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478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包括模内密封系统和模外抽气系统,模内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于上模组,并密封上模顶板运行腔,第二密封组件设于下模组,并密封下模顶板运行腔;上模组与下模组配合形成型腔,型腔通过气道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模外抽气系统包括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及与真空泵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设有角座阀,角座阀控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通断,角座阀的进出气管与电磁阀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模外抽气系统和模内密封系统的配合,为模具内部提供了一个真空环境,提高了注塑产品品质,并可降低注塑压力,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热固性模具真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固性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用于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的结构和精确的尺寸,在注塑过程中,若模具型腔内排气不良,则注塑产品会产生缺胶、气孔等缺陷,影响产品品质,现在多通过增大注塑压力和合模力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压力增大,易产生飞边,且对模具的损耗大,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的解决方案无法同时兼顾缺胶、飞边、模具损耗多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提高注塑产品的品质,并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内密封系统和模外抽气系统,所述模内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于上模组,并密封上模顶板运行腔,第二密封组件设于下模组,并密封下模顶板运行腔;上模组与下模组配合形成型腔,型腔通过气道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所述模外抽气系统包括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及与真空泵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设有角座阀,角座阀控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通断,角座阀的进出气管与电磁阀连通。
[0006]上述方案中,模外抽气系统采用角座阀控制排气通道与真空泵的通断,角座阀反应灵敏、动作准确,能够在短时间内频繁启动,配合电磁阀使用,用气动控制可准确的配合模具开模合模,电磁阀根据注塑机给予的电信号来控制开关,合模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中的气体通过进出气管使角座阀打开,真空泵开始工作,抽出模具内的空气,开模时,电磁阀关闭,并控制角座阀关闭,真空泵停止工作,完成一个工作周期;模内密封系统通过设置密封组件,使模具内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在抽真空时,避免外界空气进入模具内,以保证抽真空效果。通过模外抽气系统和模内密封系统的配合,为模具内部提供了一个真空环境,避免注塑产品产生缺胶和飞边,提高了产品品质,并可降低注塑压力,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两块固设于上模组侧壁的上模密封板,两块上模密封板对称设置,并封盖上模顶板运行腔的两个侧面端口。上模密封板密封上模顶针运行腔的侧面端口,保证抽真空效果,且采用外置的上模密封板进行密封,易装配,避免破坏上模组内部结构,提高整套密封系统的适配性。
[0008]作为优选,两块所述上模密封板相向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为环状,并绕上模顶板运行腔的侧面端口外围形成,第一密封圈过盈装配于第一安装槽中。第一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两块固设于下模组侧壁的下模密封板,两块下模密封板对称设置并封盖下模顶板运行腔的两个侧面端口。下模密封板密封下模顶针运行腔的侧面端口,保证抽真空效果,且采用外置的下模密封板进行密封,易装配,避免破坏下模组内部结构,提高整套密封系统的适配性。
[0010]作为优选,两块所述下模密封板相向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为环状,并绕下模顶板运行腔的侧面端口外围形成,第二密封圈过盈装配于第二安装槽中。第二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0011]作为优选,其中一块所述下模密封板上开设有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第一连接管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上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复板、上模顶针底板、上模顶针面板、上模垫板、上模板,上模顶板运行腔形成于上模顶针面板与上模垫板之间,上模密封板的上端延伸至上模复板的侧壁,上模密封板的下端延伸至上模垫板的侧壁,第一密封圈靠近上模密封板的外缘设置。以上设置可以扩大第一密封组件的密封范围,上模组各模板之间的配合间隙也在密封范围内,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并能为上膜密封板提供稳定可靠的安装位。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下模顶针面板、下模顶针底板、下模复板,下模顶板运行腔形成于下模板与下模顶针面板之间,下模密封板的上端延伸至下模板的侧壁,下模密封板的下端延伸至下模复板的侧壁,第二密封圈靠近下模密封板的外缘设置。以上设置可以扩大第二密封组件的密封范围,下模组各模板之间的配合间隙也在密封范围内,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并能为下模密封板提供稳定可靠的安装位。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组内设有若干下模顶针,下模板内开设有若干供下模顶针穿过的顶针通道及用于排气的气道,所述气道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下模顶针靠近型腔的一端开设有排气缺口,排气缺口与顶杆通道的上端形成一排气腔,所述排气腔连通型腔与气道。上述设置充分利用了模具的固有结构,并形成了有效的排气通道,以保证模具内部的抽真空效果。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上模组与下模组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绕型腔的外围设置。第三密封圈的设置可避免外界空气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型腔中,以提高抽真空效果。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复板的中部开设一供推杆穿过的推杆孔,下模复板与下模顶针底板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绕推杆孔的外围设置。第四密封圈的设置可避免外界空气由推杆孔进入模具内部,以提高抽真空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模内密封系统和模外抽气系统的配合可实现模具内部的抽真空,以提高注塑产品的品质,并降低注塑压力,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模外抽气系统可准确地配合模具的开模合模,运行可靠;模内密封系统通过六件密封圈及四块压板的配合,使模具内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保证了抽真空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模具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模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标记:上模复板11;上模顶针底板12;上模顶针面板13;上模垫板14;上模板15;上模顶板运行腔16;型腔17;下模板21;下模顶针面板22;下模顶针底板23;下模复板24;推杆孔25;下模顶板运行腔26;下模顶针27;排气缺口271;上模密封板31;下模密封板32;第一密封圈33;第二密封圈34;第三密封圈35;第四密封圈36;排气腔41;气道42;出气口43;第一连接管51;第二连接管52;角座阀53;电磁阀5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包括模外抽气系统和模内密封系统,所述模内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于上模组,并密封上模顶板运行腔16,第二密封组件设于下模组,并密封下模顶板运行腔26;上模组与下模组配合形成型腔17,型腔17通过气道42与下模顶板运行腔26连通;所述模外抽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内密封系统和模外抽气系统,所述模内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于上模组,并密封上模顶板运行腔,第二密封组件设于下模组,并密封下模顶板运行腔;上模组与下模组配合形成型腔,型腔通过气道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所述模外抽气系统包括与下模顶板运行腔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及与真空泵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设有角座阀,角座阀控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通断,角座阀的进出气管与电磁阀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两块固设于上模组侧壁的上模密封板,两块上模密封板对称设置,并封盖上模顶板运行腔的两个侧面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上模密封板相向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为环状,并绕上模顶板运行腔的侧面端口外围形成,第一密封圈过盈装配于第一安装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两块固设于下模组侧壁的下模密封板,两块下模密封板对称设置并封盖下模顶板运行腔的两个侧面端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固性模具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下模密封板相向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为环状,并绕下模顶板运行腔的侧面端口外围形成,第二密封圈过盈装配于第二安装槽中。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晓明陈卫傅文华戴海斌傅志源蒋京全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弘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