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及基于该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96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及基于该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其上钢套与下钢套焊接,且下钢套底面焊接有底板,密封环设于底板上方且边沿设于上钢套及下钢套之间,上钢套、下钢套、密封环、底板组合形成加载腔,衬套放置于密封环上方,并且衬套底面与密封环连接,密封环上下移动使加载腔抬升或下降,带动衬套抬升或下降。加载单元和其上方安装的上垫板、下方安装的下垫板组合成加载单元组件,多个加载单元组件环形排列设置且上方及下方均焊接加强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改进了加载单元的工作稳定性,实现了开放型荷载箱的模块化结构,提升了荷载箱的生产安装效率,保证了自平衡静载测试系统中荷载箱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及基于该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平衡法桩基静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及基于该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平衡桩基静载检测技术,是由桩体本身重量提供反力,而不借助外力的一种静载荷试桩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将按桩承载力参数要求定型制作的荷载箱置于桩身底部,连接施压油管及位移测量装置于桩顶部,待砼养护到标准龄期后,通过顶部高压油泵给底部荷载箱施压,得出桩端承载力及桩侧总摩阻力。目前,随着自平衡桩基静载检测技术的应用普及,对其经济性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加载单元为油缸型加载单元,结构复杂,稳定性、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及基于该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包括上钢套、下钢套、密封环、底板、衬套及衬套垫圈,所述上钢套与下钢套焊接,且下钢套底面焊接有底板,密封环设于底板上方且边沿设于上钢套及下钢套之间,所述上钢套、下钢套、密封环、底板组合形成加载腔,所述衬套放置于密封环上方,并且衬套底面与密封环连接,所述密封环上下移动使加载腔抬升或下降,带动衬套抬升或下降。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衬套垫圈,所述衬套垫圈固定于衬套上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为H型,且密封环边沿向下翻折呈顶部为弧形的折边,所述折边的延伸处设于上钢套及下钢套之间的焊缝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衬套垫圈的底部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中央设有加载口。
[0010]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基于自密封加载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包括加强环及加载单元组件,加载单元和其上方安装的上垫板、下方安装的下垫板组合成加载单元组件,多个加载单元组件环形排列设置且上方及下方均焊接加强环,所述加强环包括内环及外环,所述内环和外环直接通过连接板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锥形体,上位移杆组件、下位移杆组件、拉杆及内导向杆,所述锥形体分别设于加载单元组件的上下两侧,所述上位移杆组件、下位移杆组件等距设置在加强环的外环内侧,所述拉杆设于在加强环的外环内侧且位于连接板处,所述内导向杆焊接于两个加强环之间的内环的中间面上,内导向杆侧部与内环面相切。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锥形体外侧至少固定有两块的筋板,所述筋板上开设有多个孔洞,筋板的外侧与加强环焊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位移杆组件设有预打开切口,所述预打开切口与加载单元的打开面齐平。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锥形体内预浇有上混凝土块及下混凝土块,所述上混凝土块及下混凝土块的强度不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
[0015]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改进的密封环,实现了加载单元的自密封效果;同时,基于此类加载单元,通过开放型荷载箱的组装结构,实现荷载箱的模块化组装。本技术提升改进了加载单元的工作稳定性,实现了开放型荷载箱的模块化结构,提升了荷载箱的生产安装效率,保证了自平衡静载测试系统中荷载箱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剖面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升起状态剖面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放型荷载箱结构的基本模型结构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放型荷载箱结构的结构图;
[0021]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放型荷载箱结构的爆炸图;
[0022]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放型荷载箱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8是图7中A处放大图;
[0024]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加载单元组件剖视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放型荷载箱结构现场安装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放型荷载箱结构现场安装竖向剖视图;
[0027]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放型荷载箱结构现场安装俯视图;
[0028]图13是图11中B

B面剖视图。
[0029]其中,1、下钢套,2、密封环,3、上钢套,4、底板,5、衬套,6、衬套垫圈,7、密封圈,8、焊接位,9、加载口,10、加强环,11、加载单元组件,12、上垫板,13、下垫板,14、加载单元,15、上位移杆组件,16、下位移杆组件,17、拉杆,18、内导向杆,19、锥形体,20、筋板,21、孔洞,22、上混凝土块,23、下混凝土块,24、预打开切口,25、上导向筋,26、上钢筋笼,27、下导向筋,28、下钢筋笼,29、打开面,30、注浆管路组件,31、注浆套管组件,32、注浆套筒,33、洞口密封件,34、伸缩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方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0031]如图1、2、3所示,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包括上钢套3、下钢套1、密封环2、底板4、衬套5及衬套垫圈6,所述上钢套3与下钢套1焊接,且下钢套1底面焊接有底板4,密封环2设于底板4上方且边沿设于上钢套3及下钢套1之间,所述上钢套3、下钢套1、密封环2、底板4组合形成加载腔,所述衬套5放置于密封环2上方,并且衬套5底面与密封环2连接,衬套5外沿与下钢套1的内壁贴合,起到导向和结构强化作用。所述密封环2上下移动使加载腔抬升或下降,带动衬套5抬升或下降。
[0032]上钢套3、下钢套1、密封环2、底板4组合形成加载腔形成自密封腔,即作为加载腔,图中8为焊接位。该组合结构省掉了传统油缸型加载单元的密封结构,实现了100%的密封效果,提升了加载单元的结构稳定性。
[0033]还包括衬套垫圈6,所述衬套垫圈6固定于衬套5上方。
[0034]所述密封环2为H型,且密封环2边沿向下翻折呈顶部为弧形的折边,所述折边的延伸处设于上钢套3及下钢套1之间的焊缝处。上钢套3、下钢套1、密封环2的一次焊接组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组装可靠性。
[0035]所述衬套垫圈6的底部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7。密封圈7通过下钢套1、衬套5的压缩接触实现密封环2的弧形边的上部与外界的密闭隔离作用,防止外部砂浆进入,影响密封环2的形变抬升。
[0036]所述底板4中央设有加载口9,也可设置于上钢套3的侧部,具体可根据组装需要灵活设置。
[0037]如图4、9所示,一种基于自密封加载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包括加强环10及加载单元组件11,加载单元和其上方安装的上垫板、下方安装的下垫板组合成加载单元组件11,多个加载单元组件11环形排列设置且上方及下方均焊接加强环10,所述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钢套、下钢套、密封环、底板、衬套及衬套垫圈,所述上钢套与下钢套焊接,且下钢套底面焊接有底板,密封环设于底板上方且边沿设于上钢套及下钢套之间,所述上钢套、下钢套、密封环、底板组合形成加载腔,所述衬套放置于密封环上方,并且衬套底面与密封环连接,所述密封环上下移动使加载腔抬升或下降,带动衬套抬升或下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套垫圈,所述衬套垫圈固定于衬套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为H型,且密封环边沿向下翻折呈顶部为弧形的折边,所述折边的延伸处设于上钢套及下钢套之间的焊缝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垫圈的底部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封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央设有加载口。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密封加载单元的开放型荷载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环及加载单元组件,加载单元和其上方安装的上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自平符磊王磊冯校楠马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