的电极长度)。在此设备中,通常将横向导体组合成一个或多个导体组。例如,在图2中,设置了减小了宽度的两个导体组23、24,并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底座,放置在侧边5和6之间,将显示器电源和控制装置13与系列电极8的连接端12相连,所述系列电极8是公共电极,位于显示器的侧边6上。这些导体组之一位于显示器的上部,而另一个位于下部。此外,将其插入在显示器背板4和金属板1之间。应当注意的是,在此图中,在等离子显示器的旁边,示出了显示器电源和控制装置13,以便示出其对导体组23和24的连接,而当然,事实上,其位于金属板1的后面,如图1所示。此注释同样适用于以下所描述的图3到图5。相对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给出了导体组23和24的位置,可能会观察到位于与导体组相同位置的显示区域与位于导体组之间的显示区域之间的亮度差。这是由于多对相邻电极7、8的电源电路的电流回路之间的电感差所引起的。事实上,每对相邻电极7、8的电源电路形成了从电源和控制装置13开始,经过该对电极中的第一电极7,接着经过第二电极8,然后在闭合回电源和控制装置13前,经过导体组23、24之一的电流回路。对于位于导体组附近的电极对7、8,相应的电流回路具有较小的表面积,因此具有较低的电感。与位于远离导体组的电极对7、8相关联的电流回路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而,这些电流回路表现出较高的电感。已知等离子体显示器放电区域中的放电的形状对电感的这种变化非常敏感,这导致了光发射的不一致,因此导致了靠近导体组的等离子体显示器放电区域与其他等离子体显示器放电区域之间的亮度差。一种解决方案是,设置覆盖显示器的整个表面的导体组,从而只产生最小表面积的电流回路。但是,此解决方案存在多种缺点,主要是较高的材料和生产成本;以及一方面在公共电极8和导体组之间,另一方面在公共电极8和金属板1之间产生了较高的寄生电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设备,能够减小多个显示放电区域之间的亮度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金属支撑板,在其正面,承载等离子体放电显示器,以及在其背面,承载所述显示器的电源和放电控制装置;-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本身包括前板和背板,并至少具有第一电极阵列,主要通过在此第一阵列的两个不同电极系列的相邻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脉冲,保持放电,所述电极具有从所述显示器一侧露出的连接端,两个不同系列的电极的所述连接端位于显示器的相对边缘;-电源电路,针对两个不同系列的每对相邻电极,形成了从电源和控制装置开始,并通过该对中的第一电极,然后通过第二电极的电流回路,此对的电源电路的所述电流回路并不包围金属板,从显示器一侧露出的系列电极之一的连接端通过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前侧并从所述连接端延伸到显示器的相对侧的横向电导体,与电源和控制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与对应于相邻电极对的电极相连的每个横向导体与所述电极对形成非零角。因此,针对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所有相邻电极对,创建了具有实质上相等电感的电流回路。因此,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多个放电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亮度差。优选地,将横向电导体组合成插入在背板和金属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导体组。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设备包括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对角线定位的单一导体组。根据第二实施例,将横向电导体组合成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对角线定位每一个的两个单独的导体组。根据第三实施例,将横向电导体组合成四个单独的导体组,两个组沿等离子体显示器上半部的对角线定位每一个,而另外两个组沿等离子体显示器下半部的对角线定位每一个。根据第四实施例,将横向电导体组合成两个单独的导体组,沿等离子体显示器上半部的对角线定位所述导体组之一,而沿等离子体显示器下半部的相对对角线定位另一导体组。根据第五实施例,由插入在背板和金属板之间的导电箔形成所述横向电导体,所述导电箔的尺寸实质上等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尺寸,并且在其中形成开口。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附图、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以下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上面已经描述过,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示意连接图,其中按照横截面,示出了整个显示设备;图2,上面已经描述过,示出了图1所示设备的正视图,其中将所述设备的电源和控制装置放在所述显示器的侧面;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也将所述设备的电源和控制装置放在所述显示器的侧面;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也将所述设备的电源和控制装置放在所述显示器的侧面;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也将所述设备的电源和控制装置放在所述显示器的侧面;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也将所述设备的电源和控制装置放在所述显示器的侧面;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也将所述设备的电源和控制装置放在所述显示器的侧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通过附图,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设备之间的差别更加显而易见,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提供了相同功能并处于相同位置的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横向电导体21和与之相关的相邻电极对7和8形成了非零角。在图3中示出了此特性。在此图中,将横向电导体21组合成导体组23’。此导体组与显示器的电极对7、8形成非零角。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对角线、在金属板1和显示器的背板4之间定位导体组23’。此特征具有减小与相邻电极对7、8相关联的电流回路之间的电感差异、以及减小显示器的最大感性电流回路和最小感性电流回路之间的电感差异的效果。因此,与位于显示器的上部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行i相关联的电流回路的、并与图3所示的面积ABC成正比的电感,和与相邻行i+1相关联的电流回路的、与面积DEF成正比的电感在相对数值上几乎没有差别。其与关联电流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金属支撑板(1),在其正面,承载等离子体放电显示器,而在其背面,承载所述显示器的电源和控制装置(13);-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自身包括前板(3)和背板(4),并至少具有第一电极阵列,主要通过在此第一阵 列的两个不同电极系列的相邻电极(7、8)之间施加电压脉冲,保持放电,所述电极具有从所述板一侧露出的连接端,两个不同系列的电极(7、8)的所述连接端位于显示器的相对边(5、6)上;-电源电路,针对两个不同系列的每对相邻电极(7、8), 形成了从电源和控制装置开始,并通过该对电极中的第一电极(7),然后通过第二电极(8)的电流回路,此对电极的电源电路的所述电流回路并不包围金属板(1),从显示器一侧(6)露出的系列电极之一(8)的连接端通过设置在所述金属板(1)的前侧、并从所述连接端延伸到显示器的相对侧(5)的横向电导体(21),与电源和控制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与对应于相邻电极对(7、8)的电极(8)相连的每个横向导体(21)与所述电极对形成非零角。

【技术特征摘要】
FR 2003-8-5 03096331.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金属支撑板(1),在其正面,承载等离子体放电显示器,而在其背面,承载所述显示器的电源和控制装置(13);—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自身包括前板(3)和背板(4),并至少具有第一电极阵列,主要通过在此第一阵列的两个不同电极系列的相邻电极(7、8)之间施加电压脉冲,保持放电,所述电极具有从所述板一侧露出的连接端,两个不同系列的电极(7、8)的所述连接端位于显示器的相对边(5、6)上;—电源电路,针对两个不同系列的每对相邻电极(7、8),形成了从电源和控制装置开始,并通过该对电极中的第一电极(7),然后通过第二电极(8)的电流回路,此对电极的电源电路的所述电流回路并不包围金属板(1),从显示器一侧(6)露出的系列电极之一(8)的连接端通过设置在所述金属板(1)的前侧、并从所述连接端延伸到显示器的相对侧(5)的横向电导体(21),与电源和控制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与对应于相邻电极对(7、8)的电极(8)相连的每个横向导体(21)与所述电极对形成非零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横向电导体(21)组合成插入在背板(4)和金属板(1)之间的至少一个导体组(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对角线定位的单一导体组(23’)。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热拉尔莫里佐让拉菲尔贝扎尔热拉尔里伊
申请(专利权)人:汤姆森等离子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